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541.42
    +148.58 (+0.91%)
     
  • 國指

    5,810.79
    +82.66 (+1.44%)
     
  • 上證綜指

    3,018.32
    +7.66 (+0.25%)
     
  • 滬深300

    3,525.11
    +4.15 (+0.12%)
     
  • 美元

    7.8257
    +0.0001 (+0.00%)
     
  • 人民幣

    0.9230
    +0.0002 (+0.02%)
     
  • 道指

    39,807.37
    +47.29 (+0.12%)
     
  • 標普 500

    5,254.35
    +5.86 (+0.11%)
     
  • 納指

    16,379.46
    -20.06 (-0.12%)
     
  • 日圓

    0.0515
    +0.0000 (+0.06%)
     
  • 歐元

    8.4330
    -0.0076 (-0.09%)
     
  • 英鎊

    9.8740
    -0.0020 (-0.02%)
     
  • 紐約期油

    83.11
    -0.06 (-0.07%)
     
  • 金價

    2,254.80
    +16.40 (+0.73%)
     
  • Bitcoin

    70,766.92
    +1,345.21 (+1.94%)
     
  • CMC Crypto 200

    885.54
    0.00 (0.00%)
     

聯儲會減碼時機撞上習近平的整頓風暴、美國債務上限僵局

【彭博】-- 讓美國經濟復甦脫離正軌、聯儲會決策者重新制定路線圖需要什麼?需要的不多,而且可以給予這一擊的「候選者」眾多。

Most Read from Bloomberg

從一個方向來看:美國債務上限陷入僵局、中國房地產市場下滑,或者僅是延長Covid謹慎做法就可能會衝擊經濟成長和就業——讓聯儲會提議的縮減債券購買脫離既定軌道,並把其首次加息推遲至2024年或更晚的時間。從另一方向來看:供應鏈持續吃緊可能導致通膨率居高不下、通膨預期飛漲,從而迫使減碼行動加速,並在2022年提前加息。

並且,如果兩個方向的衝擊同時出現,那麼結果可能是經濟成長疲軟和價格快速上漲相結合——不像1970年代的滯脹那麼嚴重,但仍將讓聯儲會主席鮑威爾和他的同事傷腦筋。

廣告

美國經濟放緩的跡象並不難發現。

8月份非農就業數據就拉響了警報;新增就業人數僅23.5萬,是預期數字的三分之一。德爾塔變種再次令消費者謹慎起來。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在8月暴跌;該現代指數自1978年推出以來只錄得過六次比這更大的降幅。

把所有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幾周前看起來還勢不可擋的復甦現在似乎正在失去動力。彭博經濟研究將第三季度折合成年率的增速預測從季初時給出的高於7%下調至5%。這還算樂觀的,一些大行的預測人士現在甚至預計增速更接近3%。就算德爾塔疫情有所緩和,也不難想象繼續滑坡的各種情景。

其中之一涉及美國兩黨在提高債務上限問題上的僵局。美國政府料將在10月份達到其償債能力的極限。可能是全球金融體系災難性事件的違約目前看起來仍沒有什麼可能性。但最近的歷史表明,就算沒有違約,圍繞這種可能性的各種行為——引發市場持續避險——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後果。另外,在經濟復甦已經難以站穩腳跟時,政府從10月1日開始停擺就更沒有啥好處了。

並非所有的風險都來自本土。

對中國樓市崩盤的擔憂長期縈繞著全球市場。現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共同富裕」議程已把這種可能性變得切切實實。

監管機構正在打擊推高了房地產價格的不當行為,對放貸的嚴格控制推動房價和新建項目大幅下滑。這使得中國最大開發商之一恆大瀕臨違約。大範圍下滑的後果可能很嚴重,因為房地產帶動了從鋼鐵、混凝土到家具和家電的各種商品的需求——它們對中國GDP的貢獻率總計至多高達29%。

無需一場次貸危機就能造成全球範圍的衝擊、影響美國。目前預計中國經濟將以約5%增速邁入2022年。如果房地產市場暴跌,該數字則可能會降至3%,從而衝擊貿易伙伴國、導致石油和金屬價格下跌,以及全球市場的避險時刻。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將拖著明顯放緩的復甦腳步進入2022年,通膨率回落至2%的目標水平之下。

