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541.42
    +148.58 (+0.91%)
     
  • 國指

    5,810.79
    +82.66 (+1.44%)
     
  • 上證綜指

    3,041.17
    +30.50 (+1.01%)
     
  • 滬深300

    3,537.48
    +16.52 (+0.47%)
     
  • 美元

    7.8258
    +0.0002 (+0.00%)
     
  • 人民幣

    0.9220
    -0.0008 (-0.09%)
     
  • 道指

    39,807.37
    +47.29 (+0.12%)
     
  • 標普 500

    5,254.35
    +5.86 (+0.11%)
     
  • 納指

    16,379.46
    -20.06 (-0.12%)
     
  • 日圓

    0.0515
    +0.0000 (+0.08%)
     
  • 歐元

    8.4514
    +0.0108 (+0.13%)
     
  • 英鎊

    9.8860
    +0.0100 (+0.10%)
     
  • 紐約期油

    83.11
    -0.06 (-0.07%)
     
  • 金價

    2,254.80
    +16.40 (+0.73%)
     
  • Bitcoin

    70,240.66
    -431.60 (-0.61%)
     
  • CMC Crypto 200

    885.54
    0.00 (0.00%)
     

美國國會建議全面檢視美中關係 採取更嚴厲的措施遏制中國崛起

【彭博】-- 分別由民主黨和共和黨控制的兩個國會小組周三各自發布報告稱,美國應該重新檢視美中關係的方方面面,包括投資、貿易、國防和情報能力等。

共和黨議員組成的中國問題小組敦促關鍵行業把供應鏈轉移出中國,並呼籲對一些與中國有關的投資收緊限制。他們將中國稱作是與冷戰時期的蘇聯相類似的「世世代代的威脅」。因為民主黨拒絕加入,這個本該由兩黨組成的委員會目前全部為共和黨眾議院議員。

該小組還批評中國共產黨侵犯人權,以及在新冠疫情爆發初期「掩蓋事實、逮人和推諉責任,而沒有做到公開透明」。

「幾十年來,美國及其盟友放鬆了警惕,」該小組主席、德克薩斯州共和黨人Michael McCaul表示。「新冠喚醒了美國人民,沈睡的巨人終於醒過來了。」

同時,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發布報告稱,美國對華情報能力存在重大缺陷,建議改革針對中國的情報做法。該委員會由加州民主黨議員Adam Schiff領導,並包括來自兩黨的成員。

「廣泛」分析

「新冠疫情及其它跨國事件在全球範圍內的廣泛影響,即便還沒能充分了解,但也帶來了評估我們對華情報立場的機會和緊迫性,」報告寫道。「當今全球化格局,意味著有必要對中國內部事件及中國領導層的應對有可能如何改變世界進程,進行深思熟慮、詳細而廣泛的分析。」

共和黨小組報告的結論是,過去40年與中國的外交接觸是失敗的。此時正值國會兩黨都日益支持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立場。但是民主黨對強調中國在新冠疫情擴散中的作用持謹慎態度,以免在11月3日大選前讓總統唐納德·川普推卸對美國疫情所負的責任。

廣告

該小組一名助手稱,這份報告的400項政策建議大多受到兩黨支持。其中一些,特別是與保護智慧財產權和把美國供應鏈移出中國相關的提案,已在國會達成廣泛共識。

在川普時代,包括川普政府試圖敲定美中貿易協議的時候,譴責中國都是兩黨難得抱有共識的問題。國會在今年通過了因香港和新疆問題制裁中國官員的立法,激怒了中國政府。

投資限制

對於嚴格控制兩國間的資本流動,議員們表現出猶豫。但這份共和黨眾議員的報告確實建議對投資中國企業實施一些限制,包括對某些養老基金的投資設限。

該小組還呼籲眾議院批准已獲參議院通過的一項法案,即在中國公司不遵守美國會計準則時勒令其從美國退市。眾議院提出了一項配套議案,但尚未被金融服務委員會采納。

該報告對中國疫情應對的批評呼應了川普的一些抱怨,民主黨人警告稱,這些抱怨旨在轉移公眾對川普政府應對疫情不利的注意。

作為擁有最先進醫療體系之一的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卻是新冠感染人數和死亡人數全球最高的國家。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數據顯示,截至周二 ,美國確診病例超過700萬例,死亡人數超過20.5萬,全球病例合計超過3,300萬例,一百多萬人死亡。

原文標題

Congressional Reports Recommend Stiffer Response to China’s Rise

(新增民主黨控制的委員會發布的報告)

For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please visit us at bloomberg.com

Subscribe now to stay ahead with the most trusted business news source.

©2020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