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224.14
    -161.73 (-0.99%)
     
  • 國指

    5,746.61
    -57.25 (-0.99%)
     
  • 上證綜指

    3,065.26
    -8.96 (-0.29%)
     
  • 滬深300

    3,541.66
    -28.14 (-0.79%)
     
  • 美元

    7.8319
    +0.0007 (+0.01%)
     
  • 人民幣

    0.9239
    +0.0002 (+0.02%)
     
  • 道指

    37,986.40
    +211.02 (+0.56%)
     
  • 標普 500

    4,967.23
    -43.89 (-0.88%)
     
  • 納指

    15,282.01
    -319.49 (-2.05%)
     
  • 日圓

    0.0504
    +0.0000 (+0.02%)
     
  • 歐元

    8.3453
    +0.0109 (+0.13%)
     
  • 英鎊

    9.6890
    -0.0500 (-0.51%)
     
  • 紐約期油

    83.24
    +0.51 (+0.62%)
     
  • 金價

    2,406.70
    +8.70 (+0.36%)
     
  • Bitcoin

    63,962.73
    +2,100.55 (+3.40%)
     
  • CMC Crypto 200

    1,371.97
    +59.34 (+4.52%)
     

熱炒碳中和概念!呢隻股一年升近7倍...

【on.cc東網專訊】去年9月22日,中央突然提出全國淨碳排放量2030年前見頂(碳達峰)和2060年前降至零(碳中和),風力和太陽能發電等潔淨能源股自此勢如破竹,尤其是昔日的資金寵兒科網股現已潰不成軍。不過,專家提醒,新能源股子板塊頗多,機會各異,就算太陽能需求空間較廣闊,今年「豬籠入水」的多晶硅廠商之毛利恐已見頂。

中國積極減低碳排放固然是要應對氣候變化,減輕天災造成的經濟損失。同時也被視為在國際事務上爭奪話語權,尤其是現屆美國政府重視氣候議題,據講為了這個原因,月初不惜派前國務卿克里訪華進行視像會議尋求合作,中方稱「中美在氣候方面的合作不能與兩國之間的一般關係分開......球現在在美國手上」。

榮鼎諮詢則推算,2019年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佔全球的27%,是排名在其後的美國、歐盟和印度的三國總和,或所有發達國家的總和還要多,可見實現「碳中和」路途甚為艱巨。國家能源局官員曾表示,內地社會用電量日後的增長將主要來自可再生能源,預期2025年左右佔比達到約三分之二,過半新增電力產能是可再生能源。

眾多減碳概念股中,以設備和原料類過去近一年來表現較佳,一些較小的漲幅動輒幾倍計,附表所列的20多隻股份中,跑輸恒指期內僅漲約5%者只有兩隻。「主要從事土木工程項目和樓宇建造及保養」的比速科技透過更名為中國碳中和(01372),高調宣布進軍碳中和領域後動作頻繁,改名5月初在聯交所買賣生效以來,股價累挫近14%,但比起一年前仍累漲逾八成。

廣告

花旗研究部董事總經理劉顯達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長遠來看,太陽能發電增長潛能優於風電,因為前者成本下降速度會較快,項目回報率可望較佳,尤其是電價補貼開始退場,所以內地風電場巨頭龍源電力(00916)今年起5年新增太陽能發電產能目標,比風電的多約七成。

但要留意,佔全國工業硅產量約兩成的雲南省為了控制能源消耗,上周宣布今年餘下時間減低工業硅產量九成,令太陽能電池原料多晶硅更短缺且更貴,推遲太陽能電項目,因此要調低今年太陽能電裝機增長預測。

「揀股票無非睇產品價格有無得升,捕捉盈利增長或好轉」,劉顯達提醒,新能源股子板塊頗多,基本面不盡相同,「好難籠統講仲有無得炒」。市場勢炒的太陽能設備和部件板塊也各有周期,太陽能玻璃(12至18個月)、電池及模組(6至9個月)擴產速度較短,均價下跌起來可能較急。

事實上,太陽能玻璃售價今年2至5月期間「腰斬」,一度拖累信義光能(00968)與福萊特玻璃(06865)股價暴瀉。劉顯達不預期太陽能玻璃價格能夠回到早前的高位,但從需求上看長遠增長潛力亦佳,現看好能鎖定原料價格的信義光能多於福萊特。

反觀新特能源(01799)的主要產品多晶硅,他直言,現時每公斤逾200元人民幣實在太貴,正擠壓下游電池廠商的利潤,預計新產能明年開始投產下,目前多晶硅毛利已經見頂,價錢勢將回落,儘管依然會顯著高於成本。

他又強調,中國實現「碳中和」也要靠提高天然氣在能源消費的佔比,推介中華煤氣(00003)旗下的港華燃氣(01083),理由是該企正加速推動分布式能源項目。另一隻可留意的是正從煤電設備轉型的風力發電機廠商上海電氣(02727)。

