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置指限聚令開始鬆綁利好樓市 料全年整體樓價升至少5%
<匯港通訊> 香港置業營運總監及九龍區董事馬泰陽表示,疫情趨審慎樂觀,限聚令開始鬆綁,利好因素續現,樓市陽春早至一、二手成交暢旺,後市仍然看俏,特別看好換樓市場,認為逾千萬物業市場成交可看高一線,預期今年全年整體樓價升至少5%。 (BC)
#肺炎 #限聚令
【彭博】-- 全球再通膨預期及歐美疫情控制進度存在變數的背景下,長期限美國國債近期波動劇烈,而人民幣國債憑借其穩定的表現再度印證與國際市場相關性較低的優勢,雖然2月外資買入步伐放緩,未來料仍將持續吸引海外資金配置。在美國推出新刺激政策預期及大宗商品漲價的帶動下,10年期美債殖利率2月末一度升至1.6%上方的一年來的高位,單月絕對升幅創逾四年來最大,其他主要經濟體長期國債殖利率也快速上行,10年期日本國債殖利率升至五年來最高。同期,中國國債走勢平穩,10年期殖利率維持在去年底以來的區間,以過去三個月的時間段來看,是主要經濟體和亞洲市場中唯一出現下行的國債。法巴資產管理駐倫敦的新興市場債務負責人Jean-Charles Sambor表示,宏觀狀況對中國在岸債券相對利好,經濟增勢可能有所放緩、通貨膨脹也在控制中,技術層面也存在基準指數納入、全球投資者積極配置的有利因素。「如果全球利率債遭到拋售,中國國債也許不會繼續強勢,但也不太可能出現拋售。」Sambor並表示,堅決看多中國國債,由於它與其他主要市場之間的相關性很低,從相對價值看,有理由對其持樂觀態度。中債數據顯示,2月境外機構增持中國國債618.3億元人民幣,雖不及1月的紀錄規模,但考慮到春節假期交易日減少,且仍然高於去年月均的淨買入,實際勢頭不弱,顯示已經收窄的中美利差暫未有明顯負面影響。截止上月末,境外機構已連續24個月增持境內國債,持有規模升至2.06萬億元。當然,隨著中美利差的進一步壓縮,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在報告中預計,外資加倉人民幣債券的速度可能會放緩。不過他並不認為這會對人民幣匯率、央行貨幣政策或國內債市產生顯著影響。提前反應事實上,隨著中國經濟率先從疫情中復甦,截止去年末,10年國債的中債殖利率估值從4月份的近18年低點反彈66個基點。考慮到國內經濟未來通膨壓力不大以及人民幣持堅,外資流入料持續,並進而為境內債券表現提供支持。國泰君安證券分析師覃漢的報告稱,儘管當前至5月CPI與PPI均將加速上行,但考慮到國內貨幣政策早已提前收緊,通膨驅動的貨幣政策收緊更可能發生在海外,國內受到衝擊相對有限。申萬宏源證券分析師孟祥娟表示,二季度大宗商品價格可能高位震盪,通膨預期難以持續發酵,中長端利率債或許有波段機會。中信證券、光大證券分析師預計,中國10年國債殖利率將繼續在3%-3.3%區間運行。需要警惕的是兩會前後的更多政策信號,以及央行繼1月緊縮流動性敲打市場後會否進一步邊際收緊貨幣。本周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表達了對國外金融市場和房地產泡沫的擔憂,並預計今年貸款利率將有所回升;這未必預示央行今年會加息,但貨幣政策正常化和防風險的要求也將限制進一步的寬鬆。(新增第七段東方金誠分析師評論)For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please visit us at bloomberg.comSubscribe now to stay ahead with the most trusted business news source.©2021 Bloomberg L.P.
