廣告
香港股市 將收市,收市時間:1 小時 54 分鐘
  • 恒指

    16,119.27
    -266.60 (-1.63%)
     
  • 國指

    5,710.56
    -93.30 (-1.61%)
     
  • 上證綜指

    3,056.56
    -17.66 (-0.57%)
     
  • 滬深300

    3,532.02
    -37.78 (-1.06%)
     
  • 美元

    7.8305
    -0.0007 (-0.01%)
     
  • 人民幣

    0.9242
    +0.0005 (+0.05%)
     
  • 道指

    37,775.38
    +22.07 (+0.06%)
     
  • 標普 500

    5,011.12
    -11.09 (-0.22%)
     
  • 納指

    15,601.50
    -81.87 (-0.52%)
     
  • 日圓

    0.0505
    +0.0001 (+0.16%)
     
  • 歐元

    8.3283
    -0.0061 (-0.07%)
     
  • 英鎊

    9.7210
    -0.0180 (-0.18%)
     
  • 紐約期油

    84.39
    +1.66 (+2.01%)
     
  • 金價

    2,396.50
    -1.50 (-0.06%)
     
  • Bitcoin

    61,948.42
    +717.07 (+1.17%)
     
  • CMC Crypto 200

    1,283.13
    -29.49 (-2.25%)
     

上市公司專訪: 動感 制定行業標準

上市公司專訪: 動感 制定行業標準

撰文:盧燕琴 攝影:徐煥傑,部分由受訪者提供 美術:陳國威

以休閒鞋開闢的藍海,經過十來年的發展漸趨成熟,市場亦愈趨個性化。「以後中國的市場,憑我的感覺,每個品牌都會有自己的定位和自己的功能。」當來到「要甚麼鞋類就買甚麼牌子」的世代,擁有制定鞋的類型及功能權利的公司,便擁有市場的話語權。在動感集團(01096)首席執行官張文彬看來,這點正是集團成為行業龍頭的致勝點。

市場已經不止運動鞋和皮鞋了,張文彬說,這幾年,休閒鞋正不斷入侵人們的生活,未來將有更多具有獨特功能的鞋類推出。從消費者的各類愛好延伸,舒適的、防臭的、透氣的、保暖的......等等,各類功能會不斷面世,「只要我們的品牌有獨特的功能就能生存」,他這麼相信。

生產有獨特功能的鞋

敢這麼說,除了因為市場有這樣的需求,公司有這樣的生產能力外,更重要的是,這些鞋類「我們都有專利」。他指出,每一個行業都會有一個標準,運動鞋有標準,皮鞋也有標準,去年休閒鞋也出了自己的標準。「我當時知道行業快要成立一個標準,就申請很多專利。」如今,登山鞋的標準就是動感制定的,「專利是我們的,只有我們公司才能做」,這無疑是公司的優勢。

目前,動感共經營五個品牌,包括三個自有品牌「金邁王」、「公牛巨人」及「克雷獅」與兩個特許品牌「哥雷夫」及「駱駝動感」。五大品牌分別針對中高端不同的消費者群體,因應其定位推出多樣化的產品,滿足不同客戶獨特的需求。張文彬稱,公司每年均有至少800至1,000個新款推出市場,其中以年輕時尚類別增長最快。根據公司的評估,時尚鞋類的銷售比重,已從2011年的15%,倍增至現時的30%;相對而言,商務型則從60%,降至最多40%。他相信,未來年輕粗曠的鞋類將最具增長潛力。

廣告

不僅鞋的種類不斷更新換代迎合市場需求,公司的銷售策略也會因應市場改變而快速調整。他坦言,經濟大環境的不景氣,確實導致一線城市實體店的銷售有點下滑,不過二三線城市卻仍在上升,「我們的價格還有上升」。他補充,就算一線城市銷售下滑,但因為那些百貨店會想盡辦法(比如租金的下調)讓公司留下來,以確保公司能賺錢,因此一線城市的表現也不會差到哪去。「說實在的,不盈利的店我們就不開。」至今,公司沒有任何關店的行動,也沒有發生虧損的情況,「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

不過,公司的銷售策略仍會有所調整。第一方面,是在二三線城市繼續開店。當下9億的農民,還有2億會陸續進入城市,這部分人群就能成為潛在消費者。「二三線這一塊,我們感到有很大空間,就會加大力度。」他指出,二三線城市的勞工成本和租金都比一線城市低,同一個規模的店舖,他覺得二三線城市的利潤不會比一線城市差。

實體店與網店差異化銷售

第二方面,就是從電子商務平台入手。張文彬稱,目前電商平台仍在搭建,不過整體效果不錯,相信這方面的增長會蠻快。不過,他強調一點,「電子商務平台跟實體店的產品會分類,東西沒有一樣的。」

雖然中國消費者的習慣,是從實體店選中產品後,再到網上購買,但公司調查發現,在實體店和電商買東西的是兩類人。而且,他不喜歡這樣,這樣做也會引致經銷商的不滿。「我覺得這樣不是長遠的,以後肯定會打架,所以我們堅持分開,因為實體店也要生存,不能為了電商而把實體店弄掉。」他相信,就算以後電商規模增大,實體店的比重依然會更高,發展空間也會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