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248.97
    -351.49 (-2.12%)
     
  • 國指

    5,743.78
    -112.66 (-1.92%)
     
  • 上證綜指

    3,007.07
    -50.31 (-1.65%)
     
  • 道指

    37,735.11
    -248.13 (-0.65%)
     
  • 標普 500

    5,061.82
    -61.59 (-1.20%)
     
  • 納指

    15,885.02
    -290.08 (-1.79%)
     
  • Vix指數

    19.18
    -0.05 (-0.26%)
     
  • 富時100

    7,850.00
    -115.53 (-1.45%)
     
  • 紐約期油

    85.37
    -0.04 (-0.05%)
     
  • 金價

    2,385.30
    +2.30 (+0.10%)
     
  • 美元

    7.8278
    -0.0007 (-0.01%)
     
  • 人民幣

    0.9243
    +0.0003 (+0.03%)
     
  • 日圓

    0.0504
    -0.0001 (-0.18%)
     
  • 歐元

    8.3087
    -0.0070 (-0.08%)
     
  • Bitcoin

    63,286.96
    -2,946.38 (-4.45%)
     
  • CMC Crypto 200

    885.54
    0.00 (0.00%)
     

大肆招聘盈利卻難 中國開放市場後華爾街銀行痛點依舊

【彭博】-- 華爾街仍然沒有找到在中國賺大錢的方法。

雖然市場全面開放、新增數百名員工並投入數以十億美元計的資金,摩根大通等全球投資銀行去年合計虧損了大約3.08億人民幣(4800萬美元)。三家公司從它們的在岸合資企業中勉強獲得了微薄的利潤,三家公司則出現虧損。相比之下,根據備案文件,中國的投資銀行依靠一大波交易賺到了244億美元。

雖然趨勢是有希望的——收入在增加而且一些銀行扭轉了前幾年的虧損局面,但平淡的業績表明,華爾街公司仍然需要更多的時間、人才甚至是更高的投資,才能在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斬獲可觀的利潤。

香港券商中泰國際的研究部副主管趙紅梅稱,雖然中國是全球銀行不容錯失的戰略市場,但在這裡賺大錢是另一回事;在被中國頂級券商控制的高度集中市場裡,拉財富管理或投資銀行客戶都具有挑戰性。

對於投資銀行巨頭來說,沒有比中國54萬億美元金融服務市場更大的機會了。中國政府已逐漸允許境外機構完全控股它們與本土券商的合資公司,同時為它們設立獨資資產管理公司開了綠燈。

招聘熱潮

各路銀行紛紛大展拳腳。僅美國的公司去年就把在華風險敞口擴大至778億美元,並正在招聘數百名員工。中國於2020年4月份取消所有權上限後,許多公司都宣布了尋求100%控股合資企業的承諾,有幾家已經持股51%幾年了。

然而,對於多數銀行來說,獲得控制權並沒有帶來多少利潤,與中信證券和海通證券之類的本土企業相比,外資機構仍然微不足道。中國證券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擁有最大在華合資機構的瑞銀,資產規模在120多家中國券商中也才排名第89位。雖然爆發了新冠疫情,但是中國的券商2020年收入創下三年新高。

廣告

「這很難——你要和中信、海通等所有擁有自己企業客戶的大機構競爭,」上海的研究和數據公司Z-Ben Advisors Ltd.董事總經理Peter Alexander稱。「除非你指望借助全球客戶之力,否則戰鬥會很艱苦。」

趙紅梅說,因為擴大業務和員工規模導致的成本上升、根深蒂固的本地競爭、不斷變化的監管,以及中美政治緊張局勢,一些華爾街銀行在未來幾年可能繼續虧損。螞蟻集團上市交易就因為監管環境變化而戛然而止。

根據最近的備案文件以及最新擴張計畫,下文羅列了各大公司2020年的表現。其中的數字很大程度上剔除了來自海外上市交易和離岸財富諮詢的中國收入。

瑞銀

這家瑞士巨頭是外資銀行中規模最大、最賺錢的一家,其合資企業的淨利潤較2019年成長了五倍,達到6300萬元人民幣。

瑞銀在全中國共有1,300名員工,在華證券部門有361人,其經紀、投資銀行和資產管理部門的收入均有所成長。投資銀行業務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成長51%至2.07億元人民幣。