【彭博】-- 中國周五將如期召開今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去年中國兩會因疫情推遲召開,且政府工作報告未制定全年經濟成長目標。作為「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今年是否公開設定成長目標,倍受矚目。去年新冠疫情肆虐,中國經濟幾乎停擺,考慮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遲至5月才召開的全國兩會未公佈GDP成長目標。這種做法可能不會成為常態。隨著疫情受控,中國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率先步入復甦軌道,彭博採訪的多位市場人士預計,具有定量意義的GDP成長目標今年有望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重現。「去年因為疫情原因未設立目標,但是中國有設立到2035年GDP要翻倍的目標,也就意味著對接下來15年經濟成長是明確了大方向的,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中國不會放棄年度GDP目標,」麥格理中國經濟主管胡偉俊在採訪中表示。花旗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劉利剛則在報告中預計,中國今年或將目標設定為「7%以上」。中國宏觀經濟持續復甦向好,去年為應對疫情而出台的各項寬鬆刺激政策如何轉向,緊緊牽動著市場神經。除GDP成長目標,今年兩會如何確定財政赤字率、新增地方債規模,及看似長遠但已經起步的碳中和目標,都將為市場所關注。地方成長目標6%起目前,31個省級行政區均已發布了2021年的成長目標,所有地區設定的成長率目標都在6%左右或以上,約四分之一省區目標是8%或更高。根據此前發布的「十四五」規劃與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到2035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毛額達到中等已開發國家水平。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此前亦對國內媒體表示,去年因情況太特殊故沒設成長速度目標。在疫情得到控制的情況下,從未來實現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來看,今年應該亦有必要設定成長速度目標。不過,也有不少人認為,在強調提高經濟發展質量的大前提下,具體數字目標已不再重要。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表示,2021年甚至「十四五」時期都可能不會設定具體的GDP增速目標,更可能使用「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表述。「GDP增速目標趨於定性化,或隱含在就業、民生、質量等目標之中。」高盛的報告預測,在沒有GDP目標的情況下,地方官員將參照就業目標來指導制定發展計畫,今年這一目標可能達到1100萬。刺激政策退出財政赤字率是觀測財政政策風向最重要的指標。基於財政保持適度支出強度以及「不急轉彎」的基調,彭博此前匯總境內外10家機構的預測中值顯示,今年中國財政赤字率料設在3%;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新增額度料降至3.5萬億元人民幣,這將是自2015年全面推行地方債發行以來的首次回落;且今年料無特別國債發行。「即便赤字率下調,但是考慮到名義GDP的上升較多,政府的赤字融資規模不會下降太多;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預計較去年也僅是小幅收縮,」中信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明明說。胡偉俊預計,今年廣義財政赤字率從去年的8.6%下降到6%左右。雖然財政刺激退出會有一定負面影響,但不會妨礙中國經濟達到8.5%左右的高增速。「今年中國政策大的方向是穩槓桿,中央也會希望穩住政府債務,預計今年末政府槓桿率料與去年基本持穩或小幅上漲1-2個百分點,」胡偉俊稱。碳中和中國將如何實現2030年達到溫室氣體排放峰值、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已引發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關注。分析普遍認為,可再生能源將逐步取代汙染嚴重的化石燃料比如煤炭。而為實現這一長遠目標帶來的政策變化,影響的範圍可能遠超出能源市場。「這決定了‘十四五’時期,生產能耗、能源結構兩類指標的變化速度會進一步加快。」謝亞軒表示,2015年到2020年,中國單位GDP能耗已經從0.66噸標準煤/萬元下降至0.56噸標準煤/萬元;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比重從27.2%升至33.9%,煤電發電量比重從67.9%降至60.8%。華僑銀行大中華區研究主管謝棟銘接受彭博電話採訪時稱,目前比較重要的是和碳中和相關的新基建。關注兩會是否會設定一個新基建的目標,比如為了推廣新能源汽車要建立多少個充電樁,以及太陽能儲能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等。中國政府必須在環境保護與保證糧食、能源安全等方面尋求平衡。鑒於中國是原油、鐵礦石,以及玉米等各種商品的全球最大買家,投資者將特別關注中國是否將進一步擴大戰略儲備,或增加自身產能以減少對進口的依賴。研發支出今年兩會除了要審議政府工作報告,還有中國的「十四五」發展規劃。推動新技術開發,預計將成為新一個五年計畫的重點,旨在開發中國目前無法自給自足的三十多項「卡脖子」技術等,涉及從晶片製造設備到手機作業系統再到飛機設計軟件。值得注意的一個關鍵數字是研發支出:預計中國政府將公佈一個目標,希望達到或超過美國年度研發支出占其GDP約3.5%的水平。更多資源將用於國家資助的研究,中國科技部或將宣布更多重點領域,例如氫能,電動汽車和超級計算。相關閱讀:中美科技博弈漸白熱化 兩會將擬戰略推動科技改革以降低對西方依賴 (2)(新增最後一個小標內容)For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please visit us at bloomberg.comSubscribe now to stay ahead with the most trusted business news source.©2021 Bloomberg L.P.
