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224.14
    -161.73 (-0.99%)
     
  • 國指

    5,746.61
    -57.25 (-0.98%)
     
  • 上證綜指

    3,065.26
    -8.96 (-0.29%)
     
  • 滬深300

    3,541.66
    -28.14 (-0.79%)
     
  • 美元

    7.8312
    +0.0000 (+0.00%)
     
  • 人民幣

    0.9241
    +0.0004 (+0.04%)
     
  • 道指

    37,775.38
    +22.07 (+0.06%)
     
  • 標普 500

    5,011.12
    -11.09 (-0.22%)
     
  • 納指

    15,601.50
    -81.87 (-0.52%)
     
  • 日圓

    0.0505
    +0.0001 (+0.14%)
     
  • 歐元

    8.3354
    +0.0010 (+0.01%)
     
  • 英鎊

    9.7390
    0.0000 (0.00%)
     
  • 紐約期油

    83.03
    +0.30 (+0.36%)
     
  • 金價

    2,397.90
    -0.10 (-0.00%)
     
  • Bitcoin

    64,901.18
    +3,940.42 (+6.46%)
     
  • CMC Crypto 200

    1,337.31
    +24.68 (+1.88%)
     

內房債危機暫避一劫

國際間連日熱議內地房企債務風波。
國際間連日熱議內地房企債務風波。

內地房地產企業債務危機引起國際市場高度關注。繼美國白宮表態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及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均開腔評論中國恒大(03333)債務危機的影響。不過,恒大旗下恒大地產向市場派「定心丸」,指旗下一筆公司債將於今日如期派發利息,付息方法已通過場外方式協商解決,且看能否讓全球金融市場鬆一口氣!外資投行瑞銀則認為,恒大進行債務重組的可能性甚高。

恒大地產公布,今日將支付一筆債券發行總額40億元人民幣、5年期的公司債利息,息率為5.8厘。外媒數據顯示,恒大需為該筆債券支付約2.32億元人民幣利息。儘管公司未透露付息方法的協商內容,但仍為市場注入一劑強心針。恒大的美國預託證券(ADR)周三早段強勢做好,較港周二收市價高46%。值得留意是,恒大旗下另一筆2022年到期、息率8.25厘的美元債,亦須於今日支付8,353萬美元(約5.4億元人民幣)利息。

官媒:須改變發展模式

鑑於國際間連日熱議內地房企債務風波,內地官媒周三亦連環發文「解畫」,指個別房企出現債務危機,是房地產行業長期高槓桿、高負債模式下蘊藏風險的集中體現。一方面希望企業渡過難關,把對買樓人士、投資者等影響降到最低;另方面應從個別房企債務風險中得到警示,認清行業發展新路徑。該文直指,高槓桿、高負債模式如不改變,可能還會有更多企業走向危機。

該官媒同日刊發另一篇評論,指今年來內地房地產調控累計突破400次。對調控政策在不同群體中可能造成的影響作出精準的預判,盡最大能力防止「誤傷」剛性需求群體。

不過,綜觀國際言論,明顯更擔心內房調控政策或會「誤傷」全球金融市場。IMF首席經濟學家Gita Gopinath指出,房地產行業是內地經濟重要部分之一,恒大的潛在違約可能對內地經濟活動和金融穩定產生影響,惟相信內地政府有工具和政策空間,來避免恒大變成一場系統性危機。

陷困房企或遭債務重組

日本央行的黑田東彥亦認為,這是內地個別企業的問題,預計其國際影響有限。投行摩根士丹利及瑞銀均預期,內地當局或對陷入困境的房地產開發商啟動債務重組,前者更預期,內地政府將於10月放寬政策以遏制對整體經濟的溢出效應。若相關行動延遲,第四季內地經濟增長率恐減少一個百分點,並需於2022年採取更大規模的刺激措施。

瑞銀則較擔心內房行業的資金流動性,料市場對其他開發商的物業交付及再融資憂慮將會增加,估計多達10家開發商有潛在風險,涉及合約銷售額共約1.86萬億元人民幣。據該行預測,今年下半年內地房地產市場銷售將按年跌8%,其中新開工量可能在未來數個月跌逾20%,拖累內地經濟增長率最多約兩個百分點。

事實上,今年內地樓市傳統「金九銀十」銷售旺季早已「走樣」。據內媒引述專家預計,今年銷售是多年來最冷清的一年,多家房企資金鏈壓力大,不排除後續出現明顯降價,房企的現金流轉能力受制約,或加劇當前債務危機。

內房債務危機浮面市場點睇中國應對?
內房債務危機浮面市場點睇中國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