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541.42
    +148.58 (+0.91%)
     
  • 國指

    5,810.79
    +82.66 (+1.44%)
     
  • 上證綜指

    3,010.66
    +17.52 (+0.59%)
     
  • 滬深300

    3,520.96
    +18.18 (+0.52%)
     
  • 美元

    7.8258
    +0.0028 (+0.04%)
     
  • 人民幣

    0.9229
    -0.0003 (-0.03%)
     
  • 道指

    39,795.07
    +34.99 (+0.09%)
     
  • 標普 500

    5,254.10
    +5.61 (+0.11%)
     
  • 納指

    16,381.89
    -17.64 (-0.11%)
     
  • 日圓

    0.0514
    -0.0000 (-0.06%)
     
  • 歐元

    8.4493
    -0.0199 (-0.23%)
     
  • 英鎊

    9.8770
    -0.0080 (-0.08%)
     
  • 紐約期油

    83.05
    +1.70 (+2.09%)
     
  • 金價

    2,242.30
    +29.60 (+1.34%)
     
  • Bitcoin

    70,901.15
    +2,144.79 (+3.12%)
     
  • CMC Crypto 200

    885.54
    0.00 (0.00%)
     

山西煤企債兩會前夕重挫 中國碳中和雄心及行業信用事件動搖信仰

【彭博】-- 中國兩會召開前夕,山西省屬國有煤企債券在二級市場遭到猛烈拋售。從永煤違約等信用事件持續打擊市場信心,再到中國推動碳達峰目標加速化石能源替代,山西這個經濟高度依賴煤炭產業的省份,面臨前所未有的債務風險管控壓力。

彭博匯總債市成交數據顯示,多只山西煤企債券跌至歷史低位,其中2023年7月到期的「20陽煤MTN006」周三成交價降至80元下方,買價到期殖利率約16%;「20晉煤MTN015」價格也在80元低位徘徊,兩只永續中票「20潞安MTN004」和「20潞安MTN001」的價格則降至50多元的水平。周四,將於今年8月到期的「20陽煤CP012」成交在85元附近。

去年四季度,河南省屬國企永煤違約,河北省屬國企冀中能源債務風險暴露,已經令山西省政府倍感壓力。山西省副省長和國資委官員一再公開表態省屬企業絕不發生一筆違約,同時推動將省屬七大煤企整合為兩家,即新的山西焦煤集團和晉能控股集團。

山西省是中國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是當地經濟的支柱產業,省屬煤企普遍存在沈重的人員及債務負擔。彭博匯總數據顯示,中國在岸市場目前有約8800億元煤炭債存續,其中山西省存續金額近4540億元,地位舉足輕重。

在上一輪供給側改革見效前,山西煤炭債也曾遭遇資本市場信任危機,最終在副省長王一新親自帶隊進京路演的幫助下度過危機。然而,本周山西煤企債砸盤價位之低,更甚於多年前的過剩產能債危機和去年永煤意外違約時的衝擊。

廣告

私募基金高熵資本董事長鄧浩認為,市場對冀中能源集團未來償債前景的擔憂以及重慶能源投資集團商票違約,是導致最近煤炭行業債券被拋售的主要因素。

參考閱讀:重慶市能源投資集團據稱合計9.15億元人民幣銀行票證違約

彭博匯總數據顯示,今年1-2月中國煤炭企業債券發行量跌至十年來最慘,其中山西省煤炭債的發行規模合計只有39億元,去年同期的數字為584.5億元。

在眼前的信用事件衝擊之外,中國明確碳中和目標大背景下,風電、光伏預計會加速替代化石能源,這也加劇了投資者對於煤炭企業長期盈利前景以及債務風險化解能力的擔憂。

不過,鄧浩仍表示,中國經濟勢頭強勁,大宗商品價格、全社會用電量都是領先指標,「按說煤炭行業運行的基本面環境不錯,這種因為個體風險而影響全局的情況,幾乎必然帶來錯殺,行業是不可能全滅的。但甄別需要功夫,走眼了風險也不小。」

儘管煤炭債價格和情緒遭受比較大的打擊,中債數據顯示的整體信用利差仍然持穩。截至上日收盤,中債AAA級5年期和3年期企業債與同期限國債之間的利差微微收斂。

(新增第二段陽煤債券最新市況及最後一段利差內容)

For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please visit us at bloomberg.com

Subscribe now to stay ahead with the most trusted business news source.

©2021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