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541.42
    +148.58 (+0.91%)
     
  • 國指

    5,810.79
    +82.66 (+1.44%)
     
  • 上證綜指

    3,010.66
    +17.52 (+0.59%)
     
  • 道指

    39,760.08
    +477.75 (+1.22%)
     
  • 標普 500

    5,248.49
    +44.91 (+0.86%)
     
  • 納指

    16,399.52
    +83.82 (+0.51%)
     
  • Vix指數

    13.02
    +0.24 (+1.88%)
     
  • 富時100

    7,967.64
    +35.66 (+0.45%)
     
  • 紐約期油

    81.73
    +0.38 (+0.47%)
     
  • 金價

    2,216.20
    +3.50 (+0.16%)
     
  • 美元

    7.8234
    +0.0003 (+0.00%)
     
  • 人民幣

    0.9236
    +0.0004 (+0.04%)
     
  • 日圓

    0.0514
    -0.0001 (-0.12%)
     
  • 歐元

    8.4340
    -0.0352 (-0.42%)
     
  • Bitcoin

    70,614.88
    +724.73 (+1.04%)
     
  • CMC Crypto 200

    885.54
    0.00 (0.00%)
     

一周市場回顧:美國大選衝刺;中國十四五規劃展望;國泰航空重組

【彭博】-- 美國選戰進入衝刺階段,川普在最後一場電視辯論中保持克制,但幾乎未能扭轉民調頹勢。美國抗疫刺激案大選前難產,佩洛西表示,眾議院本周或可通過一份疫情救濟計畫,但與白宮的協議前景未卜,並且共和黨主導的參議院可能在大選前不會行動。上周五美股小幅上漲,長期美債攀升,美元兌除英鎊外的G-10貨幣普跌,油價走低,金價基本持平,銅價連續第二天下挫。

與此同時,新冠疫情毫無緩解跡象。美國單日新增病例迭創新高,白宮幕僚長表示美國不會控制住疫情,「戰場州」確診者激增給川普帶來挑戰。歐洲疫情繼續惡化,法國、義大利、德國等新增病例屢創新高,各國紛紛加大防控力度。吉利德的抗病毒治療藥物瑞德西韋獲得FDA批准,為其用於冠狀病毒治療打開綠燈。強生和阿斯利康將重啟美國疫苗試驗。

率先控制住疫情的中國不僅保持住了經濟反彈勢頭,且復甦廣度擴大。中共第十九屆五中全會將於本周召開,「十四五」規劃,「雙循環」等議題備受關注。人民幣升值勢頭不減,上周三一度創逾兩年新高,市場關注中國央行是否會有進一步行動。美國方面,聯儲會最新報告稱經濟繼續復甦但是並不均衡;其他數據顯示勞動力市場仍在逐步復甦,近期消費者信心有所下降。英國通膨持續低迷,央行11月加大刺激的條件已漸成熟。此外,英國脫歐貿易談判延長至10月28日,英國政府對達成協議表示樂觀。

公司消息方面,遭受疫情衝擊的國泰航空將裁減逾5000名駐港員工,並停止運營港龍航空品牌。螞蟻集團備受矚目的滬港IPO獲中國證監會批准,阿里巴巴認購逾五分之一的股份。華為季度營收成長減速,美國制裁的影響開始顯露;另外,據悉該公司搶在美國制裁前儲備了大量5G晶片。國際方面,美國司法部對谷歌發起反托辣斯訴訟。高盛在美國被處以創紀錄的海外反腐罰款,該行首次因在馬來西亞1MDB投資基金貪瀆案中的不當行為而認罪。

廣告

熱門圖表

中國企業外匯越囤越多 出口與匯率雙強之際在岸外幣存款刷新紀錄

以下是過去一周各個市場概覽,請點擊藍色鏈接查閱文章細節或報價。

宏觀經濟

中國經濟持續復甦 成為全球唯一的主要成長引擎

中國第三季度國內生產毛額(GDP) 同比成長4.9%,低於經濟學家5.5%的成長預測。9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與工業增加值成長勢頭加快,令市場確信復甦已步入正軌。

