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541.42
    +148.58 (+0.91%)
     
  • 國指

    5,810.79
    +82.66 (+1.44%)
     
  • 上證綜指

    3,010.66
    +17.52 (+0.59%)
     
  • 滬深300

    3,520.96
    +18.18 (+0.52%)
     
  • 美元

    7.8263
    +0.0033 (+0.04%)
     
  • 人民幣

    0.9228
    -0.0004 (-0.04%)
     
  • 道指

    39,807.37
    +47.29 (+0.12%)
     
  • 標普 500

    5,254.35
    +5.86 (+0.11%)
     
  • 納指

    16,379.46
    -20.06 (-0.12%)
     
  • 日圓

    0.0514
    -0.0000 (-0.04%)
     
  • 歐元

    8.4421
    -0.0271 (-0.32%)
     
  • 英鎊

    9.8750
    -0.0100 (-0.10%)
     
  • 紐約期油

    83.01
    +1.66 (+2.04%)
     
  • 金價

    2,241.90
    +29.20 (+1.32%)
     
  • Bitcoin

    70,712.01
    +1,819.11 (+2.64%)
     
  • CMC Crypto 200

    885.54
    0.00 (0.00%)
     

一周市場回顧:美對華路線強硬;OPEC+同意增產;中國數據安全監管

【彭博】-- 美國總統拜登無意重啟美中戰略經濟對話,並展現出強硬的對華政策,中美關係或只會更僵。最近華盛頓接連採取一系列行動,包括向在香港的美國企業發出風險警示,討論將北京排除在外的數字貿易協議,美國參眾兩院分別通過涉華法案等,這些都凸顯出拜登準備延續甚至深化川普對抗性的做法。美國前副總統彭斯甚至呼籲拜登對中國硬上加硬。

美國6月CPI創2008年以來最大同比漲幅,儘管聯儲會主席鮑威爾連續兩天重申高通膨只是暫時現象,但通膨疑慮導致7月消費者信心指數意外降至五個月低點,美股一個月來首次錄得周跌幅,美債上周五收窄跌幅。OPEC+周末達成逐步增產協議後,原油周一亞洲早盤應聲下跌。與此同時,中國二季度GDP同比成長7.9%,經濟復甦繼出現大幅V型反彈後顯示企穩跡象。全面降準於周四落地,中國央行當日縮量續做到期的MLF且利率持平於上期,顯示暫不急於加碼寬鬆。

中國監管風暴愈颳愈烈,互聯網公司併購首次遭市場監管總局禁止,鬥魚與虎牙合併正式取消。網信辦、國安部等七部門進駐滴滴出行。字節跳動據悉與中國監管部門定期會晤,力爭滿足數據安全要求。中國對國內企業赴美上市加強監管,令貨拉拉和小紅書等大量潛在IPO交易面臨風險,中國據悉擬讓尋求赴港上市的公司免於網絡安全審查。

熱門圖表

中資地產高收益美元債「入冬」 自春節來首現周度零發行

MLIV時評精選

美國高企的通膨數據還沒有到可以提振通膨預期的水平

如果從多月數據來看,通膨預期自5月以來已經大幅下滑,目前接近3月以來最弱。聯儲會不太可能很快啟動對大規模資產購買計畫的縮減。

廣告

科技股高處不勝寒 進一步上漲料需獲得業績支撐

那斯達克100指數相對於標普500指數走強,隨著美國科技公司陸續公佈第二季度業績,上漲空間料將有限。只有強勁的利潤和業績指引才有可能維持漲勢。

金油比價可能是今年的關鍵指標

黃金價格與布倫特原油價格的比例可能是2021年的重要指標。彭博行業研究大宗商品策略師Mike McGlone在報告中寫道,量化寬鬆和科技快速發展帶來的通縮力量是黃金價格的長期利好和原油價格的利空。

全球債匯

5億美元永續債贖回計畫推動中國華融債券大幅上漲

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境外平台華融國際計畫於9月贖回5億美元永續債。受此消息推動,華融美元債券大幅上漲,永續債創出了4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

花旗調查:僅4%的投資者預期中國華融會出現違約中國華融旗下華融晉商已足額兌付今日到期的超短融本息藍光發展9億元境內債券實質違約 中國更多高槓桿房地產商面臨出清

二十多家中國國企被惠譽列入評級負面觀察名單

惠譽將21家政府相關實體(GRE)的評級列入了負面觀察名單,原因是政府在為此類實體提供支持方面差異料會進一步加大。

較弱地方融資平台發債愈發困難 彰顯中國國有部門信用風險兩極分化

在充滿風險的世界裡,美元成為投資者的安全之選

在市場風險日益高漲的背景下,出於對安全的需求,投資者押注美元的漲勢還會延續。

夏日慵懶水波不興 信用市場「息差為王」

全球信用市場已經變得如此低迷,以至於投資者將注意力集中在一個更為單調的利潤來源上:票息。

全球股市

Cathie Wood拋售中國科技股 警告估值將會重置

Cathie Wood的Ark Investment Management一直在拋售中國科技股,隨著北京對該行業的打擊力度加大,該公司一檔基金的中國科技股持股降至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