九倉置業去年收入按年跌3%至155.15億元,營業盈利跌22%至99.73億元,主要是新型肺炎疫情爆發,旅遊限制、及社交距離等措施,嚴重影響投資物業及酒店。 期內,投資物業收入按年跌17%至118.28億元,營業盈利跌22%至97.33億元,主要是集團向商場租戶提供逾20億元租金援助,而針對刺激人流和商場租戶銷售的推廣活動亦令成本大增。 集團指,酒店業務打擊最嚴重,收入按年大跌58%至6.3億元,錄得營業虧損3.79億元。撇除政府補貼,酒店收入跌幅達63%,營業虧損則擴大至4.49億元。 集團去年來自內地的收入急升68倍,達到26.21億元,營業盈利升近2.4倍,升至4.44億元。不過,內地去年上半年封鎖多個地區,影響發展物業的預售活動和地盤施工。
【彭博】-- 周四香港股市在亞洲股市中表現居後,而至少有一項技術指標顯示,更多痛苦可能還在後頭。恒生指數似乎正形成看跌的頭肩頂形態,若29,000關口失守並跌向頸線支撐位,可能還會再跌。恒生指數上個月創下歷史新高後,受印花稅意外提高及貨幣政策收緊擔心影響,該基準指數勁頭漸失。原文標題Stocks in Hong Kong Are Flashing a Bearish Signal: ChartFor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please visit us at bloomberg.comSubscribe now to stay ahead with the most trusted business news source.©2021 Bloomberg L.P.
泓富產業信託公布,去年可分派收入近2.73億元,按年跌0.7%。每基金單位分派8.92仙,全年分派17.91仙,按年跌2%。 期內,收益按年升跌2%至4.53億元,主要因為去年第2季起的不利市況及新型肺炎疫情影響,同時拖累物業收入淨額跌2.2%至3.58億元。去年旗艦物業都會大廈租金收入下跌。 截至去年底,整體租用率跌1.2個百分點至96.1%。 泓富預期,香港今年經濟仍面對疫情反覆、中美關係不明朗等影響。集團在九龍東的物業組合已趨成熟,將繼續把握辦公室遷往非核心商業區的趨勢,以及沙中綫即將全面啟用的良機,運用靈活租賃政策迎接今年挑戰。
【彭博】-- 保德信固定收益的Robert Tipp說,隨著財政刺激措施的影響逐漸消退,導致了美國國債殖利率飆升的債市跌勢必然會失去動力,並最終推動10年期利率回落至1%。上周美債遭到拋售,10年期殖利率自2020年2月份以來首次超過1.6%,原因是全球通膨押注激增,交易員對聯儲會加息時間的預期提前;目前聯儲會利率在零水平附近。圍繞疫苗接種以及美國進一步經濟救濟的樂觀情緒周三重現,推動基準利率升至本周最高收盤水平1.48%。Tipp認為,這一切都太過、太快了。Tipp是保德信固定收益的首席投資策略師兼全球債券負責人,該機構管理著約9680億美元資產。在他看來,投資者並未考慮任何額外刺激計畫和基礎設施支出帶來的幫助將會消失的問題。他預計,由於勞動力減少等結構性問題,經濟最終將比疫情爆發之前的2019年底更疲軟。「隨著明年經濟增速下降,將變得很清楚的一件事是:可能在接下來數年裡,就算聯儲會會加息,速度也不會像遠期曲線所反映出來的那樣快,」Tipp說。「一旦所有刺激措施結束、長期基礎設施計畫完成,而假如沒有實現通膨目標,那麼加息理由」可能會消失。Tipp清楚表示,他預計殖利率不會直接跌至1%--上一次見到該水平還是1月份。他說,經濟可能會呈「雙頂」走勢:會從正在進行中的紓困計畫中獲得提振,然後暗淡下來,直到其他刺激措施實施--例如可能超過2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支出計畫--注入另一劑強心針。