總括而言,劉顯達較看好太陽能設備股多於項目營運商,但龍源「回A」之事尚未完成,仍可關注。以龍源股價過去一年累漲逾兩倍,市帳率1.9倍,華潤電力(00836)上半年經營利潤逾八成來自新能源,迄今也只是約一倍,因此不算很貴,但可再生能源貢獻低得多的華能國電(00902)和華電國際(01071)就「勉強咗啲」。

潔淨能源股過去一年表現

設備及材料 ●股價變幅(%)

東岳集團 (00189)●+675.57

卡姆丹克太陽能(00712)●+410.20

陽光能源 (00757)●+356.14

新特能源 (01799)●+330.14

金風科技 (02208)●+157.94

福萊特玻璃 (06865)●+130.94

東方電氣 (01072)●+95.59

信義光能 (00968)●+70.12

上海電氣 (02727)●-0.90

電廠 ●股價變幅(%)

龍源電力 (00916)●+243.15

新天綠色能源 (00956)●+221.60

大唐新能源 (01798)●+138.65

華潤電力 (00836)●+125.54

中國電力 (02380)●+104.00

華電國際 (01071)●+38.04

華能國電 (00902)●+25.97

燃氣分銷 ●股價變幅(%)

昆侖能源 (00135)●+136.13

新奧能源 (02688)●+69.16

港華燃氣 (01083)●+54.15

信義能源 (03868)●+35.45

華潤燃氣 (01193)●+33.85

中廣核電力 (01816)●+25.62

中國燃氣 (00384)●+2.52

註︰2020年9月22日至2021年9月17日

企業一呼百應

除了上述風電、太陽能為主的相關潔淨能源企業,在中國向國際社會傳達其「碳中和」的願景後,國企紛紛響應,不但一眾發電集團先後公布進取的風力及太陽能發電擴張目標,「三桶油」也不遺餘力。中國石油化工(00386)署理董事長馬永生日前表示,「正大力推進傳統業務低碳轉型升級,把新能源業務擺在更加突出位置」。

馬永生稱,中國能源需求仍將持續增長,短期內化石能源不會退出歷史舞台。然而,全球石油需求將在2030年前後不再增長,2040年前後就輪到天然氣。而在「碳中和」約束下,國內石油消費將在2026年左右到頂。隨着化石能源需求頂峰提早到來,油氣行業轉型升級壓力加大。

中石化擬於2025年時累計建成1,000座加氫站或油氫混合站、5,000座充換電站、7,000座分布式太陽能發電站點。同行中國石油(00857)早前揚言,將來其業務石油、天然氣及新能源各佔三分之一;中國海洋石油(00883)則稱,每年新能源投資預計佔總投資5%至10%。

跨國石油巨無霸雪佛龍估計,2028年前累計100億美元的低碳科技投資,回報率會達雙位數,跟早就成熟的主業石油和天然氣「有得揮」。不過,對於該企來說,方興未艾的氫能、「可再生天然氣」和生物燃料,財務上比風力和太陽能發電更吸引,因為油企在後兩者缺乏競爭優勢,充其量只是用來滿足公司日常營運需要。

冒險冷敲之選炒鈾

風力和太陽能發電是當前最受市場注視的潔淨能源,可是減低碳排放還有其他途徑,其中核電扮演主要角色。加拿大Sprott資產管理旗下的實體鈾信託(SPUT)過去4周鈾儲量大增45%或810萬磅,造就鈾價本月累漲四成,並刺激主要從事天然鈾貿易、上半年毛利率和盈利按年顯著受壓的中廣核礦業(01164)股價本月曾飆1.12倍。

7月中才成立的SPUT,現時手上有2,600萬磅的鈾,等於全球核反應堆一年消耗量14%,其中約70%來自4月收購的加拿大鈾商Uranium Participation。Sprott行政總裁錢帕利亞否認SPUT掃貨擠壓了核電廠,指SPUT面世前,對沖基金和家族辦公室等核電廠以外的買家今年較早前已一直積極掃貨,這是因為市場意識到各國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比以前接納核電。

亦有分析指,近期鈾價暴升背後有造就GameStop等「迷因股」今年先後爆升的「Reddit仔」在發功。中廣核礦業則於中期業績公告分析,主要大國去年開始相繼發表了「碳中和」目標,並於今年上半年陸續出台多項政策以推動清潔低碳能源,讓核電得到重視。以美國為例,新政府上台後不久便揚言203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排放比2005年少一半,2035年實現「電力脫碳」,按經驗這繞不開核電。

正當華府考慮為核電廠提供稅務優惠,以及加緊研發先進核能技術去保持技術領先優勢,早前俄羅斯國家原子能集團亦向俄羅斯政府遞交2030年前的核能新技術開發計劃,預算折合約70.3億美元。

中廣核礦業提到,即使全球主要天然鈾生產商產量比去年有所恢復,一些地區疫情仍然反覆,或威脅天然鈾供應。市場中來自金融機構和鈾礦生產商的需求增加,乃造成現貨價格市場上升的主要原因。但要留意,該股上周五收市瀉逾13%,距離前一日觸及的歷史高位低近19%,技術上接近「見熊」。

【更多影劇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