摩根大通策略師警告Ark Fund重蹈網絡泡沫時代的「牛市陷阱」

散戶熱潮退燒 「網紅股」已從6月高點暴跌23%

在大型科技股再度受寵之際,一個2021年最受散戶青睞的股票籃子跌幅已擴大到超過20%,透露出投資者「審美」疲勞的新跡象。

中國收緊外國和內地上市審查 香港IPO市場勢將旺上加旺

對於香港交易所來說,東、西兩個方向都在吹來春風:中國正在嚴格審查國外及內地交易所上市交易,促使企業考慮選擇這個亞洲金融中心。

公司消息

摩根大通和高盛業績喜人 投資者看到的卻是問題

摩根大通的交易撮合收入創紀錄,高盛集團也創出有史以來第二高水平,但未能分散投資者對固定收益交易比預期更為低迷、成本迅速上升和未來不確定性的注意力。

花旗的債券交易和信用卡業務啞火 多虧股票交易員力輓狂瀾投資銀行業務表現火熱 摩根士丹利第二季度利潤創紀錄次高

在25個應用被下架之後 滴滴警告對收入造成不利影響

在中國以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為由將滴滴的25個應用程序下架之後,滴滴警告稱這可能對中國營收造成負面影響。

中國監管風暴愈颳愈烈 撼動全球億萬富豪「工廠」 中國收緊企業赴海外IPO造成交易擱置 華爾街60億美元的承銷收入料急凍

路透稱阿里巴巴和中國國有企業考慮購買紫光股份的股權

路透引述知情人士的話報導稱,阿里巴巴和幾家中國政府支持的公司正在評估收購雲計算公司紫光股份的股權,價值可能高達77億美元。

野村提高初級銀行家工資 華爾街漲薪情況一覽

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野村將從7月實施加薪政策。之前,美國銀行,巴克萊和摩根大通大通等也宣布了類似舉措。

大宗商品市場

OPEC+將於8月起每月增產40萬桶/日 沙烏地與阿聯酋達成折中協議

隨著沙烏地與阿聯酋持續兩周的爭執終於得到化解,OPEC+同意逐步向市場增加原油供應。8月起將每月增產40萬桶/日,直到所有暫停的產能恢復為止。

國際能源署警告除非OPEC+增加供應 否則石油市場將趨於緊俏

國際能源署警告稱,除非OPEC+聯盟解決僵局並同意增加產量,否則全球石油市場將「顯著收緊」。

香港將研究建立區域碳交易中心

香港證券監管機構和股票交易所正在研究將香港打造成區域性的碳排放交易中心,以抓住中國內地和海外的機會。

中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開市,電力石油等10企業達成中國首筆全國碳交易

央行動態

日本央行維持利率不變 在綠色貸款上邁出謹慎的第一步

日本央行維持主要政策設置不變,並概述了氣候相關融資措施的細節,但沒有提出向銀行支付利息來促進它們「走向綠色」。

拉加德預計歐洲央行7月份政策指引會有變化 2022年或採取新的措施

歐洲央行總裁拉加德稱投資者要做好10天後迎接新的貨幣刺激政策指引的準備,並暗示在當前的緊急債券購買計畫結束後,明年可能會採取新的措施來支持歐元區經濟。

歐洲央行新戰略意味著官員措辭改變 而實際政策調整料晚些到來

經濟復甦伴隨房價飆漲 把握刺激政策退出力度成全球央行一大難題

全球諸多地區房價飆升,這正成為央行對危機支持力度掌控能力的一個關鍵考驗。

紐西蘭通膨飆升 央行加息預期進一步升溫

分析評論精選

人行稱降準是常規流動性操作 FED政策轉向對中國金融市場影響小

在全球央行考慮政策減碼之際,中國央行全面降準之舉震驚市場,但央行官員們表示這並不意味著政策轉向寬鬆的按鈕已按下,在物價總體可控的當下,政策取向依然「穩健」。

彭博專欄:對中國資產的拋售可能才剛剛開始

彭博專欄:字節跳動是否會在美國法院上被用來對付滴滴?

滴滴6月底在紐約上市的余波引發了證券欺詐集體訴訟。如果說這些案件背後的美國律師正在尋找新的彈藥來對付中國網約車巨頭,他們是否有可能在中國的另一家大獨角獸字節跳動中找到呢?

彭博專欄:阿里巴巴和騰訊真能做朋友嗎?

A股新能源高處不勝寒?降準提底氣 表現領先的私募基金稱繼續持有

近期大熱的A股新能源板塊讓一些投資者陷入追高還是止盈的難題中,隨著央行意外全面降準,在今年震盪市中精準踩點的一家私募基金建議繼續持股。

未來一周重要經濟數據及事件一覽

在人行意外降準後,中國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將會比平時更加受到關注。歐洲央行、印尼央行和俄羅斯央行將宣布利率決定。東京奧運會將於7月23日開幕。瑞銀將於周二公佈業績。日本周四和周五因假日休市,新加坡周二逢假期休市。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Subscribe now to stay ahead with the most trusted business news source.

©2021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