「在殖利率回落到1%之前,對復甦力度的樂觀情緒將攀升至一個絕對頂峰,」他說。年底時機Tipp是保德信固定收益總回報債券基金的管理人之一。彭博匯編的數據顯示,該基金擁有約620億美元的資產,在過去一年賺了1.1%左右,僅超過了12%的同行。從三年的時間跨度來看,它超過了大約70%的競爭對手,平均每年的回報率為5.8%。Tipp認為,殖利率「很可能在今年年底」回到1%。聯儲會願意讓通膨率超過自己設定的2%這個目標,以便隨著時間推移、通膨平均值能處在該水平,也會起到作用,因為如果官員們嚴肅對待這個目標,那麼聯儲會將「必須引導利率回落」。他說,聯儲會可以繼續提供前瞻指引來安撫市場:在通膨達到目標之前不會加息,從而實現這一目的。該央行一直難以實現這個通膨目標。在歐洲美元期貨和掉期市場,交易員們現在預期聯儲會在2023年第一季度加足25個基點的利率。而聯儲會自己已經暗示,其打算至少到該年年底之前保持政策穩定。原文標題PGIM’s Tipp Sees 10-Year Yield Falling to 1% Once Stimulus Fades(新增自小標題起的內容)For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please visit us at bloomberg.comSubscribe now to stay ahead with the most trusted business news source.©2021 Bloomberg L.P.
美國傳統基金會最新經濟自由度指數,香港及澳門不再包括在排名內。 基金會將在本港時間今晚公布指數。根據基金會在網頁上刊載的報告,今年的指數只會為擁有經濟主權的獨立經濟體計算經濟自由度。香港同澳門居民享有較中國其他城市的居民更大經濟自由度,但近年來發展形勢反映,有關政策最終由北京控制,未來香港及澳門的經濟自由度或會包括在中國內。 香港去年在全球經濟自由度排名第二,而在之前,香港連續25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過去的報告指香港擁有獨立司法機構、新聞自由以及具深度的金融市場,香港是通往中國的理想門戶。 至於今年經濟自由度指數,新加坡排名第一,中國排名107。
富達國際發表一項調查顯示,香港女性平均面對67%退休儲蓄缺口,並在準備退休儲備時,遇到扣除支出後缺乏可動用資金的障礙。 富達國際香港退休金及個人投資業務銷售總監陳宇昕建議,市民循序漸進,在30歲時儲備2倍年薪作為退休儲備,45歲時增至5倍,50歲及60歲時分別進一步增至8倍和11倍,並以65歲退休前,預留12倍年薪作退休金為目標,以應付長遠開支。 她又建議,市民要善用計算工具,檢視日常消費習慣,盡量節流。同時趁早作長線及定期財富規劃,分散資產組合風險,亦不要輕易受短期市況波動影響,以免削弱部分定期投資的複息效應。 陳宇昕提醒,男女在進行退休投資時,需要衡量接受風險程度,亦要了解產品回報,以及計算通脹前景、人均壽命和回報的先後次序。
Google 日前宣佈,將於2022年完全停止於Chrome使用第三方Cookies技術去追蹤用戶瀏覽紀錄、用戶消費習慣,這意味著Google或計劃停止根據用戶瀏覽記錄派發專屬廣告,或會撼動整個網絡商業生態。 其實Google這一舉動並非突如其來,而是醞釀已久:Google 在一年多前已宣告,將在Chrome瀏覽器中逐步停止使用第三方Cookie,並暗示可能會採用更多逐步加強「用戶專有」的行動 。以精準的廣告投放以獲得廣告收入,廣告收入一直是Google的命脈,去年佔其母公司 Alphabet 收入約8成。 不滿科技巨頭過分收集用戶資料的聲音似乎一直不少,其中歐盟私隱監管機構就曾向多間科企就網站與第3方共享用戶查看的內容信息進行多次投訴、英國的競爭及市場管理局(Computer and Markets Authority)亦接獲競爭對手投訴,指Google企圖壟斷及增加線上廣告市場的影響力,因此於上月對該公司進行正式調查。 