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收市,收市時間:53 分鐘
  • 恒指

    16,248.38
    -352.08 (-2.12%)
     
  • 國指

    5,741.81
    -114.63 (-1.96%)
     
  • 上證綜指

    3,007.07
    -50.31 (-1.65%)
     
  • 滬深300

    3,511.11
    -37.96 (-1.07%)
     
  • 美元

    7.8279
    -0.0006 (-0.01%)
     
  • 人民幣

    0.9243
    +0.0003 (+0.03%)
     
  • 道指

    37,735.11
    -248.13 (-0.65%)
     
  • 標普 500

    5,061.82
    -61.59 (-1.20%)
     
  • 納指

    15,885.02
    -290.08 (-1.79%)
     
  • 日圓

    0.0504
    -0.0001 (-0.18%)
     
  • 歐元

    8.3087
    -0.0070 (-0.08%)
     
  • 英鎊

    9.7310
    -0.0090 (-0.09%)
     
  • 紐約期油

    85.74
    +0.33 (+0.39%)
     
  • 金價

    2,389.80
    +6.80 (+0.29%)
     
  • Bitcoin

    63,228.78
    -3,143.03 (-4.74%)
     
  • CMC Crypto 200

    885.54
    0.00 (0.00%)
     

美國第四季度經濟成長2.9% 增速快於預期

【彭博】-- 美國經濟在2022年最後一個季度表現超出預期,其溫和增速正符合聯儲會希望看到的既遏制通膨又不扼殺經濟的水平。

不過,深入研究細節後經濟學家發現了不少警示信號,尤其是需求減弱方面,這預示經濟衰退仍是今年面臨的一大風險。

第四季度國內生產毛額(GDP)折合年率成長2.9%,低於第三季度的3.2%。 周四發布的另一份勞動力市場報告顯示首次申領失業救濟人數意外下降,這說明經濟具有韌性,並沒到達瀕臨滑坡的程度,

對於聯儲會來說,數據說明仍有一條道路可通往所謂的「軟著陸」,即收緊貨幣政策會削弱家庭支出並降低通膨,但同時不會讓經濟受到嚴重擠壓,進而觸發全國範圍的大裁員。

股市在GDP數據公佈後上漲,一些分析師對成功軟著陸的預期升高。

City Index的市場分析師Fawad Razaqzada表示,「經濟正在放緩,但強於預期的數據將緩解對經濟衰退的擔憂,這是理想情境。對風險資產應該是利好。」

「動能損失」

但關注衰退前景的人士緊盯周四報告中一組關鍵數據,即反映美國經濟最重要驅動力的個人消費數據。第四季度個人消費成長2.1%,低於經濟學家的預期。另一項衡量潛在需求的指標,即扣除通膨因素後對國內買家的銷售,僅成長0.8%。

Stifel Nicolaus&Co.駐芝加哥首席經濟學家Lindsey Piegza告訴彭博電視,「當我們觀察作為美國經濟支柱的消費情況時,我們看到成長動能明顯在消失」。

她說, 「如果消費者不快樂,根本無法指望經濟維持正成長,更不用說像今天上午看到的那種較強勁的成長。我們正在滑向衰退。」

廣告

消費者正受到生活成本飆升的打壓,疫情期大部分時間,他們的工資無法跟上物價上漲速度。許多人依靠之前積累的多余存款來維持開支。

聯儲會加息今年可能會更嚴重地影響家庭預算。通常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看到借款成本上升的影響。

「政策失誤」

貨幣收緊也給經濟其他方面帶來壓力。企業投資在第四季度急劇放緩,住宅建設繼續下滑,房地產熱潮逆轉。

預計聯儲會下周將再加息25個基點,投資者押注聯儲會接近結束緊縮周期。 聯儲會官員暗示,今年剩餘時間利率將保持高位直至通膨被擊敗。

不過, 安永首席經濟學家Gregory Daco認為,如果周四GDP報告顯示出的消費成長下滑在未來變得更加嚴重,那麼聯儲會可能不得不在年底前轉為寬鬆政策。

他說,「聯儲會收緊貨幣政策的決心很大,加上貨幣政策對經濟活動的滯後影響,預計發生政策失誤的可能性會增加。我們認為2023年末降息兩次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

彭博经济学家观点

“服务业消费需求推动美国第四季度经济强劲增长,但好消息也就到此为止了。两个剔除波动较大因素的指标显示经济增长出现了相当程度的放缓。”

— 经济学家Eliza Winger

原文標題US Economy Cools Like the Fed Wants, Still Risks a Stall in 2023

--聯合報導 Reade Pickert、Kristy Scheuble、Katia Dmitrieva.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3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