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224.14
    -161.73 (-0.99%)
     
  • 國指

    5,746.61
    -57.25 (-0.99%)
     
  • 上證綜指

    3,065.26
    -8.96 (-0.29%)
     
  • 滬深300

    3,541.66
    -28.14 (-0.79%)
     
  • 美元

    7.8321
    +0.0009 (+0.01%)
     
  • 人民幣

    0.9240
    +0.0003 (+0.03%)
     
  • 道指

    37,775.38
    +22.07 (+0.06%)
     
  • 標普 500

    5,011.12
    -11.09 (-0.22%)
     
  • 納指

    15,601.50
    -81.87 (-0.52%)
     
  • 日圓

    0.0505
    +0.0001 (+0.18%)
     
  • 歐元

    8.3374
    +0.0030 (+0.04%)
     
  • 英鎊

    9.7440
    +0.0050 (+0.05%)
     
  • 紐約期油

    83.02
    +0.29 (+0.35%)
     
  • 金價

    2,398.20
    +0.20 (+0.01%)
     
  • Bitcoin

    64,510.68
    +3,062.99 (+4.98%)
     
  • CMC Crypto 200

    1,324.89
    +12.27 (+0.93%)
     

【王師傅周記】工展會的特色 (王浵世)

【王師傅周記】工展會的特色 (王浵世)
【王師傅周記】工展會的特色 (王浵世)

工展會有特色?有,怎麼沒有?特色就是沒有特色。大概是因為歷史的關係,名字不能改。但是稱之為工展會,實在誤導大眾,尤其是剛到香港的朋友。如果把工展會更名為食品節更為貼切,有一半攤位賣吃的東西肯定沒高估。另外一半的一半賣保健食品,兩者加起來,有七、八成是吃的東西,不誇張。

不過也可以把製造吃的東西說成工業,那就名符其實。真有不少人到工展會買吃的東西,我自己一連去過兩次。不是去「考察」工業。只是去過第一次,覺得吃的東西很多,買了一點。回家覺得應該多買點,橫豎過年也要辦年貨。結果第二天又去一趟,大包小包買了不少年貨,有的自用,有的送人。

工展會邊走邊吃

在現場,忍不住四處傳來的香味,買了些現成的食品,邊走邊吃。發現自己身邊有不少老人家來逛工展會,有的甚至要互相攙扶。要我估計的話,起碼有兩、三成人是長者也不稀奇。跟香港老年人口的分佈接近,心中想,如果馬路上擠滿長者,大概就是這個樣子。這也說明為什麼會這麼多保健食品在做宣傳,只要想得出的毛病,都有相對的保健食品。

我也是保健食品的常客,平時買這個降低血壓,買那個強健骨骼。來到工展會,一臉高興,原來一次性全買齊,不用托人在美國Costco買,還要帶回來,麻煩別人。看到如此多元化的保健食品,心中稍有安慰的是:我要買的不算多,原來其他人買得東西比我多。拍拍胸口,覺得自己身體還可以,自我安慰。

如果問我工展會跟年宵市場有什麼兩樣,年宵市場的主力在年花,加上玩具。工展會就以吃為核心,如果對吃的東西沒興趣,來就少不免失望。如果再問我以前的工展會又是如何?會不會有很大的區別?有的,起碼不在維多利亞公園,以前在理工大學的現址旁邊一塊泥地上。如果沒記錯,是個足球場。

廣告

工業產品較吃香

賣的東西似乎有點不一樣,吃的東西比例上不多。反而,工業產品比較吃香。賣成衣、電子產品、藥油、雨傘、一些小零小碎的工業產品。記得有個攤位是賣女士婚嫁用品,人很多,而且還有個什麼小姐,穿了傳統的褂站一旁,作為生招牌,吸引經過的人。還有汽水公司送飲料,甚麼沙士、哥喇、綠寶都是這個時候的產品,甚受歡迎。當年似乎沒有什麼保健食品,最多人買的是藥油。難道時代的進步,反而把人的體質降低?

工業自從北移深圳之後,香港逐漸被迫轉型,由工業轉服務包括飲食。而各行各業似乎以飲食比較靠譜,只要好吃、便宜,就有一定的生意。如果撐得住租金,賺點小錢不難。但是,最近的消費偏向高檔、怎麼燒,怎麼弄,各有名堂。吃的文化從吃得飽、吃得好進化為吃得刁,各路食家湧現。基本上把香港飲食市場分割為大眾化與貴族化,而工展會目標就是放在前者。進來逛逛就有那種與眾同樂的感覺,蠻好的。

各參展的攤位目的不僅是「展」,更重要的是「銷」。推銷手法非常積極,經過的人很難抗拒。「試食」之餘,不好意思不買的話,買一點也無關痛癢。這就是一般人(包括我自己)逛工展會的心態,進來逛逛,買點東西,高高興興回家。從這一點來看,工展會有它的存在意義。至於是否推廣我們的工業產品,那是別人的工作。

作者:王浵世

第一代北上銀行家,曾為匯豐中國業務總裁、民生銀行最高領導人,有廿載北上管理經驗,現在退而不休,轉戰民企,拓展視野,闖事業另一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