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541.42
    +148.58 (+0.91%)
     
  • 國指

    5,810.79
    +82.66 (+1.44%)
     
  • 上證綜指

    3,010.66
    +17.52 (+0.59%)
     
  • 滬深300

    3,520.96
    +18.18 (+0.52%)
     
  • 美元

    7.8256
    +0.0025 (+0.03%)
     
  • 人民幣

    0.9228
    -0.0004 (-0.04%)
     
  • 道指

    39,772.93
    +12.85 (+0.03%)
     
  • 標普 500

    5,252.32
    +3.83 (+0.07%)
     
  • 納指

    16,378.23
    -21.29 (-0.13%)
     
  • 日圓

    0.0514
    -0.0000 (-0.04%)
     
  • 歐元

    8.4461
    -0.0230 (-0.27%)
     
  • 英鎊

    9.8760
    -0.0090 (-0.09%)
     
  • 紐約期油

    83.11
    +1.76 (+2.16%)
     
  • 金價

    2,242.00
    +29.30 (+1.32%)
     
  • Bitcoin

    70,771.92
    +2,083.21 (+3.03%)
     
  • CMC Crypto 200

    885.54
    0.00 (0.00%)
     

阿里巴巴上市的擠出效應 港交所難起死回生

阿里巴巴—SW(SEHK:9988)上市,分析員寄予厚望,期望她能夠激活港股市場成交。可惜雷聲大雨點少,除阿里巴上市首日能帶動港股大市突破千億元成交,其餘日子的港股成交又打回原形。阿里巴巴上市正正顯示排擠效應(crowding out effect),註定港交所(SEHK:388)股價很難起死回生。

今年6月中旬,《明報》引述花旗環球研究分析員撰寫有關港交所報告,假設投資者對阿里巴巴投資興趣和騰訊相似,港交所的日均成交量將增加10%至15%。港交所每股純利將會出現中單位數百分點增長。

然而,阿里巴巴上市後港股成交卻讓這位分析員大失所望,因為阿里巴巴只是搶奪了其他股份的成交,猶如宏觀經濟學的排擠效應。

阿里巴巴的得 騰訊的失

宏觀經濟學理論中,當政府增加公共開支,總收入將會上升,將會增加貨幣需求,推高利息成本,反過來令投資減少,最終導致總收入增長減少。如果將這個排擠效應引入,可解釋阿里巴巴上市的情況。

其實港交所第一季、第二季及第三季的日均成交拾級而下,分別為1,011億、946億、770億元成交。而10月至今的日均成交維持於770億元水平。11月26日阿里巴巴首日上市,當日港股成交高達1,330億元,可惜翌日已經打回原形,單日成交維持在669億元至895億元。

撇除阿里上市首日成交超過1,330億元,之後港股日均成交僅是744億元而已,較第三季日均成交額更低,亦低於第四季至今的日均成交額。

其實,阿里的得就是騰訊的失。阿里上市前的11月25日,騰訊單日成交還有60.9億元,惟由阿里上市至上週五(12月6日)期間,騰訊僅得一個交易日成交額達61.4億元。個別交易日成交更低見34億元。由此可見,阿里上市無助於推高港股大市成交。

局部牛市 神仙難變

阿里巴巴上市所產生的排擠效應,原於近年港股出現了局部牛市、局部熊市的形態。今年是啤酒股、李寧(SEHK:2331)、安踏體育(SEHK:2020)、美團點評—W(SEHK:3690)的牛市,卻是中資電訊股的熊市。

廣告

這種局部牛市、局部熊市,令普遍投資者賺不到大錢,產生不到財富效應,自然不會大舉入市。即使有阿里巴巴上市,投資者都要投入新錢投資,是導致港股成交難以大增的根本原因,港交所股價翻身又談何容易。

延伸閱讀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Steven Cheung 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www.fool.hk)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