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224.14
    -161.73 (-0.99%)
     
  • 國指

    5,746.61
    -57.25 (-0.99%)
     
  • 上證綜指

    3,065.26
    -8.96 (-0.29%)
     
  • 滬深300

    3,541.66
    -28.14 (-0.79%)
     
  • 美元

    7.8332
    +0.0020 (+0.03%)
     
  • 人民幣

    0.9238
    +0.0001 (+0.01%)
     
  • 道指

    37,952.12
    +176.74 (+0.47%)
     
  • 標普 500

    5,019.02
    +7.90 (+0.16%)
     
  • 納指

    15,576.39
    -25.10 (-0.16%)
     
  • 日圓

    0.0504
    +0.0000 (+0.06%)
     
  • 歐元

    8.3591
    +0.0247 (+0.30%)
     
  • 英鎊

    9.7610
    +0.0220 (+0.23%)
     
  • 紐約期油

    82.92
    +0.19 (+0.23%)
     
  • 金價

    2,398.50
    +0.50 (+0.02%)
     
  • Bitcoin

    64,950.55
    +2,511.05 (+4.02%)
     
  • CMC Crypto 200

    1,331.76
    +19.14 (+1.48%)
     

鴻海電動車登場 富智康、鴻騰概念升級

全球電子代工龍頭鴻海日前公佈,首度推出電動車,最快明年公開發售。同系的富智康(SEHK:2038)及鴻騰(SEHK:6088)有望受惠母公司產業轉型升級,提高長遠賺錢能力。

更多內容:比亞迪突然失寵 何時重拾股民歡心?

鴻海10月18日發佈三款原型電動車,分別名為Model C、E 和 T,對應是房車、SUV 和巴士,三者都是基於富士康的開放軟體及硬體平台MIH Consortium。鴻海未來將跟台灣的裕隆汽車(日產、三菱在台的製造商)合作生產,成品將以參考設計的形式會被歸到富士康品牌下,供有興趣的車廠採購選用,其中Model C預計會在2023年推出。鴻海計劃在該電動車業務上投資最多 1 萬億新台幣(折合近2800億港元)。

富智康主攻汽車娛樂和駕駛輔助系統

鴻海推出電動車,標誌公司轉型踏入新里程碑。事實上,旗下的富智康及鴻騰近年亦已不斷擴大電動車版圖。先講富智康,公司今年5月與全球第四大汽車集團Stellantis結盟,旗下汽車包括快意佳仕拿﹑Jeep及標緻等。 8月下旬,富智康公布與Stellantis設立合資公司Mobile Drive,雙方投資金額合共8000萬美元,雙方各持50%股權。

Mobile Drive的業務鎖定車用資訊娛樂系統、車載通訊解決方案、雲端服務平台及相關配套硬體,如智能駕駛艙的車用資訊娛樂前後座位顯示器及車載通訊元件;以及軟體包括人工智慧AI為基礎的車載應用程式、智慧導航、語音助手、環視系統、電商平台及支付整合服務等。富智康當前核心業務是以原設備製造(OEM)和原設計製造(ODM)代工生產手機設備,而鑒於智能手機滲透已近飽和,公司早在2019年開設富智捷公司,以發展汽車娛樂系統和駕駛輔助系統,明顯是逐步從手機代工,轉型升級至汽車智能系統的組件設備的業務。

廣告

公司的客戶主要來自內地,但隨著內地客戶也積極擴展海外版圖,公司也將業務專注於中國境外,公司總辦事處3月起由廊坊遷往台北。透過鴻海積極推動的MIH平台,公司在中期報告指出,已獲得多個物聯網、電動車部件和網絡產品訂單,可望長期提升盈利能力。

鴻騰定位汽車連接器模組

至於鴻騰,本身業務有6大終端市場,其中移動及通訊基礎設施兩大市場已佔公司上半年總收入一半,歸屬於汽車、工業及醫療終端這一市場的收入佔比只有4%或8552萬美元,但按年升3成。不過電動車領域 是公司積極發展的方向,鴻騰除下半年起成為特斯拉(Tesla)(NASDAQ:TSLA)充電纜線控制保護裝置(CPD)供應商外,也將推出電動車用新款連接器和無線充電器產品。

鴻騰的電動車業務明顯定位在連接器模組上,市場預估今年全球電動車相關連接器模組和可服務市場範圍(SAM)規模約430億美元,預估到2025年相關市場規模可達1380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CAGR)超過26%。鴻騰指出,將利用MIH平台聯盟,與參與廠商建立聯繫和技術量能。可以預期,汽車業務的收入貢獻和佔比,未來一定會提升,更可望成為公司新增長引擎。

結語

鴻海從手機代工走向電動車製造,是典型的產業升級,長遠盈利增長值得憧憬。然而參考同業比亞迪(SEHK:1211),轉型電動車系統零部件製造短期未必能帶來盈利增長。比亞迪生產汽車、手機代工和充電池,儘管中期各分部營業額均錄大增,但分部溢利卻大跌,反映毛利因應研發和材料成本等上升而被削,才剛開始進入電動車業務的富智康及鴻騰料也面對類似情況。

若富智康與鴻騰相比,富智康中期仍在虧損,有盈利的鴻騰是穩健的選擇。加上彭博綜合券商預估鴻騰今財年每股可多賺66.6%,明年多賺1倍,今年預測市盈率降至16.5倍,較歷史平均的18.7倍為低,若追蹤鴻海造車升級概念,鴻騰會是較佳選擇。

更多分析:

不應錯過的第二隻星巴克倍翻股

有倍升潛力成為Tesla 2.0的電動車股

具倍翻潛力現代發卡及支付平台股

有力倍升的消費信貸新星

出現買入機會的全方位金融科技股

相關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HK MoneyClub (www.hkmoney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