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7 小時 22 分鐘 開市
  • 恒指

    17,284.54
    +83.27 (+0.48%)
     
  • 國指

    6,120.37
    +20.15 (+0.33%)
     
  • 上證綜指

    3,052.90
    +8.08 (+0.27%)
     
  • 道指

    38,129.12
    -331.80 (-0.86%)
     
  • 標普 500

    5,050.47
    -21.16 (-0.42%)
     
  • 納指

    15,613.10
    -99.65 (-0.63%)
     
  • Vix指數

    16.15
    +0.18 (+1.13%)
     
  • 富時100

    8,078.86
    +38.48 (+0.48%)
     
  • 紐約期油

    83.01
    +0.20 (+0.24%)
     
  • 金價

    2,344.20
    +5.80 (+0.25%)
     
  • 美元

    7.8281
    -0.0028 (-0.04%)
     
  • 人民幣

    0.9242
    -0.0005 (-0.05%)
     
  • 日圓

    0.0501
    -0.0001 (-0.26%)
     
  • 歐元

    8.3974
    +0.0217 (+0.26%)
     
  • Bitcoin

    64,615.19
    -76.46 (-0.12%)
     
  • CMC Crypto 200

    1,393.60
    +11.03 (+0.80%)
     

【呂志華手記】港交所削足適履 搶全球IPO第一(呂志華)

李小加在「同股不同權」諮詢期間,已高談闊論同股不同權第一批股份上市的時間表了,可見是一場假諮詢。
李小加在「同股不同權」諮詢期間,已高談闊論同股不同權第一批股份上市的時間表了,可見是一場假諮詢。

.現代潮語有云:「高手在民間,飯桶在官場。」(港交所當然算是半個官場),無論港交所的「同股不同權」怎樣設計,投資市場總會有人找到灰色地帶藉此做出些損害小投資者的事。我們可以預期很快的將來,同股不同權、新經濟股等所衍生出來的問題將接踵而至。

港交所(00388)近年來動作多多,一副銳意改革、與時並進的模樣。可是這些改革只集中在怎樣可以方便更多企業在港交所上市,港交所能有更多生意,能夠賺到更多的錢,對於怎樣保障企業上市質素,怎樣保障小投資者不被愈來愈多低質素上市公司騙財,港交所似乎愈走愈遠,甚至置投資者的生死於不顧了。

港交所開門揖盜

香港股市一直欠缺完善保障投資者的制度,才會出現金融海嘯時的Accumulator、雷曼事件、向下炒風暴等。港交所濫批公司上市,才會出現最短命新股的駿傑(08188事件、上市後三個月即被揭發造假的洪良國際(前股票編號:946,已現除牌)事件、未正式掛牌即揭發造假的杰威事件(福建民企,二○○一年通過港交所聆訊後即爆出造假,公司主席隨即失蹤),以及無數公司上市後陸續被揭發賬目造假事件(給予混水摸魚沽空報告有可乘之機圖利)。港交所這邊廂仍自顧不睱,尚未亡羊補牢解決問題,完善上市法制漏洞,那邊廂已忙不迭再放寬上市門檻,大開中門揖盜了。

「同股不同權」在諮詢期間,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已在公開場合高談闊論同股不同權第一批股份上市的時間表了,可見這是一場假諮詢,已有既定結果的門面工夫而已!在港交所連新經濟股份的定義尚未搞清楚之際便匆匆推出同股不同權,是因為他們急於保持香港是全球抽水中心第一的虛名,怎教人不擔心這將成為香港股市日後潰爛蟲生的根源!

廣告

對於如何界定新經濟行業,去年底港交所刊發的諮詢總結已表明不會提出固定定義,會以指引信說明創新行業特點,如公司核心業務應用新科技、創新理念或業務模式,令公司與現有上市公司不同,另外須證明公司業務成功、具特殊股權股東的貢獻和責任等。這些虛浮的概念只是給予港交所有足夠的空間隨心所欲批准任何新股上市,同時也給予市場不法之徒更多的灰色地帶騙財,焉不教投資者心驚膽顫?

其實,千禧年時香港股市早經歷過一次新經濟股狂熱,和今天唯一不同之處是當時沒有所謂「同股不同權」的特權,當時所有上市公司無論做地產的、做工廠的、不務正業的,通通都喬裝打扮成為「新經濟股」(當時市場戲謔為科幻股),憑三寸不爛之筆撰寫招股書,又或是借殼上市,騙盡多少無知小投資者血汗金錢。

現代潮語有云:「高手在民間,飯桶在官場。」(港交所當然算是半個官場),無論港交所的「同股不同權」怎樣設計,投資市場總有人找到灰色地帶藉此做出些損害小投資者的事。八十年代的備兌證風暴、為禍港股幾十年的向下炒、創業板的全配售、賣殼啤殼活動……總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們可以預期很快的將來,同股不同權、新經濟股等所衍生出來的問題將接踵而至。

港交所慣常後知後覺

後知後覺、亡羊補牢,是港交所慣常的處理問題方法。民間高手很早已發現的問題,他們卻視而不見。另外,礙於面子問題,明知行不通的措施或政策仍一意孤行,那怕小股民已是屍橫遍野。

向下炒肆虐香港股市幾十年,港交所一直隻眼開隻眼閉,他們所持的荒謬理由竟是「這些公司只是佔香港股市很少數」!香港有二千多間上市公司,向下炒股份近二百隻,還算是少數?難道要出現逾千隻才是問題?依港交所的怪論說來,售賣成千上萬種貨品的百佳惠康,每天售賣三數百種過期或有害食品該是沒甚麼問題吧?其實,港交所只是一間售賣企業股份的「超級市場」,港交所有責任確保售賣所有企業的股份都是「對人體無害」的,那怕只有一間出了問題,港交所都責無旁貸。

港交所為了得到全球IPO第一,為了方便更多沒法達到香港以往上市條例要求的公司可以在港上市,不惜削足適履遷就他們,今天已是烏煙瘴氣的市場,未來更不堪設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