在中國負責人錢於軍的領導下,瑞銀於2018年成為中國宣布放開管制以來第一家獲得了控股權的外國銀行,而且計畫把持股比例提高至67%。

「我們致力於在中國市場發展,並將繼續進行戰略投資,」該行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進一步增持瑞銀證券股份展現了這種承諾。」

瑞信

作為瑞銀的瑞士競爭對手,瑞信與方正證券的合資公司扭轉了自2018年以來的虧損局面,實現了1100萬元人民幣的利潤。經紀業務的手續費收入躍升165%至1.884億元人民幣,投資銀行業務的淨手續費及佣金收入成長53%。

瑞信亞太執行長Helman Sitohang 2月份接受彭博採訪稱,該行目前擁有合資企業51%的股份,並打算儘快實現100%控股。該行計畫在未來三年把中國員工人數提高兩倍。

瑞信拒絕置評。

摩根士丹利

摩根士丹利結束了三年虧損、盈利140萬元人民幣,主要得益於中芯國際等公司科創板上市交易的手續費。中芯國際IPO是這個新板塊迄今為止最大的一宗。

在中國CEO孫瑋的領導下,摩根士丹利在5月份同意斥資5.7億元人民幣向合作伙伴華鑫證券收購合資公司股份,把持股比例提高至90%。該行自1994年開始在中國經營,在過去12個月為中國公司安排交易的規模排名第八,落後於全球競爭對手高盛集團和瑞銀。

摩根士丹利沒有回覆尋求置評的電郵。

摩根大通

該美國最大銀行虧損了1.78億元人民幣,是外資機構裡虧得最多的一家。

摩根大通新合資企業的第一年財務業績顯示,收入為2.12億元人民幣,是瑞銀的五分之一。「新店」營業費用增至3.93億元人民幣,侵蝕了利潤。該行於2017年退出了之前的一家合資公司。

入華已有一個世紀的摩根大通,在其與上海外高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組建的合資企業中,持有約71%的股份。該行中國區CEO梁治文在6月3日接受彭博電視採訪說,它已申請100%控股,目標是「儘快」實現。

「我們的戰略放眼長遠,」一位發言人表示,並補充說該行「已經增強了我們的國內平台和在岸服務能力,並繼續取得進展。」

高盛

尚未公佈2020年中國業績的高盛正在大舉招聘,以擴大投資銀行和資產管理業務。

一位知情人士上個月表示,這家在中國已有27年歷史的公司目前正在增加320名員工,其中包括投資銀行部門增員70人。總部位於紐約的高盛正在等待監管部門批准其獲得高盛高華100%的所有權,並於上個月同意與中國最大銀行工商銀行組建一家新的資產管理合資企業。

高盛拒絕置評。

野村

隨著這家總部位於東京的日本券商增加支出,其合資企業虧損額從5400萬元人民幣擴大至6900萬元。

野村控股於2019年底在中國開業,尚無投銀業務,因此證券經紀和資產管理業務貢獻了大部分收入。

集團CEO永井浩二2019年在一個論壇上說,該行計畫不晚於2023年增加投資銀行部門,從而成為一家全牌照券商,並計畫將員工人數增加逾一倍、至500人。

野村的發言人拒絕置評。

滙豐

總部位於倫敦的滙豐控股公佈虧損1.35億元人民幣,較前一年的虧損額1.78億元人民幣有所減少。其與前海金控的合資公司自2017年開始公佈業績以來,每年都是虧損的。

該行2020年給投資銀行、經紀、研究和資產管理等所有業務增加了202名員工。滙豐擁有合資企業51%的股份,其高管尚未就提高持股比例發表任何公開評論。

該行發言人表示:「我們仍然全心致力於發展該合資企業,作為集團重心轉向亞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原文標題Wall Street Banks Struggle to Cash In on China Hiring Binge (1)

(新增自小標題「摩根大通」起的內容)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Subscribe now to stay ahead with the most trusted business news source.

©2021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