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224.14
    -161.73 (-0.99%)
     
  • 國指

    5,746.61
    -57.25 (-0.99%)
     
  • 上證綜指

    3,065.26
    -8.96 (-0.29%)
     
  • 滬深300

    3,541.66
    -28.14 (-0.79%)
     
  • 美元

    7.8331
    +0.0019 (+0.02%)
     
  • 人民幣

    0.9238
    +0.0001 (+0.01%)
     
  • 道指

    37,933.36
    +157.98 (+0.42%)
     
  • 標普 500

    4,988.29
    -22.83 (-0.46%)
     
  • 納指

    15,409.15
    -192.35 (-1.23%)
     
  • 日圓

    0.0504
    +0.0000 (+0.06%)
     
  • 歐元

    8.3470
    +0.0126 (+0.15%)
     
  • 英鎊

    9.7110
    -0.0280 (-0.29%)
     
  • 紐約期油

    82.94
    +0.21 (+0.25%)
     
  • 金價

    2,407.30
    +9.30 (+0.39%)
     
  • Bitcoin

    64,481.25
    +955.76 (+1.50%)
     
  • CMC Crypto 200

    1,385.98
    +73.35 (+5.92%)
     

拉闊投資│降準變減息 要看一件事(小勇哥)

降準變減息 要看一件事
人行稱,是次降準令銀行資金成本每年降低150億元,並可傳導至企業, (Future Publishing via Getty Images)

12月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打破近五年慣例在周一舉行。一如預期,明年經濟政策定調由「防風險」轉向「穩增長」,在「穩中求進」的論述中,要「穩字當頭」,政治局重提「六穩」「六保」工作要繼續做好,因為明年第四季要召開中共二十大會議,宏觀經濟大盤及社會大局都要保持穩定,一句講晒,不要大起大落。

下載Yahoo財經APP

美股、外匯、加密貨幣免費即時報價,自選投資組合獲取相關新聞提示。

總理李克強早前表示,現時中國經濟出現新的下行壓力,因此政治局會議強調穩增長。不過,宏觀政策的論述與以往沒有改變,仍是「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只是財政政策要求「更加注重精準、可持續」;貨幣政策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意味着是有限度貨幣寬鬆及有針對性財政寬鬆,中央堅持不會大水漫灌。

人行降準 釋放1.2萬億資金

同日,人行宣佈在12月15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大行11.5%;中小行9.5%),是次降準釋放1.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資金,部分資金用於置換同日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其餘作為銀行的長期資金。同日到期的MLF規模達9,500億元,小勇估計,人行將續作5,000至6,000億元MLF,因政府發債、繳稅高峰、新年時點臨近,可能加大流動性缺口。

人行稱,是次降準令銀行資金成本每年降低150億元,並可傳導至企業,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降低。無疑降準可以寬貨幣,但要企業受惠,更重要的是寬信用。所謂寬信用就是信用政策放寬,降低借錢門檻,令中小企更容易借錢,發展實體經濟。

廣告

如果人行要引導銀行貸款利率下調,令企業借貸成本降低。下周三(15日)續作MLF時,人行應下調已維持20個月的1年期MLF中標利率2.95%,推動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降,LPR直接錨定MLF的利率,由18家大型報價銀行在MLF之上加點形成。加點幅度取決於銀行對資金成本、供求及風險溢價的判斷。

根據人行第三季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自7月降準以來,主要市場利率如銀行同業存單收益率等已下行,銀行邊際資金成本也回落。小勇相信,12月20日公佈的1年期LPR報價利率下調機會很大,效果如同減息。由於LPR傳導更暢順,比人行調低存貸款基準利率,更能令中小企受惠。現時1年期LPR報價3.85%;5年期LPR報價4.65%。

除了全面減息外,「寬信用」亦可通過定向工具,令特定對象的資金成本下降。人行的降準公告提到「支持中小企業、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現時支持中小企融資的工具包括支小再貸款和普惠金融定向降準,人行前日宣佈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至於支持綠色發展的,亦有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清潔煤炭再貸款,估計不久將來人行將推出支持科技創新的新工具。

穩經濟增長 投資+內需

從需求端看,要穩定經濟增長,便要從外貿、投資及內需發力。是次政治局會議提出從投資及內需着手,「實施好擴大內需戰略,促進消費持續恢復」及「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特別是消費,再次提高到相當重要的位置。今年7月的會議未提及「內需戰略」、「促進消費」;去年12月的會議也沒有將消費放到如此重要的位置。久違了的消費板塊,值得投資者重新留意。

要「實施好擴大內需戰略,促進消費持續恢復」,便要人民願意消費、敢於消費,背後的驅動力是收入增長及民生保障。政治局提出「社會政策要兜住民生底線,落實好就業優先政策,推動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見效,推進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從就業、生育、養老、公共服務四方向為人民提高民生保障,讓他們放膽消費者。

對於房地產,會議公報的提法有變。政治局提出「要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相對7月會議提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今次對房地產的表述正面得多,「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持合理住房需求」,這些表述在近期的高層會議都不曾見,尤其是「良性循環」更屬罕見。

雖然房地產業的去槓桿及防風險仍然持續,但房地產消費者的需求獲得政治局特別提出,房地產業最壞時刻可能已過去(個別高槓桿房企例外),對充斥負面消息的內房股提供了喘息(股價反彈)機會。

「穩增長」為甚麼沒有外貿呢?因為外貿今年表現異常出色,遠超預期。中國11月出口3255億美元同比增長22%,首11個月累計出口3.03萬億美元同比增長31%,比2019年同期亦增長34%,貿易順差5817億美元同比增加30%。中國出口額超過2020年全年規模,更是繼2010年後首次再現30%增幅。

由於全球疫情反覆、海外需求增長持續以及供應鏈恢復需時等因素,中國出口的轉捩點將會比市場預期更遲到來。不過,明年外貿將難再複製高增長,隨着明年疫情困擾消退,再加上高基數效應,增長勢必出現邊際放緩,外貿明年難以成為穩增長的抓手。

至於內需及投資兩方面的具體穩增長發力點,雖然估計不外乎新基建、汽車及家電消費等,但具體措施要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才知道。按照近年慣例,經濟工作會議在政治局會議召開後數天便會舉行。

小勇哥

Yahoo Money Talk客席主持、投資達人

本欄逢周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