Google 面對監管壓力,去年年初宣布停用第三方Cookies,而日前則正式敲定於2022年完全停止使用該技術。承受同等壓力的蘋果Apple也在更早時候發聲,表示同意保障用戶私隱的重要性,計劃要求應用程序開發人員,需獲得用戶許可,才能於應用程序內收集相應的用戶追蹤紀錄作廣告用途。 不過值得留意的是,Google只限於停止Chrome瀏覽器的用戶技術追蹤,而電話應用程式將會繼續採用廣告工具與獨特識別器去追蹤用戶。除此之外,為了為淘汰第三法Cookies技術作準備,Google也早早開始著手研究新的廣告定位技術:上年Google 在針對受眾群體的 Federated Learning of Cohorts (FLoC)測試中有了新的發現:與基於 Cookie 的廣告相比,使用 FLoC ,發現廣告客戶預期廣告花費轉化率高達 95%(以一美元計算),意味著FLoC令這筆廣告投放精準,錢花得很有價值。 FLoC 的工作原理是用機器學習算法分析用戶數據,然後根據每個人訪問的網站創建一個數千人的群體集合。在這過程中,廣告商不會獲得用戶本地的數據,而是直接獲得更廣泛的用戶畫像,從而進行廣告發放。廣告商雖不會收到通過收集描繪用戶畫像的站點信息,實則已經足夠為其廣告投放提供參考,且用戶在瀏覽器本地的數據永遠不會被共享。未知這項新技術,會否消除用戶對Google過分收集個人資料的疑慮? 消息來源:BBC製圖/文字:Business Digest原文你或許有興趣【零售寒冬】迪士尼宣布將關閉60間專賣店,佔總實體專賣店2成【商業熱話】印度大力招攬Tesla進駐,保證生產成本低於中國【BD商業策略】創業成功的關鍵在於經驗?經驗讓企業家更好平衡創意和營運【晶片大戰】《環球時報》:台灣晶片產業被高估【科企造車】中興傳加入「造車大軍」,擬設立汽車電子產品線,與華為造車目標相似如欲觀看更多相關文章,請瀏覽 Business Digest
富達國際發表全球女性投資理財報告,發現40%受訪者憂慮退休儲備不足,未來生活資金出現缺口。 調查發現,香港女性平均期望62歲退休,較男士早2年;預算退休金維持往後約20年生活,平均每月需要約2.85萬元,按照這個標準,女性平均面對67%退休儲蓄缺口,但隨著年齡及資產總額增長缺口會收窄,18至34歲的缺口達77.3%,但到55歲或以上時缺口回落至44.6%。 調查指逾30%香港女性在準備退休儲備時表示,扣除支出後缺乏可動用資金。有52%人質疑自己的儲蓄或投資決定,49%人擔心自己的理財能力。而持有股票的女士比例較男士少10%,投資取態較為保守。 另外,報告又提到,36%香港女性指,新型肺炎疫情令個人收入減少,平均每月少8750元,比例高過其他地區。當中,43%人工作受疫情影響,包括工時減少、減薪或失業。 調查在今年1月7至12日進行,在全球6個地區,包括英國、德國、日本、中國、台灣及香港進行,訪問1.2萬多名20至75歲在職人士,香港有2006名18歲以上受訪者,女性佔1097人。
香港在2020年全球經濟自由度指數跌至第二位,25年來首次輸給新加坡。美國傳統基金會公佈2021年全球經濟自由度指數(Index of Economic Freedom),指出香港日後不再獨立評分,而香港及澳門與中國一起評分,意味香港失去一個重要評分。同時,新加坡仍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 事實上,中國2021年全球經濟自由度排名107位,被評為「多數不自由」。傳統基金會解釋,只會計算獨立主權國的經濟自由,雖然香港與澳門作為特別行政區,與內地民眾享不同及較多的經濟自由,但「近年的發展毫不含糊地顯示,這些經濟政策最終由北京控制」「日後有需要的話,香港及澳門經濟自由發展會在指數有關中國篇幅中討論。」 