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224.14
    -161.73 (-0.99%)
     
  • 國指

    5,746.61
    -57.25 (-0.99%)
     
  • 上證綜指

    3,065.26
    -8.96 (-0.29%)
     
  • 滬深300

    3,541.66
    -28.14 (-0.79%)
     
  • 美元

    7.8321
    +0.0009 (+0.01%)
     
  • 人民幣

    0.9239
    +0.0002 (+0.02%)
     
  • 道指

    37,986.40
    +211.02 (+0.56%)
     
  • 標普 500

    4,967.23
    -43.89 (-0.88%)
     
  • 納指

    15,282.01
    -319.49 (-2.05%)
     
  • 日圓

    0.0504
    +0.0000 (+0.02%)
     
  • 歐元

    8.3421
    +0.0077 (+0.09%)
     
  • 英鎊

    9.6890
    -0.0500 (-0.51%)
     
  • 紐約期油

    83.24
    +0.51 (+0.62%)
     
  • 金價

    2,406.70
    +8.70 (+0.36%)
     
  • Bitcoin

    63,959.18
    -518.19 (-0.80%)
     
  • CMC Crypto 200

    1,371.97
    +59.35 (+4.52%)
     

一周市場回顧:人行加力寬鬆;美激進加息預期濃;中資房企困境眾生相

【彭博】-- 中國第四季度GDP同比成長4%,雖好於預期卻難言寬慰,地產和消費領域仍疲軟,表明經濟下行壓力或在一季度延續。面對穩成長壓力,中國央行果斷出手加碼貨幣寬鬆,同步下調MLF和逆回購利率,LPR報價亦如期跟降。央行副行長劉國強稱要把貨幣政策工具箱開得再大一些,原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建議抓住有限時間窗口進一步實施寬鬆政策。另據悉中國金融監管窗口指導商業銀行增加貸款投放,以助力恢復經濟動能。

在寬鬆預期助推中國國債漲勢之際,上周多數時間美債跌勢影響下的全球債市遭遇圍困,押注歐美央行收緊政策成為風潮。市場預計歐洲央行最早會在9月加息10個基點,聯儲會或在3月一次加息50個基點,10年期美債殖利率升破2%幾成定局。緊縮預期之下科技板塊引領美股創下新冠疫情以來最大周跌幅。比特幣周末續跌,較紀錄高位回落逾50%。

中國房地產行業萎縮速度加快,流動性困局加劇。中國奧園拒絕償付數只債券,標普下調雅居樂集團評級至B+。世茂集團董事局主席許榮茂將香港辦公室待價而沽以應對資金緊張。恆大將增聘財務與法律顧問,協助公司化解債務風險,據報廣東省政府計畫3月前發布恆大債務重組框架。地產債上周初一度劇烈震盪,因行業隱性債務的真實規模引發擔憂,但隨著消息稱中國考慮放鬆房企動用托管賬戶商品房預售資金的限制,抄底資金助推地產債周中創出紀錄漲幅。

疫情對美國就業市場影響變大,單周首次申領失業救濟人數飆升至3個月高點,紐約州製造業指數意外驟跌至負值。冬奧會臨近之際北京疫情繼續發酵,同時面臨omicron和delta變異株的雙重挑戰。拜登團隊稱正監測實時數據,以判斷中國疫情會否波及美國供應鏈,但稱還沒準備好取消對中國加徵的關稅。中美航空爭端升級,美國決定暫停中國航司執飛的44個航段,以報復中國熔斷措施。

廣告

熱門圖表

寬鬆預期助中國銀行間隔夜回購成交突破5萬億元

MLIV時評

美國10年期國債殖利率可能很快上探2.138%

美國國債的盤整將繼續,但投資者現在想的可能是在熊市反彈中賣出。這是因為隨著聯儲會官員進入政策會議前的靜默期,技術因素可能在價格走勢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美債殖利率曲線邁向2020年3月以來最平

上周二美國國債出現的動盪給美債殖利率曲線帶來進一步壓力,5年期/30年期殖利率曲線邁向2020年3月疫情恐慌高峰期以來最平。

中國四季度GDP數據好於預期 只會給市場帶來一丁點安慰

中國2021年第四季度GDP環比成長1.6%,比市場的普遍預期加1個標準差略高一些。鑒於市場目前預計第一季度將受到omicron風險影響,這份數據只會帶來一丁點寬慰。

全球股債

知名投資人Grantham稱美股形成「超級泡沫」 歷史性崩盤已經開幕

幾十年來不斷預測市場泡沫的著名投資者Jeremy Grantham表示,美國股市正進入他一年前所預測的歷史性崩盤,即便聯儲會干預也無法阻止最終近50%的暴跌。

  • 那斯達克指數三周耗掉以往一年的「變臉」次數 投資者不怕踏空怕套牢

中國股市看漲呼聲日漸嘹亮 摩根士丹利策略師依然不為所動

當越來越多的策略師轉而看漲中國股市之際,Jonathan Garner還在堅持自己的信念。這位摩根士丹利的首席亞洲和新興市場策略師曾對中國股市的估值和宏觀風險提出警告,他現在仍然認為,說中國股市已經見底還為時過早。

