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收市,收市時間:6 小時 6 分鐘
  • 恒指

    16,133.67
    -252.20 (-1.54%)
     
  • 國指

    5,708.28
    -95.58 (-1.65%)
     
  • 上證綜指

    3,073.37
    -0.85 (-0.03%)
     
  • 滬深300

    3,554.96
    -14.85 (-0.42%)
     
  • 美元

    7.8307
    -0.0005 (-0.01%)
     
  • 人民幣

    0.9243
    +0.0006 (+0.06%)
     
  • 道指

    37,775.38
    +22.07 (+0.06%)
     
  • 標普 500

    5,011.12
    -11.09 (-0.22%)
     
  • 納指

    15,601.50
    -81.87 (-0.52%)
     
  • 日圓

    0.0505
    +0.0001 (+0.26%)
     
  • 歐元

    8.3121
    -0.0223 (-0.27%)
     
  • 英鎊

    9.7070
    -0.0320 (-0.33%)
     
  • 紐約期油

    85.32
    +2.59 (+3.13%)
     
  • 金價

    2,421.20
    +23.20 (+0.97%)
     
  • Bitcoin

    61,116.75
    -581.70 (-0.94%)
     
  • CMC Crypto 200

    1,266.26
    +380.73 (+40.91%)
     

中國地方債急速擴容卻痼疾難消 外資對24萬億元市場興致索然

【彭博】-- 中國全國人大上周批准的地方政府債新增額度再創新高,但這一過去幾年中規模急速擴容的品種並未受到外資的青睞,顯示即使在廣義利率債的範疇中,在岸債市的國際化之路也仍面臨挑戰。

根據中債最新公佈的數據,截至5月末,境外投資者持有的中國地方債規模僅27.15億元人民幣,約占地方債存量的0.01%;相比之下,外資持有中國國債占比約8.6%。

「我們沒有理由購買地方政府債。」安本標準投資組合經理Edmund Goh接受電話採訪時表示,地方債的流動性差,而它與國債的利差又很小,如果要追求利差,會買收益更高且流動性更好的政策性金融債。

中國今年新增4.73萬億元的地方債額度,而自2015年全面鋪開「自發自還」後,這一品種的存量目前已達到24萬億元,是在岸債市的第一大品種,約占存量的23%,超過國債的16.9萬億元。與外資對國債越來越大的邊際影響不同,國內銀行仍是地方債市場的絕對主導力量,且多數選擇持有到期。

中債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地方債累計交割量約5.3萬億元,同比增25.5%;而同期記賬式國債累計交割量逾18.9萬億元,政策性銀行債36萬億元。

瑞銀證券固定收益部總監孫祺接受電話採訪時稱,外資對流動性的要求非常高,雖然地方債流動性近年有所改善,但依然不能和政金債和國債相比。「目前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內,外資客戶中還沒有出現對地方債有系統性的、持續的需求。」

財政部國庫司副主任許京花上周五表示,將提升地方債發行市場化程度並改善二級市場流動性,加快政府債券市場對外開放進程,借鑒國債穩步推進地方債市場對外開放。但她並沒有闡述將採取哪些具體舉措。

廣告

「隨著地方債存量規模越來越大,監管也需要引導包括外資在內的多元化的投資者進來,以緩解銀行配置的壓力,」華創證券分析師周冠南接受彭博電話採訪時表示。

Edmund Goh和孫祺均表示,地方債的券很多,進一步分散了流動性,而它和國債之間的利差又不能完全補償投資者在流動性上的損失。

以十年期指標券為例,國開債與國債的中債殖利率利差過去兩年平均約46個基點,而地方債與國債利差同期則只有41個基點。

Edmund Goh稱,如果地方債與國開債的利差能高達30個基點,會考慮買入,或者如果流動性與國開債一樣好,那即使它與國債的利差和國開與國債的利差持平,也會考慮。

孫祺指出,對境內投資者而言,地方債免稅而政金債不免稅,但外資購買人民幣債券全部免稅,因此在這一點上,地方債對投資者並無特別的吸引力。

資質難區分

除了流動性是硬傷,難以區分各地方政府資質、缺乏國際評級等因素,也是阻礙外資進入市場的原因。澳新銀行經濟學家邢兆鵬表示,地方債發行實體太多,境外投資者很難區分不同發行省市之間的資質。

中國目前有逾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畫單列市發行地方債,品種包括納入政府一般公共預算的一般債,以及納入政府性基金預算的專項債。這些債券在一級市場發行時,絕大多數以相對國債的同一價格水平--25個基點的利差--發行,且境內評級機構全部給予AAA評級。

孫祺稱,如果地方債內部有一些分化,比如經濟弱的省份地方債與國債利差更大一些,將有助於改善當前局面。

Edmund Goh則認為,如果有國際評級,那更多國際投資者會更好地了解這個品種,並進而會想嘗試。

指數因素

自去年4月以來,中國國債先後被納入了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以及摩根大通系列指數,外資持有的中國國債規模增逾3570億元,增幅約33%,而同期外資對地方債的持有規模僅成長不到2億元。

孫祺稱,如果希望外資持續大量流入地方債這個品種,還是需要地方債加入國際指數;進入中國的外資以央行類機構和資產管理公司為主,央行類機構投資更偏向國債,而對資管類的機構而言,地方債沒有加入國際指數,跟蹤指數的投資者就沒有參與的意願。

而目前之所以國際指數不納入地方債,除了又回到流動性不好這一問題,也由於海外沒有對應的地方債這個品種,國際指數沒法將中國地方債劃入海外相對應的分類中,他說道。

(新增瑞銀評論)

For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please visit us at bloomberg.com

Subscribe now to stay ahead with the most trusted business news source.

©2020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