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284.54
    +83.27 (+0.48%)
     
  • 國指

    6,120.37
    +20.15 (+0.33%)
     
  • 上證綜指

    3,052.90
    +8.08 (+0.27%)
     
  • 道指

    38,460.92
    -42.77 (-0.11%)
     
  • 標普 500

    5,071.63
    +1.08 (+0.02%)
     
  • 納指

    15,712.75
    +16.11 (+0.10%)
     
  • Vix指數

    16.24
    +0.27 (+1.69%)
     
  • 富時100

    8,097.77
    +57.39 (+0.71%)
     
  • 紐約期油

    82.99
    +0.18 (+0.22%)
     
  • 金價

    2,341.10
    +2.70 (+0.12%)
     
  • 美元

    7.8284
    -0.0025 (-0.03%)
     
  • 人民幣

    0.9251
    +0.0004 (+0.04%)
     
  • 日圓

    0.0501
    -0.0001 (-0.26%)
     
  • 歐元

    8.3908
    +0.0151 (+0.18%)
     
  • Bitcoin

    63,814.77
    -2,744.89 (-4.12%)
     
  • CMC Crypto 200

    1,359.61
    -22.96 (-1.66%)
     

小米手機業務滑坡 造車開支引人擔憂

這家智能手機生產商的產品「價量齊跌」,連累第三季收入經調整淨利潤同步下降,而且涉及生產電動車的開支持續上升

重點:

  • 小米第三季收入按年減少約一成,受智能電動汽車在內的創新業務費用影響,經調整淨利潤更大挫59%至21億元

  • 有市場分析認為,該公司智能手機的盈利貢獻已顯現疲態,恐怕難以支撐造車業務的龐大投資

羅小芹

毅然進軍造車行業,會否成為壓垮這家智能手機生產商的一條稻草?

小米集團(1810.HK)上周三收市後公布今年第三季業績,期內由盈轉虧,錄得14.7億元淨虧損,儘管總裁王翔在業績電話會議大派定心丸,表示投資造車的效率和規模不會對公司構成重大影響,但市場憂慮此舉將拖垮小米前景,其股價翌日下挫3.6%,收報9.45港元。

季度財報披露,小米期內收入按年下跌9.7%至704.7億元,受智能電動車在內約8.3億元的創新業務費用影響,以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算的經調整淨利潤大挫59.1%至21.2億元。

智能手機是小米的本業,貢獻六成以上收入,所以當創始人兼董事長雷軍去年揚言,計劃在未來十年投資100億美元(715億元)製造電動車時,旗下智能手機業務的收入,自然被寄望成支撐造車業務的主要現金流。

財報顯示,小米第三季智能手機銷售約425億元,按年減少11.1%。小米解釋是由於宏觀經濟不穩定和新冠疫情反覆,拖累了出貨量。此外,集團為了去庫存加大海外市場促銷力度,加上存貨減值撥備增加,導致智能手機平均售價持續受壓,最新為每部1,058.2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因此,該業務分部的毛利率低見8.9%,按年大降近4個百分點,更遠低於物聯網(IoT)與生活消費產品的13.5%,以及互聯網服務的72.1%。

全球手機需求降

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稱,隨着環球經濟持續低迷,加上消費者延後換機,第三季智能手機出貨量按年下跌9%,為2014年以來表現最差的第三季。其中,三星電子(005930.KS)與蘋果公司(AAPL.US)分別取得22%及18%的市場份額,小米則以13.6%的市佔率排名第三。Canalys分析師對手機需求不樂觀,預期未來三個季度難有改善跡象。

廣告

季報顯示,小米第三季智能手機出貨量為4,020萬台,按年跌8.4%,由此可見,即使小米為了去庫存而加大海外市場促銷力度,銷售反應仍然一般。總裁王翔在財報電話會議上提到,公司會通過「黑色星期五」和聖誕節檔期,進一步處理海外庫存水平。

另一方面,在華為高端手機在海外退場的有利條件下,小米高端手機卻未能填補市場真空,加上表現較佳的IoT與生活消費產品、以及互聯網服務收入貢獻佔比較小,令人憂慮單靠手機業務,能否支撐電動車數以千億元計的龐大資本開支。

事實上,小米的電動車研發費用正逐步增加,由今年第一季的4.25億元逐步增至第三季的8.29億元,導致季內整體研發開支按年增長25.7%至41億元;此外,其汽車研發團隊也快速擴張,由第二季逾500人急增至第三季超過1,800人,預計未來燒錢速度將繼續加快。

需知道研發費用只是製造電動車的小部分資本開支,其後涉及的電動車與電池原材料開發及生產,才是最「燒錢」的部分,有鑑於目前不少電動車企業在成立多年後仍錄得巨額虧損,也難怪部分證券界人士看淡小米前景。

證券界建議沽售

智易東方證券行政總裁藺常念認為,隨着造車的研發開支與日俱增,而本業智能手機的銷售卻跟隨經濟環境萎縮,加上小米在其海外最大市場印度遭遇困難,對該公司的前景並不樂觀,建議投資者沽出該股。

「電動車製造業競爭異常激烈,預計行內有九成企業清盤或退出市場,連龍頭股比亞迪(1211.HK)也遭到股神畢菲特拋售,足見其他電動車企的情況更差。」 藺常念說。

凱基亞洲投資策略部主管溫傑則稱,小米智能手機的盈利貢獻顯現疲態,加上庫存問題需時解決,在本業早已舉步維艱的情況下,恐怕難以支撐造車的龐大投資,因此已把該股剔除在他的投資名單以外。

與小米一樣,蘋果公司近年積極開拓電動車業務,其手頭現金已由2020年9月的909億美元,大降近半至今年9月的483億美元;反觀小米截至9月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只有280.7億元,但借款總額卻高達258億元,難怪證券界看淡該公司進軍生產電動車的舉措。估值方面, 小米最新預測市盈率約16倍,遠低於蘋果公司的24倍,也許足以反映投資者對其前景的憂慮。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