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224.14
    -161.73 (-0.99%)
     
  • 國指

    5,746.61
    -57.25 (-0.99%)
     
  • 上證綜指

    3,065.26
    -8.96 (-0.29%)
     
  • 滬深300

    3,541.66
    -28.14 (-0.79%)
     
  • 美元

    7.8331
    +0.0019 (+0.02%)
     
  • 人民幣

    0.9238
    +0.0001 (+0.01%)
     
  • 道指

    37,950.19
    +174.81 (+0.46%)
     
  • 標普 500

    4,982.81
    -28.31 (-0.56%)
     
  • 納指

    15,369.98
    -231.51 (-1.48%)
     
  • 日圓

    0.0504
    +0.0000 (+0.06%)
     
  • 歐元

    8.3438
    +0.0094 (+0.11%)
     
  • 英鎊

    9.7030
    -0.0360 (-0.37%)
     
  • 紐約期油

    83.31
    +0.58 (+0.70%)
     
  • 金價

    2,410.60
    +12.60 (+0.53%)
     
  • Bitcoin

    64,018.80
    +422.91 (+0.66%)
     
  • CMC Crypto 200

    1,371.89
    +59.27 (+4.52%)
     

高盛與摩根大通策略師認為衰退擔憂言過其實 但也有人覺得沒這麼簡單

【彭博】-- 華爾街的一些頂尖策略師表示,對美國經濟及股市的悲觀展望可能已經過頭了。

高盛集團的David J. Kostin和摩根大通的Marko Kolanovic都認為,投資者對美國即將衰退的擔憂是言過其實了——這給股市留下了今年反彈的空間。標普500指數已從1月的紀錄高點下跌18%,逼近熊市。

相關報導:摩根大通知名策略師堅信美股可脫離困境 稱通膨大概率已見頂

「經濟衰退並非不可避免,」Kostin牽頭的高盛策略師在5月18日的一份報告中寫道。「美國股市內的板塊輪動表明,投資者正在定價很高的經濟滑坡可能性,超出近期強勢經濟數據預示的水平。」

Kostin寫道,周期股和防禦股的相對表現預示著「成長急劇放緩」,但ISM製造業數據並不支持這一點。高盛的經濟學家預計,美國經濟未來兩年陷入衰退的概率為35%。

由於通膨高企和聯儲會鷹派的跡象加劇了經濟下滑的可能性,美國股市今年以來大幅下跌。根據美國銀行的最新基金經理調查,對滯脹的擔憂升至2008年以來最高水平,促使投資者囤積現金並低配股市。

相關報導:美銀發現客戶現金水位升至911事件來最高 滯脹恐懼升至2008年來最高

而且泡沫也開始從美國市場消失。標普500指數目前的預期本益比為16.5倍,是2020年4月以來的最低水平,低於過去十年17.04倍的平均水平。

摩根大通的Kolanovic上周接受採訪時表示,美國股市今年的形勢將會好轉,「今年不會出現經濟衰退,隨著經濟重新開放以及中國出台更多貨幣和財政措施,夏季消費活動會有所升溫。」

廣告

他關於經濟衰退的觀點得到了貝萊德的Kate Moore和摩根士丹利的Michael Wilson的共鳴。

瑞信集團也表示同意。「投資者不應在恐慌中低點拋售,」該公司全球首席投資官Michael Strobaek周二在一份報告中寫道。「一旦實際殖利率達到頂峰,就有可能快速反彈。」他說,股市尤其具有復甦潛力。

更多下跌

另一些策略師則不那麼樂觀,認為股市會進一步下跌,因為央行會停止過去十年大部分時間裡推動牛市行情的貨幣政策。

由於經濟成長可能嚴重放緩的風險,滙豐控股策略師Max Kettner等人將標普500指數的年底目標下調了9.2%,至4,450點。德意志銀行的Binky Chadha對標普500指數年底目標的預測在彭博追蹤的策略師中位列榜眼,但最近也下調了預期。

延伸閱讀:在一些策略師看來 全球市場的下跌這才剛開始

「金融環境才剛剛開始收緊,」Saxo Capital Markets Pte的市場策略師Charu Chanana稱。「市場仍在消化疫情、供應問題和通膨等各種因素——現在還要加上滯脹風險,我認為我們才剛剛開始!」

原文標題

Goldman to JPMorgan Strategists See Recession Fears as Overblown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2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