鮑威爾已經設定了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加息的門檻:充分就業和通膨率達到並勢必會在一段時間內超過2%。債務上限僵局對就業和需求的衝擊,或來自中國的衝擊,可能意味著達不到這些標準。加息可能沒影了,預期將從2023年推遲至2024年甚至更晚的時候。減碼面臨的考驗沒有那麼嚴峻,在今年年底開始似乎接近成為定局。即便如此,如果經濟復甦打磕巴,聯儲會可能不得不調整路線,在市場預期將是「自動駕駛」的過程中進行人工干預。

2015年,中國股匯暴跌及其引發的全球避險情緒持續升溫足以推遲美國緊縮周期的啟動並減緩其步伐。在2021年,聯儲會可能沒法奢望這個了。

從港口關閉到半導體和木材短缺的各種供應鏈障礙,是推動美國通膨率今年夏季升破5%的主要因素之一。這使得鮑威爾能夠將物價上漲稱為「暫時性」的,並安撫了對上漲螺旋的擔憂。8月份CPI下降,為這種觀點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不過,進一步的供應衝擊很容易就會讓通膨率保持在令人不安的高位。

從家用電子產品到紡織品,美國消費者購物車裡裝的都是由亞洲製造並通過遍布整個大陸的供應鏈交付的商品。因為半導體短缺導致生產線陷入混亂,今年美國二手車的通膨率達到45%,這鮮活地展現出當這些脆弱的聯繫破裂時會發生什麼。

而它可能再次發生。許多亞洲國家的疫苗接種率很低,意味著仍然動輒就要實施封鎖。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中幾乎所有耐久財都依賴那些接種疫苗人口不足三分之一的經濟體輸出。在台灣——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主要節點之一,完成疫苗接種的人口比例仍然是個位數。

所有這些都增加了通膨受到進一步「暫時性」衝擊的風險。一個預警信號:據媒體報導,半導體巨頭台積電已宣布明年漲價至多20%的計畫。

對聯儲會而言,進入2022年時通膨高企本身就將很麻煩,如果它引發通膨心理轉變,那就更糟了。如果企業開始感覺適宜提價、工人開始要求更高的工資作為補償了,那就可能造成會讓人聯想到1970年代的工資-物價螺旋式上漲的局面,而當時沃爾克領導的聯儲會為打壓通膨預期而製造了一場衰退。

脫韁的通膨預期很可能會觸發聯儲會提前和激進的應對:加速縮減量化寬鬆,以及在2022年加息。

如果對產值和就業以及對供應鏈和價格的兩重打擊同時來襲,那就將造成絕望的局勢,讓聯儲會官員陷入兩難。放鬆政策以支持成長,就會加劇通膨。收緊政策以控制價格,則會加劇經濟復甦的阻力,導致更多美國人失業。

誠然,這些衝擊都不屬於彭博經濟研究的基本假設。美國國會達成協議或者民主黨人決定單獨行動,可能會消除違約風險。而且事實證明,中國過去在「換檔」以避免樓市崩盤方面動作熟練。此外,亞洲的疫苗接種率正在上升。美國最新數據——通膨率下降而零售額成長——也令人鼓舞。

不過,Covid危機的教訓之一是不要過於信任基本情景。在2021年初,幾乎沒有人料到通膨在今年就剩幾個月的時候會居高不下。FOMC的所有18名成員都認為,圍繞前景的不確定性高於過去20年的平均水平。

「不確定性,」前聯儲會主席葛林斯潘曾說。「不只是貨幣政策格局的一個重要特征,而是決定性特征。」鑒於德爾塔疫情、美國債務上限僵局、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動盪以及通膨持續高企的風險都使前景蒙上陰影,這句話放在今天也完全正確。

就算聯儲會的9月會議將確定未來減碼和加息路徑的進一步細節,但鮑威爾和他的同事們料會給自己保留在形勢變化的情況下改弦更張的空間。如果風險情景相撞,他們將需要所有這些以及更大的空間。

原文標題Fed Taper Timing Runs Into Xi Crackdown, Debt-Ceiling Politics

(新增自第15段起的內容)

Most Read from Bloomberg Businessweek

©2021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