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201.27
    +372.34 (+2.21%)
     
  • 國指

    6,100.22
    +145.60 (+2.45%)
     
  • 上證綜指

    3,044.82
    +22.84 (+0.76%)
     
  • 道指

    38,503.69
    +263.71 (+0.69%)
     
  • 標普 500

    5,070.55
    +59.95 (+1.20%)
     
  • 納指

    15,696.64
    +245.33 (+1.59%)
     
  • Vix指數

    15.77
    +0.08 (+0.51%)
     
  • 富時100

    8,084.47
    +39.66 (+0.49%)
     
  • 紐約期油

    83.20
    -0.16 (-0.19%)
     
  • 金價

    2,331.50
    -10.60 (-0.45%)
     
  • 美元

    7.8320
    -0.0023 (-0.03%)
     
  • 人民幣

    0.9246
    +0.0004 (+0.04%)
     
  • 日圓

    0.0503
    -0.0000 (-0.08%)
     
  • 歐元

    8.3674
    -0.0155 (-0.18%)
     
  • Bitcoin

    66,589.71
    +466.55 (+0.71%)
     
  • CMC Crypto 200

    1,435.34
    +11.24 (+0.79%)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指銀行業困境可能延至2025年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公佈一份最新報告,顯示銀行業不僅要挨過COVID-19大流行,而且未來五年要保持盈利能力並不容易。

在最新一期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Global Financial Stability Report)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包括美國在內的九個發達經濟體,銀行業的盈利能力到2025年仍然會挑戰重重,因為這些金融機構的利潤未必高於股本成本。

除了COVID-19疫情爆發直接帶來的挑戰,作者亦預計很長一段時間,超低息環境勢將進一步蠶食銀行的利潤率。

「由於COVID-19疫情爆發,拖累經濟下滑,信貸成本急升」,短期內前景應會暗淡。此外,低利率將導致淨息差收窄,這種趨勢可能會持續,甚至惡化。

報告作者指出:「此外,2018年底兩大利好盈利的因素,即信貸損失撥備下降和利率下調刺激的投資和買賣收益等,都會大致消失,因此越來越不可能紓緩利潤率的壓力。即使全球經濟走出目前困局,開始復甦,但相關的盈利壓力可能中長期仍會持續。」

由於在第一季錄得巨額信貸損失撥備,銀行業的盈利因而受到拖累,這種情況可能還會在第二季出現。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NYSE:JPM)行政總裁Jamie Dimon本周便表示,第二季信貸損失撥備或會與第一季相若。

報告強調,包括美國、加拿大和英國在內的北大西洋經濟體的挑戰,不會像歐元區(法國、德國、意大利等)和低利率國家(日本、瑞典、瑞士)那麼嚴峻。

廣告

作者寫道:「北大西洋經濟體中,預計部分銀行到2025年將產生足夠回報,至於其他銀行,可行成本和收入亦會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各銀行可開拓額外手續費收入或削減成本來增加利潤,但「完全紓緩盈利壓力將是一項挑戰」。

延伸閱讀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www.fool.hk)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