多角度剖析中國GDP 彰顯經濟復甦廣度擴大在經濟復甦中 中國的休閑支出仍然拖累成長

中國宏觀槓桿率再創記錄新高後 控槓桿或漸回監管視野

中國宏觀經濟槓桿水平今年以來快速擴張,創紀錄的增速背後體現了監管層為對沖新冠疫情對經濟衝擊所做的努力。隨著經濟的有效復甦,控槓桿或會重新進入監管視野。

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四周來第三次下降 加州恢復數據發布

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在常規的州失業救濟計畫下,截至10月17日當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降至78.7萬,未經季節調整人數減少約7.3萬。

美國9月份新屋開工數成長 單戶型住宅開工數大幅增加美國9月份中古屋銷量升至14年高位 超過預期

IMF表示儘管中國經濟率先復甦 亞洲的復甦之路將依然艱難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表示,儘管中國經濟領先全球復甦,但在中期之內,亞太地區經濟產出或許仍將低於大流行病前的趨勢水平。

全球債市

人民幣加速升值 中國債券市場對全球投資者吸引力再上一層樓

人民幣加速升值下,相對於全球16萬億美元的負利率債券,海外投資者對中國在岸債券的「瘋狂掃貨」仍將持續。

美國國債波動於狹窄區間 就像聯儲會悄悄控制殖利率曲線

美國國債殖利率最新的短暫上漲之後,債券市場發出的信息很明確:不管美國財政部在大流行病期間賣出多少債務,聯儲會都隨時準備防止令人擔憂的利率上升。

美國國債期貨倉位在大選前達到紀錄新高

歐盟首次發行社會債券獲熱捧 2330億歐元的認購創出紀錄

歐盟首次發行社會債券據悉取得了超過2330億歐元(2750億美元)的認購,創出了歐元區的紀錄。

中國城投公司名字易改風險難改 雲康旅海國投美元債仍大幅折價

過去一年至少三家城投陸續更名,這些嘗試擺脫舊包袱樹立新形象的努力,在資本市場並未獲得多少認可。雲南省和北京市海澱區兩家城投公司旗下的境外美元債目前市價仍較面值大幅折價兩成以上。

北大方正集團維好債券的一些持有人提出清盤呈請

情人士透露,債券受托人紐約梅隆銀行在英屬維爾京群島的東加勒比最高法院請求對方正集團子公司諾熙資本進行清盤;後者曾發行3億美元息票4.575%的美元債券。

國資入股告吹後債券回售未足額兌付 巴安水務推升中國境內民企違約

大中華區離岸貸款規模顯示出反彈跡象

彭博匯編的數據顯示,中國內地、香港、台灣和澳門的企業在截至9月末的三個月裡共計舉借了254億美元的離岸俱樂部和銀團貸款,較第二季度成長了25%,不過與2019年平均每季規模384億美元相比仍然較低;同比下降了46%,為2012年以來同期最弱。

股市回顧

準確預言了美股9月回調的策略師:標普500指數或跌10%

8月份準確預言了股市回調的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國股票策略師Mike Wilson正在敦促投資者為另一波動盪做準備。他表示,標普500指數有可能從一周前觸及的高點下跌10%。

拉尼娜勢將來襲 中國股市押注「冷冬」概念熱情如火

今年的冬天可能比以往更冷,這讓中國股市的投資者忙碌起來。紡織股此前因疫情下出口疲軟而股價不振、燃氣股也因新能源受寵而遭到冷落,如今都在上演追趕模式。本月以來,中國股票在彭博全球紡織業指數80支成份股中漲幅居前。

