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541.42
    +148.58 (+0.91%)
     
  • 國指

    5,810.79
    +82.66 (+1.44%)
     
  • 上證綜指

    3,010.66
    +17.52 (+0.59%)
     
  • 道指

    39,782.80
    +22.72 (+0.06%)
     
  • 標普 500

    5,251.11
    +2.62 (+0.05%)
     
  • 納指

    16,396.48
    -3.04 (-0.02%)
     
  • Vix指數

    12.95
    +0.17 (+1.33%)
     
  • 富時100

    7,959.02
    +27.04 (+0.34%)
     
  • 紐約期油

    82.59
    +1.24 (+1.52%)
     
  • 金價

    2,230.40
    +17.70 (+0.80%)
     
  • 美元

    7.8247
    +0.0017 (+0.02%)
     
  • 人民幣

    0.9232
    0.0000 (0.00%)
     
  • 日圓

    0.0515
    -0.0000 (-0.02%)
     
  • 歐元

    8.4530
    -0.0162 (-0.19%)
     
  • Bitcoin

    70,830.92
    +6.71 (+0.01%)
     
  • CMC Crypto 200

    885.54
    0.00 (0.00%)
     

【利財筆記】買牛熊證一年輸3000億 (林本利)

【利財筆記】買牛熊證一年輸3000億 (林本利)
【利財筆記】買牛熊證一年輸3000億 (林本利)

騰訊(00700)股價周三(6日)最低跌至366元,較上月近440元高位下跌了17%,大量騰訊牛證慘被打靶(強制收回)。林Sir今堂統計,假設今年有1萬張牛熊證被打靶,平均每張涉資3,000萬元,一年間投資者已完全輸光3,000億元。他告誡學生,別妄想可藉牛熊證「刀仔鋸大樹」,並提醒大家股市見頂因素漸多,要留意今次急挫後會否反彈乏力。

回想林Sir11月上課時,適逢騰訊旗下的閱文(00772)招股,騰訊股價升破400元,股市氣氛熾熱,林Sir當時在堂上已直言是「大騙局」,11月8日閱文上市、11月11日光棍節、接着騰訊業績,然後到雷蛇(01337)、易鑫(02858)上市,他認為騰訊股價被炒高,是製造良好氣氛給3隻科網股上市,引散戶「落疊」。

一年內近萬張證打靶

「我計過由28000點升到30000點,有七八成也是騰訊、平保(02318)和友邦(01299)貢獻,其實28000點之後大部分股票也回落了。」大戶透過推升這3隻大藍籌,部署讓3隻新股上市,更透過財經演員、傳媒,一時說內地人愛看書,一時說愛打機,引散戶一齊入市,林Sir最記得閱文上市,有財經評論員建議無貨的散戶上市首日可高追。

除了閱文瘋狂,騰訊亦在上月21日最高升上439.6元,有大行報告預言騰訊可升上500元以上,不少散戶相信騰訊可以愈升愈有,更買入牛證務求「刀仔鋸大樹」,結果近日被殺到「一頸血」,「今年調整了四五次也跌不死人,但今次跌了2,000多點,『炒股』平均跌兩三成,終於跌死!」

廣告

林Sir在堂上引用上周日(4日)《蘋果日報》股榮專欄所說,「牛熊證本質是一種投機性的『賭大細』活動」,太多散戶相信自己是幸運兒,可以「刀仔鋸大樹」。

據港交所資料, 過去一年(2016年12月5日至2017年12月5日)被打靶牛熊證總數共9,248張,當中牛證有4,555張,熊證有4,693張。周三(6日)恒指大跌618點,當日有262隻被牛熊證打靶,全為牛證,陣亡的恒指牛證多達94張,騰訊牛證41張。

港交所已成「賭場」

林Sir在經濟通網站下載了11月27日至12月1日被打靶牛熊證的資料,5日共500多隻牛熊證被打靶。大部分發行價也是0.25元,如發行5,000萬張,若全數被投資者認購已是1,250萬元。林Sir統計過,被打靶的牛熊證平均每張涉資3,000萬元,若粗略計今年到年尾1萬張被打靶,已是3,000億元,而且是完全輸光!

他續說,若散戶持有騰訊正股,即使440元買,跌至370元最多只是輸16%,但買牛熊證被打靶已是完全輸光。「香港一年GDP才2萬多億元!」港交所(00388)批准這麼多牛熊證發行,可見最大賭場在港交所!

林Sir相信,牛熊證發行人也不是完全賺足這3,000億元,因他們也要買賣實貨作對,「估計賺過千億元吧!」他直言,發行這些牛熊證的投資銀行,其高層表現其實相當不濟。回想2008年金融海嘯,不少投行也需要被救濟,要靠小股東供股、政府及大戶入股,以及合併才能渡過難關。

作者:林本利

前理工大學會計及金融學院副教授,港大社會科學學士及英國布理斯托大學經濟學博士,曾出版十多本經濟學教科書。退休後,創辦活道教育中心,開班教授理財之道、公共政策及經濟學。電郵︰im_focus@hk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