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541.42
    +148.58 (+0.91%)
     
  • 國指

    5,810.79
    +82.66 (+1.44%)
     
  • 上證綜指

    3,041.17
    +30.50 (+1.01%)
     
  • 滬深300

    3,537.48
    +16.52 (+0.47%)
     
  • 美元

    7.8256
    0.0000 (0.00%)
     
  • 人民幣

    0.9221
    -0.0007 (-0.08%)
     
  • 道指

    39,807.37
    +47.29 (+0.12%)
     
  • 標普 500

    5,254.35
    +5.86 (+0.11%)
     
  • 納指

    16,379.46
    -20.06 (-0.12%)
     
  • 日圓

    0.0515
    +0.0000 (+0.02%)
     
  • 歐元

    8.4384
    -0.0022 (-0.03%)
     
  • 英鎊

    9.8720
    -0.0040 (-0.04%)
     
  • 紐約期油

    83.11
    -0.06 (-0.07%)
     
  • 金價

    2,254.80
    +16.40 (+0.73%)
     
  • Bitcoin

    69,920.41
    -414.27 (-0.59%)
     
  • CMC Crypto 200

    885.54
    0.00 (0.00%)
     

胡國威專欄|柏傲莊III拆卸重建後遺:新世界信心危機

柏傲莊III拆卸重建後遺:新世界信心危機
柏傲莊III拆卸重建後遺:新世界信心危機 (胡‧說樓市)

新世界及港鐵的大圍站「柏傲莊III」重建消息如震撼彈,隨著市場消化相關消息,現時只遺留一班小業主來獨自面對苦況。過去周六日,我們《胡‧說樓市》收到不少「柏傲莊」業主私訊反映訴求,面對計算不清不楚的賠償方案,已購入第三期的業主苦煞應否繼續成交,也要跟代理商討回贈協議是否仍成立外;我們似乎也遺忘了一、二期業主的權益。同一承建商、同一樓盤,只是不同期數,他們卻沒有如三期準業主般的「待遇」。

下載Yahoo財經APP

美股、外匯、加密貨幣免費即時報價,自選投資組合獲取相關新聞提示。

當日一盤難求的一、二期「柏傲莊」準買家,看見毗鄰地盤即將拆卸重建,無一不對樓盤質素相當憂慮。有業主向我們表示,覺得全城焦點集中在三期,現在相當徬徨。拆卸重建後,新世界曾兩次發出新聞稿,也有提及一、二期的情況。七月八日,也就是事件正式對外曝光的第一天,新世界發出新聞稿是如此描述的。

「新世界早前已完成檢測『柏傲莊I及II』的建築結構,檢測結果顯示,兩期共5座樓宇(第2、3、5、6及7座)的結構安全,均合乎相關法例及法定標準,有關檢測報告已呈交政府部門審閱。為令『柏傲莊I及II』買家安心,本公司近日再主動委託獨立第三方機構進行覆檢,至今全部達標。」表面上,對一、二期準業主有百分百保障,但當名聲一夜間瓦解,單憑幾句說話,真的能挽回準業主信心嗎?

所謂地盤「建築結構」安全是什麼一回事? 發展商用什麼方式檢測? 是否只針對一、二期的「混凝土強硬度」作檢測,還有沒有包括其他地方? 所謂合乎「相關法例」及「法定標準」是什麼標準? 地盤有否如「三期」曾因施工問題而停工? 一連串的問題,在新聞稿卻沒有對外公布。

廣告

翌日,新世界第二份新聞稿再重覆相關訊息,多加一句:「完成報告後,集團會盡快披露結果。」然而,既然「檢測報告已呈交政府部門審閱」,何不立刻「開誠佈公」公布相關數字,仍要待完成報告後,才「盡快」披露結果? 需知道,即使一二期準買家沒有三期業主般的「待遇」,但他們有選擇是否繼續成交的權利,特別是選擇「建築期付款」的準業主,他們仍未正式上會。究竟所謂「盡快」兩個字,即是幾時? 有沒有明確時間表?

更甚者,不單我們自己,普遍傳媒也因發展商一紙新聞稿,而聚焦在地盤「混凝土強硬度未達標」一事,以至「最高」過百萬元的賠償一事,但地盤曾發生沉降一事卻沒有太多人提及。如果今次事件非因「混凝土強硬未達標」,而是涉及沉降,根本整個「柏傲莊」也受到牽連。

港鐵在今年二月公布地盤沉降上升至43毫米,而沉降標準悄悄然再度放寬至50毫米,比起以往一直堅守的沉降標準21毫米,足足多了1.38倍,究竟是怎樣的一回事? 對地盤安全是否真的沒有影響? 我們還期待新世界作合理解釋。

由始至終,這一股不信任,源於地盤在六月中第一次出事時,新世界第一篇新聞稿只輕描淡寫表示收到三期「混凝土強度不達標」,通報屋宇署並隨即主動展開全面檢測,卻絲毫有提及「停工」二字,直至屋宇署表示曾停工才坦白承認,期間也沒有煞停賣樓,實在令人質疑第一次出事時,究竟是發展商低估了事情的嚴重、還是希望繼續堅持做「票王」而魚目混珠,完全忽視消費者的利益呢? 這一點值得深思。

胡國威.網上平台《胡.說樓市》共同創辦人
網站:https://www.wuchatprop.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