亞洲消費股表現亮眼 擔憂其估值過高為時尚早

MSCI亞太非必需消費品類股10月以來上漲近4%,有望連續第四個月表現超過地區基準股指,這將是七年來的最長紀錄。不過,分析師們表示目前還沒有理由轉而看跌該類股。

全球匯市

人民幣升值行情愈演愈烈 中國央行緩解壓力的儲備工具一覽

中國央行不久前將遠期售匯風險準備金率歸零之舉,並未逆轉人民幣多頭情緒,升值行情愈演愈烈之際,市場高度關注中國央行是否會有進一步行動。

創逾兩年新高後升值提速 央行信號難測市場大膽追漲財新稱中國擬新增百億美元QDII額度 人民幣走強之際外流有望放寬

螞蟻集團的IPO將港元需求推升至紀錄高位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聯儲會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以來,港元需求從未如此強勁。在備受期待的螞蟻集團等中國大型股的股票發售吸引下,資金蜂擁而至匯聚香港,以致於港元自4月份以來持續保持在兌換保證區間的強方。

新冠疫情危機增強了美元在全球經濟扮演的角色

今年,海外借款人以創紀錄的速度湧向美元,國家從印尼到哥倫比亞、企業從日產汽車到馬尼拉水務公司,總金額達到1.29萬億美元。這是新冠疫情危機得出的經濟重點:就像2008年全球爆發金融危機後一樣,美元正鞏固其作為世界主要貨幣的角色。

對沖基金以2月以來最快步伐削減看漲的歐元頭寸

對沖基金正以八個月來最快速度削減歐元看漲押注,這是因為歐洲新冠疫情的卷土重來打擊了成長前景。根據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數據,在截至10月13日的兩周,槓桿基金將歐元淨多頭總計減持20870份合約。

全球央行

中國經濟復甦延續且央行示意利率水平匹配 10月LPR未破半年穩勢

中國經濟仍位於復甦的軌道之中,且央行近期表態利率匹配基本面的背景下,10月份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價格如期持穩,為連續第六個月堅守在這一水位。

中國央行行長易綱:明年GDP增速回升後 宏觀槓桿率將會更穩一些

聯儲會副主席:經濟復甦可能漫長且充滿不確定性 需政策持續支持

聯儲會副主席Richard Clarida稱:「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2月商業周期峰值時的經濟和就業水平,並且需要額外貨幣政策以及可能的財政政策的支持。經濟前景異常不確定。」

歐洲央行探索重振通膨率的獨有方式 決策官員傾向於將2%作為中期目標

有一件事看似已經明確--就像聯儲會官員一樣,歐洲央行決策者願意暫時容忍價格漲幅在經歷了低迷期之後快於目標。不過,他們無意簡單抄襲聯儲會,後者在今年夏季結束評估時同意以平均通膨率為目標。

拉加德敦促歐盟考慮將復甦基金作為永久工具

牽手容易分手難 聯儲會等央行退出大規模刺激之路或將遇阻

聯儲會和其他央行最終將會發現,在與政府和金融市場聯手採取行動以免疫情造成經濟蕭條後,要想分手並不容易。當貨幣當局試圖減碼量化寬鬆和其他刺激措施時,迷戀低息資金的投資者和立法者可能會大力反對。

公司消息

阿里巴巴將在螞蟻集團巨型IPO中認購逾五分之一的股份

阿里巴巴集團已同意在螞蟻集團即將進行的首次公開募股(IPO)中認購超過五分之一的股份,這將有助於阿里巴巴防止其持股在螞蟻集團在上市後被稀釋。

螞蟻集團IPO的投資者將得在美國大選前幾天「買定離手」阿里巴巴將斥資36億美元增持高鑫零售 獲得控股權

華為等中國公司據稱尋求限制英偉達收購Arm的交易

知情人士稱,包括華為在內的中國科技公司已就英偉達擬收購Arm公司向本土監管機構表達了強烈關切,從而可能破壞這宗400億美元的半導體行業交易。

高盛1MDB醜聞大結局:史上最高賄賂罰款、追討CEO薪酬、高管降薪

高盛集團將在美國支付創紀錄的外國賄賂罰款,並將首次因其在馬來西亞1MDB投資基金貪瀆案中的作用而認罪。與此同時,該公司將對十余位現任和前任高管降薪或追討薪酬,總額1.74億美元。

