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收市,收市時間:4 小時 7 分鐘
  • 恒指

    16,292.13
    -308.33 (-1.86%)
     
  • 國指

    5,754.64
    -101.80 (-1.74%)
     
  • 上證綜指

    3,013.84
    -43.54 (-1.42%)
     
  • 滬深300

    3,512.89
    -36.18 (-1.02%)
     
  • 美元

    7.8277
    -0.0008 (-0.01%)
     
  • 人民幣

    0.9240
    0.0000 (0.00%)
     
  • 道指

    37,735.11
    -248.13 (-0.65%)
     
  • 標普 500

    5,061.82
    -61.59 (-1.20%)
     
  • 納指

    15,885.02
    -290.08 (-1.79%)
     
  • 日圓

    0.0505
    -0.0001 (-0.10%)
     
  • 歐元

    8.3061
    -0.0096 (-0.12%)
     
  • 英鎊

    9.7270
    -0.0130 (-0.13%)
     
  • 紐約期油

    85.85
    +0.44 (+0.52%)
     
  • 金價

    2,402.30
    +19.30 (+0.81%)
     
  • Bitcoin

    62,964.29
    -2,255.32 (-3.46%)
     
  • CMC Crypto 200

    885.54
    0.00 (0.00%)
     

華爾街再次鍾情美國國債 因為利息實在誘人

【彭博】-- 雖然聯儲會的升息前景可能令債市明年陷入又一場浩劫,但華爾街中的美債厭惡者正在慢慢減少。

基金經理們開始重建在這個24萬億美元市場的頭寸,因為他們相信,十余年來最高的債券利息收入將抵消加息對投資組合的負面衝擊。

摩根士丹利預計跨資產收益基金可以在美元計價證券(包括通膨保值國債和高收益公司債)中找到近20年來最佳的投資機會。10年期美國國債的票面利率已經達到4.125%,是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高水平。

Pimco(品浩)認為,作為聯儲會緊縮周期的最大輸家,長期美國國債未來將有所反彈,因為衰退會刺激投資者購買國債避險,在傳統的60/40投資組合中,國債將再次成為可靠對沖工具。

Fiduciary Experts創始人兼執行長Maribel Larios表示,「信不信由你,人們現在的確很興奮。好不好都是相對而言的。以前他們覺得投資固收證券毫無賺頭,現在能拿到4%真的挺不錯了」。

在明尼阿波利斯,Sit Investment Associates的高級投資組合經理Bryce Doty告訴客戶,他們可以在未來12個月享受正的債券回報。Doty預計美國國債回報率將在4%至7%之間,這是他18個月來第一次對美債如此看好。

他說,「現在票面利率高多了,2年期國債利率4.5%,好多年沒有這麼高了」。

不過對於美國國債經理而言,現在還遠未達到順風順水的程度,因為流動性狀況依然很麻煩,通膨威脅揮之不去,而且長期國債一點不便宜。周一就是個例子,在強於預期的美國ISM服務業指數證實經濟表現強勁後,債市殖利率大幅飆升。

廣告

不過,公平的講,對於國債這種在後疫情時代大部分時間裡都表現糟糕的資產來說,目前人氣的確有所改善。

接受彭博調查的交易商,策略師和經濟學家認為,隨著通膨降溫,債券價格將溫和反彈,10年期國債殖利率到明年年末的預期中值為3.5%。2年期國債殖利率料跌至3.63%,聯儲會政策利率明年末預計將位於4.5%-4.75%。

當然投資國債顯然也不可能萬無一失,因為從現在一直到2023年結束,通膨料將持續高於聯儲會2%的目標。Brean Capital首席經濟顧問John Ryding預計政策利率將在5.25%這一比預期更高的水平見頂,然後維持不變直至2023年結束。

Ryding說,「經濟衰退很可能從2023年末開始,一直持續至2024年初,但聯儲會最關心的還是持續的高通膨。即使有關通膨見頂的證據令人振奮,這和聯儲會要求的通膨率回到目標水平是兩碼事」。

推薦閱讀:Pimco:美歐經濟料明年衰退 債市有望否極泰來

在一些人看來,隨著聯儲會幾十年來最激進的加息行動接近達到頂峰,避開極短期和極長期債券似乎是2023年最熱門的安全交易。

原文標題Wall Street Managers Are Learning to Love Treasury Bonds Again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2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