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541.42
    +148.58 (+0.91%)
     
  • 國指

    5,810.79
    +82.66 (+1.44%)
     
  • 上證綜指

    3,010.66
    +17.52 (+0.59%)
     
  • 滬深300

    3,520.96
    +18.18 (+0.52%)
     
  • 美元

    7.8255
    +0.0025 (+0.03%)
     
  • 人民幣

    0.9229
    -0.0003 (-0.03%)
     
  • 道指

    39,760.20
    +0.12 (+0.00%)
     
  • 標普 500

    5,250.63
    +2.14 (+0.04%)
     
  • 納指

    16,376.25
    -23.27 (-0.14%)
     
  • 日圓

    0.0514
    -0.0000 (-0.04%)
     
  • 歐元

    8.4501
    -0.0190 (-0.22%)
     
  • 英鎊

    9.8790
    -0.0060 (-0.06%)
     
  • 紐約期油

    82.77
    +1.42 (+1.75%)
     
  • 金價

    2,239.40
    +26.70 (+1.21%)
     
  • Bitcoin

    70,704.83
    +1,586.14 (+2.29%)
     
  • CMC Crypto 200

    885.54
    0.00 (0.00%)
     

人民幣中間價錨定作用獲強調 知情人士稱自律機制提示盤初應在此成交

【彭博】-- 中國外匯市場自律機制據悉本周對中間價報價行作出提示,應履行盤初引導匯率在中間價附近成交的規定和承諾。此後,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價格較當日中間價貶值幅度已顯著收窄,周五下午境內外即期雙雙升破中間價價格。

據兩家收到通知的銀行,針對近期人民幣即期成交價較中間價日內偏離幅度接近2%波幅限制的現象,自律機制告知各報價行應嚴格遵守現有規定,在盤初交易中引導即期匯率在中間價附近成交。因討論未公開,知情人士不願具名。彭博向自律機制辦公室尋求置評,對方未立即予以回覆。

在中間價連續逾一個月較市場預期顯著偏強的背景下,即期匯率較中間價日內貶值幅度近日多次出現逼近2%波幅限制的現象。周四以來,即期價格開始向中間價位明顯回歸,截止周五,日內較中間價最大貶值幅度僅0.5%。

多位交易員表示,周三以來的三個交易日內,在岸匯率開盤後均看到至少一家中間價報價行主動在中間價價位與市場參與者短暫達成交易,持續時間較短;自周四起,非報價銀行的交易員也開始主動在中間價價位報價買入美元,盤初即有報價行主動與這些報價達成成交。

本月以來,在岸人民幣兌美元跌破數個重要關口,近兩周貶值速度更是進一步加快。中國央行周三公告稱,報價行要切實維護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權威性,銀行自身要基於風險中性原則合理開展自營交易,向市場提供真實流動性。雖然本輪貶值主要由於美元快速上漲導致,但央行也已經採取上調遠期售匯風險準備金、下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等措施防止出現市場單邊預期。

廣告

中間價報價商盤初於中間價附近達成交易,或為報價商增強中間價權威性的一種作法。根據外匯市場自律機制2017年8月公佈的規範文檔,官方中間價報價商要保證中間價報價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該規範規定,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開市後前15分鐘內(9:30—9:45),報價行承諾引導人民幣兌美元在中間價附近成交,並將實際成交價控制在當日發布中間價附近的合理區間內。不過規範未明確合理區間的具體範圍。

上述知情人士並稱,自律機制並要求金融機構在自營交易中,應遵守此前自營和代客業務結構合理的相關規定,即嚴格遵守代客比規定。

去年11月時,彭博報導引述知情人士稱,部分中國國內大型銀行以外匯市場自律機制主要成員身份向市場參與者發出倡議,銀行應在對客和自營交易中堅持匯率風險中性,完善風險管理考核機制,包括對自營交易量進行量化監測。

倡議內容包括,若銀行監測發現自營交易量偏離市場一般水平較多,比如按季度計算銀行自營交易量同比增速超過50%的,或自營/代客交易量比例高於15倍的,銀行需就此進行內部分析調查,並將情況說明提交自律機制進行溝通分析。

中國央行周三的公告表示,副行長劉國強在周二召開的全國外匯市場自律機制電視會議指出,外匯市場事關重大,保持穩定是第一要義,現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適合中國國情,人民銀行積累了豐富的應對經驗,銀行應自覺維護外匯市場的基本穩定。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2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