美國要求前二十大銀行留存足以支撐一年的流動資金

根據上周二發布的最終規定,美國最大的20家銀行在長達一年流動性枯竭的情況下,必須確保穩定的資金來源,例如長期債務和客戶存款。這項規定已經得到聯邦存款保險公司、聯儲會、美國貨幣監理署的批准,可能還要求部分銀行增加數十億美元的流動性資產。

瑞典禁止華為和中興通訊參與本國5G移動網絡建設

瑞典以安全憂慮為由宣布禁止中國的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和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參與本國的5G無線網絡建設。中國則要求瑞典撤銷對華為的禁令,以避免瑞典企業的利益遭受損害。

大宗商品

OPEC+許諾「先發制人」 因應「飄搖不定的」石油市場前景

除非OPEC+改變計畫,否則從明年1月開始,將增產近200萬桶/天。但是越來越多的交易員告誡稱,市場難以吸收如此大量的原油。對此,該聯盟表示,由於新冠疫情復發打壓原油需求,市場前景「飄搖不定」,就下月可能調整政策做出了新的暗示。

普丁表示俄羅斯對於推遲實施OPEC+增產計畫持開放態度

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丁表示,俄羅斯不排除OPEC+增產計畫推遲的可能性。這表明隨著疫情對需求的再次打壓,OPEC+可能在更長時間內限制產油量。

受供應中斷、美國刺激協議消息的提振 銅價突破7,000美元大關

由於智利的供應中斷持續,圍繞美國經濟刺激方案的樂觀情緒提振信心,銅價上周三突破每噸7,000美元。

分析評論精選

彭博專欄:經濟V型復甦說到底還是有希望的

工廠機器持續轟鳴,出口實現成長,大型城市地產銷售超出了疫情前水平,面對所有這些令人鼓舞的數據,中國能否實現V型復甦呢?經過慢熱的開始後,消費者信心終於開始轉化成支出的增加了。

冷戰思維重現 「五眼聯盟」一心瞄準中國

由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組成的「五眼聯盟」的領導人都對中國在疫情前後展現出的愈發強硬的姿態感到不安。許多西方政客於是決定,付出些代價對抗中國是值得的。

再把六家媒體認定為「外國使團」 美國升級與中國的緊張關係

國泰航空裁員令香港房地產市場再次遭受打擊

國泰航空的裁員行動影響到在香港的5,000多名員工,迫使一些人尋找更便宜的租屋或干脆離開香港。對於香港最大勞動力之一來說,這是沈痛的打擊,對於經歷過政治動盪和疫情大流行下經濟衰退等壓力的香港房地產市場,則是再一次遭受了沈重打擊。

疫去了無痕:上海交易大廳員工全體回歸 摘下口罩

上海是全球首個遭遇新冠疫情的主要金融中心,迄今也只有它遏制住了新冠病毒--自6月份以來,上海一直沒有新增本土病例。雖然這座城市最初的疫情遠沒有現在仍在飽受折磨的倫敦和紐約那麼嚴重,但上海回歸到疫情前的常態,還是與疫情會永久改變金融行業工作方式的預測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未來一周重要經濟數據及事件一覽

中國最高決策層將舉行為期四天的會議,聚焦中國「十四五」規劃(從2021年到2025年)框架,以及未來15年的願景和目標。前一季度受疫情影響出現創紀錄萎縮的美國GDP第三季度初值料錄得紀錄增幅;美國參議院擬周一就Amy Coney Barrett最高法院法官提名進行表決,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稱有足夠的票數通過。

日本、加拿大和歐洲央行將作出利率決定,預計都將按兵不動。日本首相菅義偉將發表上任以來的第一份政策演講。

包括Facebook、蘋果、Alphabet、中國石油、中國銀行、滙豐、中國人壽在內的諸多公司將發布業績。

For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please visit us at bloomberg.com

Subscribe now to stay ahead with the most trusted business news source.

©2020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