報告提到,中國對於香港的自治、打壓新疆少數族裔、北京及網絡活動等,都導致廣泛地失去信任,動搖國際關係。 翻查去年香港政府對於有關2020年全球經濟自由度指數的新聞稿,指出「對於排名下降感到失望,不過,歡迎基金會繼續認同香港各項優勢,並肯定香港繼續是充滿動力,且具備高度競爭力和高度開放的環球金融中心。政府對於香港在財政健康、營商自由、貿易自由和金融自由得到全球最高評分感到欣慰。」 新聞稿又指出「政府指出,自回歸以來,香港特區一直嚴格按照《基本法》規定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充分體現「一國兩制」得到全面和成功落實。」 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會否動搖? 製圖/文字:Market Digest原文你或許有興趣【第一滴血】內蒙古傳下令禁挖比特幣,並設四月死線要求「全面撤出」【金沙退出美國】金沙母企近500億元悉售拉斯維加斯賭場,聚焦澳門及新加坡等亞洲市場【股票教學】女股神 Cathie Wood 對市場的3大最新看法,你同意當中的多少項?【美股解密】全球兩大富豪對決!貝索斯 v.s. 馬斯克【圖解股市】澳門進出賭場毋須陰性檢測結果,帶挈銀娛升逾6%,其他濠賭股亦爆升如欲觀看更多相關文章,請瀏覽 Market Digest
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GOOGL-US) 曾說將消除第三方 Cookie,即用以追蹤大眾瀏覽網站的一種方式,但谷歌週三 (3 日) 表示,明年完成淘汰這些 Cookie 後,不會投資新技術來取代 Cookie。
【彭博】-- 亞洲股市是全球投資者陷入一場拉鋸戰的完美典範,他們一邊是復甦的希望,另一邊又陷入通膨擔憂。MSCI亞太指數從2月23日開始就呈鋸齒狀波動--先是上漲一天,然後第二天又下跌--這一模式勢將齊平自2013年以來的最長同類周期。隨著通膨恐懼重回前排,該地區基準指數周四一度大跌2.3%,預計將錄得11個交易日中第七個跌幅。原文標題Up One Day, Down the Next Gives Asian Stocks Whiplash: ChartFor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please visit us at bloomberg.comSubscribe now to stay ahead with the most trusted business news source.©2021 Bloomberg L.P.
創科實業行政總裁Joseph Galli表示,雖然新型肺炎疫情影響專業產品市場,但整體銷售仍錄得增長,認為集團持續推出先進技術產品,搶佔市場份額,帶動業績改善,相信隨著全球供應鏈系統完善,期望在未來3年,每年毛利率能提升50個點子。 他說,雖然去年面對疫情挑戰,但集團採取較進取的投資策略,積極提升生產設施,當中,中國的生產基地表現突出,未來會繼續在庫存投資,應付消費者需求及提升市佔率,有信心增長表現能跑贏同業。 他又說,期望旗下Milwaukee品牌銷售,每年增長能達20%,今年會繼續推出新產品。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3 日 (週三) 報導,日立造船 (Hitachi Zosen Corporation)(7004-JP) 已研發出全球容量最大的全固態電池。容量達 1000mAh,約為過去產品的 7 倍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