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收市,收市時間:1 小時 15 分鐘
  • 恒指

    16,793.61
    +281.92 (+1.71%)
     
  • 國指

    5,937.97
    +106.71 (+1.83%)
     
  • 上證綜指

    3,026.68
    -17.91 (-0.59%)
     
  • 滬深300

    3,511.08
    -19.82 (-0.56%)
     
  • 美元

    7.8373
    +0.0016 (+0.02%)
     
  • 人民幣

    0.9240
    +0.0002 (+0.02%)
     
  • 道指

    38,239.98
    +253.58 (+0.67%)
     
  • 標普 500

    5,010.60
    +43.37 (+0.87%)
     
  • 納指

    15,451.31
    +169.30 (+1.11%)
     
  • 日圓

    0.0504
    +0.0000 (+0.08%)
     
  • 歐元

    8.3467
    +0.0007 (+0.01%)
     
  • 英鎊

    9.6720
    -0.0030 (-0.03%)
     
  • 紐約期油

    83.02
    +0.17 (+0.21%)
     
  • 金價

    2,314.30
    -32.10 (-1.37%)
     
  • Bitcoin

    66,407.03
    +39.05 (+0.06%)
     
  • CMC Crypto 200

    1,402.15
    -12.61 (-0.89%)
     

抗疫復甦排行榜:走向與病毒共存 社會凝聚力是關鍵

【彭博】-- 自2020年11月以來,抗疫復甦排行榜對哪些地方抗擊新冠疫情效果最佳進行月度評估。它採用一系列數據指標,反映了世界上最大53個經濟體在應對這場幾十年一遇衛生危機時的不同表現。

光陰荏苒,現在大多數國家已經處於與病毒共存模式。過去近兩年間隨著大流行病的跌宕起伏,各個國家/地區的排名也變動不居;現在各地已基本各就各位,這一排名項目的使命也將結束。2022年6月版將是最後一次更新。

6月份排名靠前的是那些善於及時總結經驗教訓的經濟體,當然留下的傷痛也最少。這些經濟體得以重開邊境、重啟經濟,同時並沒有導致因疫死亡人數大幅增加。

憑借疫情時代持續有力的表現,南韓在6月份榮登榜首,其後是阿聯酋和愛爾蘭。在連續排名第1四個月之後,挪威下降到第4位;沙烏地排第5。

所有的優等生都成功執行了這樣的策略:接受病毒將長期存在的現實,大力為最脆弱的人群接種疫苗,並努力恢復經濟和社會活動。現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區也基本上歸於此途。

這些經濟體能夠很好地落實這種方法,有幾點原因:大多較為富裕,有能力支付疫苗費用,能夠有效組織疫苗接種。

注:排名所用數據截至香港時間6月28日14時。

凝聚力

還有一個無形但強大的因素:社會信任和凝聚力。為什麼有些地方在抗疫的各個階段總能更有效地動員,由此可見這是一點重要差別。在這樣的社會裡,總有更多人一貫堅持社交疏離原則,例如戴口罩;人們踴躍接種疫苗,以南韓為例,接種率達到近90%;他們自甘犧牲,來保護最大多數人的安全。

廣告

一言以蔽之,在這樣高度互信和凝聚的社會,不管面對何等危機都將無往而不勝。

「很明顯,如果人們信任公共衛生信息,社會就會更有韌性,」巴爾的摩約翰斯·霍普金斯衛生安全中心的高級學者Amesh Adalja說道。「如果信賴科學,把疫情看作公共衛生問題,而不是政治問題,那麼結果會好得多。」

財富和科學實力是顯著的優勢,但在遏制死亡數字方面,兩者都不如公眾信任。美國和英國在開發疫苗方面表現卓越,並率先鋪開接種,但排名最終處於中間地帶--分別在第36和22位。

雖然兩國在2021年中率先重新開放,但兩國因疫死亡人數是已開發國家中最高的。在美國,有疫苗可供接種前後死亡人數差不多,這反映了深刻政治分歧阻礙疫苗接種造成的代價。

清零政策

榜單下部與5月相比變化不大,表明一些地方的疫情,以及抗疫策略,已經陷入泥潭難以自拔。

這其中包括一些堅持「清零」策略的地方,也就是說那裡的人仍然試圖根除病毒,拒敵於千裡之外。在疫情頭一年,那時候還沒有疫苗,病毒也還沒有變異為傳染性更強的毒株,香港、台灣和中國大陸借助限制出行和積極防範的策略,基本上做到了清零,排名也靠前;現在三地依次排名49、52和51位。

這些地方跑不過Omicron變異株:隨著病毒的傳播,台灣和香港的死亡人數都大增;而中國大陸不得不在整個春季都採取更嚴格的限制措施,以使病例數歸零,這致使經濟癱瘓、社會不安。

在這53個經濟體中,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官方死亡人數仍然最低--這是北京拒絕與病毒共存的主要理由;但在接種疫苗者旅行路線、航班容量、社區流動性和封鎖嚴重程度這些方面得分低;防疫措施儘管有所放鬆,但仍然是世界上最嚴格的。

在這些地方,早期封堵的成功成了雙刃劍:在2020和2021年大部分時間裡,病毒只是一種理論上威脅,這導致了自滿情緒,疫苗接種也不積極,尤其是老年人。

相比之下,像澳大利亞和新加坡等其他也曾堅持清零政策的地區,則做出了艱難的轉變,接受會有更多人死亡,與病毒共生存。兩地分列第9和14位,這又給我們一條經驗:在公共衛生危機中,相時而變很重要。

在Omicron變異株之前,清零政策「在大幅減少傳播方面基本上是有效的」,明尼蘇達大學傳染病研究和政策中心負責人Michael Osterholm說。把這種方法用於Omicron,好比試圖阻止風吹一樣,實際上「你可以改變風向,卻無力阻止它」。

點擊此處了解排行榜評分的具體計算方法(英文)。

原文標題

The Best and Worst Places to Be as World Enters Next Covid Phase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2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