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541.42
    +148.58 (+0.91%)
     
  • 國指

    5,810.79
    +82.66 (+1.44%)
     
  • 上證綜指

    3,034.75
    +24.09 (+0.80%)
     
  • 滬深300

    3,530.72
    +9.75 (+0.28%)
     
  • 美元

    7.8253
    -0.0003 (-0.00%)
     
  • 人民幣

    0.9225
    -0.0003 (-0.03%)
     
  • 道指

    39,807.37
    +47.29 (+0.12%)
     
  • 標普 500

    5,254.35
    +5.86 (+0.11%)
     
  • 納指

    16,379.46
    -20.06 (-0.12%)
     
  • 日圓

    0.0514
    -0.0000 (-0.02%)
     
  • 歐元

    8.4325
    -0.0081 (-0.10%)
     
  • 英鎊

    9.8750
    -0.0010 (-0.01%)
     
  • 紐約期油

    83.11
    -0.06 (-0.07%)
     
  • 金價

    2,254.80
    +16.40 (+0.73%)
     
  • Bitcoin

    70,447.99
    +202.30 (+0.29%)
     
  • CMC Crypto 200

    885.54
    0.00 (0.00%)
     

【王師傅周記】百貨公司還有將來嗎?(王浵世)

如果10年前問人這個問題,人家會說我傻,這還用問?沒有百貨公司,我們去哪兒買東西?10年後的今天,再問同樣的問題,相信大家的答案會是不確定!為甚麼會有這麼大的改變?

首先,我經常光顧的馬莎百貨(Marks & Spencer)在內地的10家門店在3月底全部關閉;另一家大品牌,有「外資第一百貨」美譽的百盛百貨(Parkson)過去3年已經關掉起碼10家門店;來自台灣的太平洋百貨,先關北京店,再關上海那家有20年歷史的旗艦店,正式宣布「鞠躬謝幕」;國產的萬達,這些日子也一口氣關掉40多家門店。一句話,生意難做,關門大吉。

網購搶佔消費市場

香港的朋友看到以上的消息,必然會回頭看看香港的百貨公司,還在嗎?還在!但我不敢絕對肯定。租金與工資兩樣成本節節上升,有店舖要關門很正常,尤其是大型百貨公司,都是開在旺地,而且佔地起碼幾萬平方尺,怎麼吃得消?就算不關門,大概也是慘淡經營。

不過香港的情況比內地好一點,因為這邊的網購不如內地那邊盛行。這兩年來,內地的網購把百貨公司的生意搶走了大半。消費者想買東西,網上都有。今天下單,明天送到,沒問題才付款,而且更便宜。每個小區的接待處都放滿了快遞貨物,到百貨公司購物,已經成為很無聊才會做的事。加上科技不斷進步,已經有一種「目視」功能,可以讓消費者在網絡看到實體,才決定買不買。

記得多年前,銅鑼灣有四大日本百貨公司,雄踞最旺的十字路口,周末的人流在店裏店外一樣擁擠。進去蹓躂已是身分的象徵,是否買到不是最重要。可見當年百貨公司在香港也曾威風過,但今天只剩下一片回憶。怎麼解釋?其中一點大家或許不覺得,就是大家比以前富裕,好多東西家家戶戶都齊備,不需再添置。換句話,需求降低,供應再多也沒用。

廣告

內地還沒到這階段,需求仍然有,但網購出現讓百貨公司吃了啞虧,大家不用到百貨公司買,在網上可更方便、更便宜買到。去年數據顯示61%的百貨業績繼續下滑,另一方面網絡銷售卻迎來爆炸性增長,會算帳的商人只好接受敗走麥城的事實。

另類百貨殺出血路

不過我們不用太過悲觀,以為實體銷售已經窮途末路,其實一雞死、一雞鳴是必然的道理。百貨市場最近出現「逆襲者」,逆流而上,頗為精彩。這些為數不多的逆襲者,就是要搞出特色,讓消費者覺得購物有附加值。淺而易見的例子,就好像台灣的誠品書店。說是書店,其實有點接近百貨商店,不僅是賣書,賣的是生活體驗。看書是一種體驗,去買其他文藝氣息濃厚的家居用品也是生活體驗。書店經過「華麗轉身」就變為生活體驗的商店,人流不斷。

另外一家當紅的購物中心叫K11,在上海生意很火。原因是它不僅是購物中心,還提供藝術、文化、環保氣息,經常有藝術品展覽,介紹旅遊景點,展示人文歷史。提升顧客的文藝修養,吸引新一代消費者慣性流連。另外一個例子是上海的大悅城,樓頂上的摩天輪固然吸引,但它給了年輕消費者另一種商標,是年輕、摩登、浪漫、休閒的融合。到此一遊,是賞心樂事,花錢不是一回事,想買甚麼都不計較。

簡單來說,百貨公司不再是百貨,而是專門店,必須迎合特定的客戶群,深挖他們的消費力,逆流而上。現在問我:以後還會有百貨公司嗎?還會有,不過要有特色。

作者:王浵世

第一代北上銀行家,曾為滙豐中國業務總裁、民生銀行最高領導人,有廿載北上管理經驗,現在退而不休,轉戰民企,拓展視野,闖事業另一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