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541.42
    +148.58 (+0.91%)
     
  • 國指

    5,810.79
    +82.66 (+1.44%)
     
  • 上證綜指

    3,041.17
    +30.50 (+1.01%)
     
  • 滬深300

    3,537.48
    +16.52 (+0.47%)
     
  • 美元

    7.8257
    +0.0001 (+0.00%)
     
  • 人民幣

    0.9225
    -0.0003 (-0.03%)
     
  • 道指

    39,807.37
    +47.29 (+0.12%)
     
  • 標普 500

    5,254.35
    +5.86 (+0.11%)
     
  • 納指

    16,379.46
    -20.06 (-0.12%)
     
  • 日圓

    0.0514
    0.0000 (0.00%)
     
  • 歐元

    8.4300
    -0.0106 (-0.13%)
     
  • 英鎊

    9.8760
    0.0000 (0.00%)
     
  • 紐約期油

    83.11
    -0.06 (-0.07%)
     
  • 金價

    2,254.80
    +16.40 (+0.73%)
     
  • Bitcoin

    69,853.60
    -734.67 (-1.04%)
     
  • CMC Crypto 200

    885.54
    0.00 (0.00%)
     

亞洲製造業放緩 全球衰退將殺到

在不利因素下,亞洲製造業前景受壓。
在不利因素下,亞洲製造業前景受壓。

中國次季封城防疫加劇供應鏈壓力,加上俄烏衝突未平息,高通脹招來各地央行加息收水,製造業面對原材料及利息成本皆升雙重夾擊,最新公布的一系列亞洲製造業數據普遍放緩。分析指,在美元強勢下,亞洲貨幣本已受壓,若區內工業活動及貿易數據弱勢持續至今季,年底前全球恐難逃經濟衰退的厄運。

南韓出口增速19月最慢

作為全球工業大國的南韓,6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由5月的51.8降至51.3,該國作為「全球經濟晴雨表」的貿易數據同樣令人擔憂,6月出口按年雖增長5.4%至577.3億美元,但乃為2020年11月以來、即19個月最慢增速,主因是通脹飆升削弱需求。

禍不單行的是月內南韓發生為期一周的貨車司機罷工,阻礙港口交貨,令汽車總出貨及機械出口分別跌2.7%及11.7%。同時,能源價格飆升使該國上月進口按年大增19.4%至602億美元,不但反映貿易逆差達24.7億美元,乃今年1月以來最大,更預示出口成本仍舊高昂。經濟學家警告,當地供應嚴重短缺和投入成本上升,對整個製造業產出和需求的壓力加大,貿赤恐持續。南韓財政部更不諱言下半年出口條件仍艱難。

除南韓外,同月台灣製造業PMI從5月的50降至49.8,兩年來首次失守50的盛衰分界線;越南製造業PMI則從5月54.7跌至54。泰菲馬國和日本皆表現呆滯。

華財新PMI回升 仍需觀望

作為亞太區經濟龍頭的中國則受惠復工復產,6月反映中小型民企的財新中國製造業PMI錄51.7,較5月回升3.6個百分點,扭轉過去3個月收縮的頹勢,並重回擴張區間,為2021年6月以來新高。分析指出,內地經濟6月企穩,且隔離政策有所放寬,相信有助紓緩經濟下行壓力。

不過,鑑於投資與消費信心仍疲弱,加上「動態清零」原則不變,刻下評論中國經濟已走出「新冠周期」言之尚早,一旦下半年復甦步伐遇阻,風險外溢效應將令亞洲以至全球經濟進一步受壓,故第四季將是全球經濟確認陷入衰退的高危期,此前金融市場將率先反映潛在風險而大幅震盪,故投資者宜小心行事,盡量控制槓桿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