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224.14
    -161.73 (-0.99%)
     
  • 國指

    5,746.61
    -57.25 (-0.99%)
     
  • 上證綜指

    3,065.26
    -8.96 (-0.29%)
     
  • 滬深300

    3,541.66
    -28.14 (-0.79%)
     
  • 美元

    7.8321
    +0.0009 (+0.01%)
     
  • 人民幣

    0.9239
    +0.0002 (+0.02%)
     
  • 道指

    37,986.40
    +211.02 (+0.56%)
     
  • 標普 500

    4,967.23
    -43.89 (-0.88%)
     
  • 納指

    15,282.01
    -319.49 (-2.05%)
     
  • 日圓

    0.0504
    +0.0000 (+0.02%)
     
  • 歐元

    8.3421
    +0.0077 (+0.09%)
     
  • 英鎊

    9.6890
    -0.0500 (-0.51%)
     
  • 紐約期油

    83.24
    +0.51 (+0.62%)
     
  • 金價

    2,406.70
    +8.70 (+0.36%)
     
  • Bitcoin

    64,223.84
    +1,927.89 (+3.09%)
     
  • CMC Crypto 200

    1,371.97
    +59.34 (+4.52%)
     

平保(02318)列點反擊證匯控(00005)應分拆亞洲業務

平保(02318)列點反擊證匯控(00005)應分拆亞洲業務

<匯港通訊> 主要股東之一中國平安保險(02318)匯豐控股(00005)是否要分拆亞洲業務的討論似乎未有結束,據接近平安的消息人士指,匯豐對分拆僅強調且明顯誇大其面臨的不利因素與挑戰,全然未提分拆帶來的巨大優勢與長期價值。

該消息人士表示,匯豐提出了14個分拆面臨的不利因素與挑戰,未對分拆的優勢與價值進行深入分析,例如:

1) 分拆將創造250-350億美元的價值。根據外部的分析測算,分拆出來的亞洲業務由市場獨立估值,可能會帶來250-350億美元的估值提升。目前,匯豐亞洲的估值受集團所限,與星展銀行(市賬率1.62倍)、恒生銀行(00011)(市賬率1.65倍)等亞洲同行相比,其估值折讓大,對應市賬率僅爲0.9倍。

2) 分拆將釋放超過80億美元的資本要求。匯控作爲全球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G-SIB),業務規模大、經營複雜度高,存在2%的額外資本要求。將亞洲業務分拆回港後,匯豐亞洲和亞洲以外實體的 G-SIB 額外資本要求或將降低100個基點,整體釋放超過80億美元的資本(80億美元=100個基點x8520億美元風險加權資産)。

3) 分拆將節省總部營運、IT 設施等費用。目前,匯豐亞洲每年向匯控支付62億美元的共享IT 基礎設施費用,與亞洲銀行同業支付的 IT 費用相比,十分高昂。例如,匯豐亞洲的 IT 費用比星展銀行高出近7倍,星展銀行在2018-2021年期間平均每年支付的共享 IT 基礎設施費用爲9億美元。

另外,消息人士又指,匯豐過於誇大了分拆可能帶來的挑戰、問題和困難,且這些問題均可找到對應的解決方法和途徑。

1) 分拆亞洲業務回港會破壞全球協同價值。分拆後,滙豐控股仍作爲滙豐亞洲主要股東,雙方可簽訂代理合作協議,繼續維持全球協同效應。

首先,誇大了「跨境收入受負面影響」。匯豐暗示其45億美元的跨境批發銀行業務收入可能因分拆而受到負面影響,這其中包含大量亞洲內部的業務,不會受到分拆的影響。

其二,誇大了「造成現有客戶流失」。匯豐的現有客戶,尤其是工商金融客戶(中小企業、中等規模上市公司),不一定因爲分拆而更換銀行,一是成本上,工商金融服務的中小企業更換銀行可能面臨巨大的摩擦成本;二是服務上,大多數其他銀行也是通過合作夥伴關係、代理銀行網絡提供全球服務。

2) 分拆需要斥巨資爲匯豐亞洲重建 IT 系統,可能需要3-5年時間,投入巨大 IT 系統不需要重建。按香港監管規定,匯豐亞洲可根據服務協議繼續與滙豐控股共享 IT 系統,逐步過渡到恒生銀行模式(恒生銀行通過一系列協議,使用匯豐控股的部分核心系統)。即使需要重新建設 IT 系統,其成本也能夠分幾年以上逐步折舊攤銷,不影響匯豐當期經營業績。

3) 爲滿足自有資金和合格負債最低要求(MREL),匯豐亞洲需要自行發債,成本高、歷時久、難度大匯豐可以避免或大幅降低額外資本成本。分拆後,匯豐亞洲須對外發行自身 MREL 債務,這可通過直接發行新債,和/或從匯控轉移現有債務來實現。如果匯豐亞洲直接發行400億美元 MREL 債務,可避免與現有 MREL 債權人重新談判,節省高額成本;匯控此時也有400億美元 MREL 將在2025年到期,産生的增量財務成本將在3年內完全消化;如獲得監管過渡期豁免,匯豐亞洲甚至可以完全可避免因 MREL 産生的額外成本,而非匯豐聲稱的「數大億」。

消息人士續表示,匯豐2022年二季度業績表現優於預期,然而幾乎所有收入增長都是依賴階段性的、短暫且不可控的加息周期,其業績表現不佳的問題尚未從根本上解決,極需徹底變革。

1) 匯豐本季度收入增長幾乎完全由利率上升所驅動。中間業務收入淨額和其他收入同比持續下降(-9%/-14%),生息資産總額持平(+0.4%)。因此,幾乎所有收入增長都源自短暫的加息周期,並非匯豐的業務重組舉措産生了預期效果。

2) 匯豐亞洲業務持續惡化,其收入和利潤過去兩年持續下降。匯豐亞洲在香港本土市場以外的市場已營運了數十年,但仍處於邊緣地位(根據《亞洲銀行家》發布的「2021年亞太地區最大的銀行」榜單,匯豐在中國大陸排名第51名、在新加坡排名第7名、在印度排名第23名、在印尼排名第15名等)。

3) 匯豐亞洲現有模式效率低,無法與亞洲同行競爭。去年,匯豐亞洲的成本收入比率為59%,比亞洲同業大幅高出11-25個百分點(例如:星展銀行成本收入比率爲45%、中銀香港(02388)爲34%、大華銀行爲44%、聯昌國際銀行爲48%)。 (BC)

#匯豐 #平保 #分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