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媽係女人
「阿媽係女人」是一句很直接的廣州話,意即是人所共知的事,在使用上往往語帶相關的含有貶意,指本來是常識的事實不用多加解釋。在很多經濟事件的層面上,人們都會覺得簡單,要分析就好比「阿媽係女人」,陳腔濫調之餘亦無新意。然而,經濟分析看似「阿媽係女人」,但由於環境每多變化,有時候會發現儘管「阿媽係女人」,但這個母親和另一個母親卻並不一樣。
舉例來說,在充份就業的情況下,勞動人口越多,代表的是社會的生產越多,社會的撫養比例不高,社會正享受著人口紅利,生活水平也會發展向上。這個經濟現象現在看似很簡單,也是「阿媽係女人」的一種,可是在得出這個論點上,學者們(包括經濟學和其他社會科學)就不知花了多少的心血和努力。而且這個「阿媽係女人」的現象背後,其中一個要點是基於社會充份就業,可是若果社會不是充份就業的話,勞動人口越多並非一定是好事;而且現在社會環境和科技進步,充份就業的勞動人口在定義上會有所改變。以前種田可以吸納大量勞動力,到了機械化農產生產時,農業已不用大量勞動力;以前工廠可以吸納大量農村剩餘的勞動力,到了工廠普遍使用自動化而提升檔次之後,高階的工廠聘用的勞動力已大幅下降。而且,若果是制定失效,造成勞動人口眾多,但失業人數高且靠社會供養,則勞動人口的上升更會是社會的負累。
筆者舉這個例子,旨在說明看似簡單的分析或結論,背後是基於很多的條件,並不是想當然便可得出立論。而且現在成為「阿媽係女人」的立論,也是近代人在知識吸收上增多了,才會明白更多的道理,今天還是高深的學問,到了明天可以變成「阿媽係女人」的常識,也是總體社會進步的一個結果。
其實從研究的角度看,「阿媽係女人」也有可議之處,今天或許當母親的還是女性,但在科技的進步下,未來嬰孩的母親是否還是女性就很難說,研究人員會問為何「阿媽係女人」,研究人員會問「阿媽」是否可以不是女性。對研究人員來說,一些看似無聊的命題,其實可以是一個突破,即如在中世紀的時候,人們認為地球是中心,太陽是圍繞著地球運行,這是當時「阿媽係女人」的真理,若不是哥白尼、伽利略等先驅的努力,對地心說產生懷疑,科技進步的步伐或會減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