  • 狂野的中國市場給買漲交易員平添更多風險

美國國債海外買家迎來2016年以來最佳殖利率窗口

一種外匯市場現象讓美國國債對尋求更高收益的海外買家構成了極大吸引力,但可能好景不長。在考慮外匯對沖成本後,美國國債年初下跌給了歐洲和日本投資者獲取六年來最高殖利率的機會。

匯市與新興市場

人民幣中間價創2018年5月來最強 寬鬆政策疊加央行信號料續穩定預期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上周四創出2018年5月來的最強,且價位僅略弱於市場預測。不過分析人士認為,即便在利率下行的環境下,中國央行仍有可能繼續通過偏弱的中間價引導市場預期。

  • 中國央行: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是目標

美元強勢反彈 新興市場貨幣漲勢或遭扼殺

世界儲備貨幣的反彈可能會扼殺新興市場貨幣當前的漲勢。富國證券預計,就在開發中國家的潛在風險成為關注焦點時,投資者會涌向美元。

本幣債券回報率大幅提升 加息「衝鋒在前」的新興市場享甜蜜碩果

新興市場央行去年衝鋒在前,率先把利率水平從疫情低點上調。這種前瞻性的政策緊縮如今帶來碩果,極大提升了本幣債券的回報率。

  • 中國資產魅力大放異彩 助新興市場ETF吸引近30億美元資金流入

公司消息

微軟發起其史上最大規模收購 以近690億美元收購動視暴雪

微軟宣布以687億美元收購動視暴雪,促成視頻遊戲領域的兩大巨頭強強聯合。

  • 微軟斥重金收購動視暴雪的五個理由

「行差踏錯」之後 瑞信董事長上任僅九個月就下台

上任僅九個月的瑞信集團董事長Antonio Horta-Osorio辭職,因為他的一系列「過失」——包括據報導違反了瑞士和英國的檢疫規定,削弱了各界對其領導力的信心。瑞士本土出身的銀行家Axel Lehmann緊急上任。

雲頂香港提交臨時清盤呈請 公司宣稱資金即將耗儘

郵輪運營商雲頂香港已提交臨時清盤呈請,先前其德國造船附屬公司破產後無法取得資金以幫助其維持運營。

中國主權財富基金據悉又有主管離職 包括量化交易團隊的負責人

中國1.2萬億美元的主權財富基金又有投資專業人士離開,據知情人士透露,量化股票交易團隊負責人已辭職。

大宗商品

對沖基金撤出股市和債市 轉投原油市場尋求回報

股票和債券都不行了,石油才是優選。在通膨持續、利率上升、科技股占據很大權重的股市下滑的環境當中,想要無往不勝的對沖基金認為這才是合適的策略。

中國據稱仍在考慮釋放原油儲備的計畫細節

知情人士稱,中國仍在衡量釋放部分國家儲備原油的具體時機和數量。此項舉措是中國參與美國主導的多國共同釋放儲備行動的一部分,以期緩解能源價格上漲。

達利奧警告:通膨恐慌之際 脫離化石燃料不能操之過急

對沖基金橋水創始人瑞·達利歐警告稱,脫離化石燃料的轉型過程不能太快,並表示通膨飆升之際,停止向該行業供應資金將會產生破壞穩定的效應。

  • 原油觸及七年新高 國際能源署的供需預測支持看漲

分析評論精選

中國地產業整頓未完待續 各路專家紛紛預測未來景象

隨著政府官員試圖降低發生美國式金融危機的風險,中國對房地產行業的整頓幾乎毫無停止跡象。現在的主要問題在於,當這個過程結束時,全球最大的房地產市場會是什麼樣子,以及中國經濟能否避免硬著陸。

  • 中國房地產商的隱性債務問題大到什麼程度:QuickTake

樓市低迷未妨礙強勁成長 圖解中國經濟在2021年發生的變化

中國經濟2021年實現了8.1%的高速成長,似乎與有關房地產市場崩盤和大型科技公司受到衝擊的印象不符。根據官方數據繪制的五張圖表,可以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過去一年的變化。

聯儲會的潛在政策緊縮組合拳前所未見 引發對市場和經濟的不安

聯儲會加息和縮減資產負債表的快速組合拳,將令已經遭受打擊的債券和股票市場感到不安。將貨幣政策緊縮的上述兩個層面相結合,並快速相繼推出,對於聯儲會而言是一種史無前例的做法,對市場和經濟的影響則仍未可知。

未來一周重要經濟數據及事件一覽

聯儲會將舉行今年的首次貨幣政策會議,經濟學家預計聯儲會將暗示3月加息及隨後不久啟動縮表。美國去年第四季度GDP初值將出爐。加拿大也將公佈利率決定。歐洲將發布一系列PMI和GDP數據;義大利議會將開始投票選舉下一任總統,現任總理德拉吉是最有力競爭者。中國將公佈工業企業利潤和PMI數據。蘋果、微軟、特斯拉等公司將發布財報。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2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