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541.42
    +148.58 (+0.91%)
     
  • 國指

    5,810.79
    +82.66 (+1.44%)
     
  • 上證綜指

    3,010.66
    +17.52 (+0.59%)
     
  • 道指

    39,748.00
    -12.08 (-0.03%)
     
  • 標普 500

    5,253.62
    +5.13 (+0.10%)
     
  • 納指

    16,394.79
    -4.73 (-0.03%)
     
  • Vix指數

    13.01
    +0.23 (+1.80%)
     
  • 富時100

    7,975.22
    +43.24 (+0.55%)
     
  • 紐約期油

    82.62
    +1.27 (+1.56%)
     
  • 金價

    2,236.10
    +23.40 (+1.06%)
     
  • 美元

    7.8251
    +0.0021 (+0.03%)
     
  • 人民幣

    0.9230
    -0.0002 (-0.02%)
     
  • 日圓

    0.0515
    +0.0000 (+0.02%)
     
  • 歐元

    8.4473
    -0.0218 (-0.26%)
     
  • Bitcoin

    71,319.73
    +1,926.32 (+2.78%)
     
  • CMC Crypto 200

    885.54
    0.00 (0.00%)
     

【王師傅周記】銀行表現不應只看不良率(王浵世)

從過去到現在,看內地銀行的表現,重點總放在不良率上。其實細看這幾年的不良率,就算有變動也不過是微調,不值得大驚小怪。

由於內地銀行的基數大,不良率升高一點點,很可能是幾百億的潛在損失。大家關注無可厚非,但不要獨沽一味,只看不良率來判斷銀行表現。其實還有其他的指標可以提供綫索,讓人看出銀行的整體表現如何。

投資銀行股不單靠指標

講到數據,有不少人會看資本充足率、資產回報率以及資本回報率。這3項指標都很重要,但是過去幾年的數據並沒有明顯的變化,一般銀行的情況都差不多︰資本充足率達標,資產回報率偏低但是穩定,資本回報有改善但是不算理想。為甚麼有投資者願意持有銀行股呢?

有幾個原因︰第一,看前景。銀行是經濟發展的寒暑表,經濟好,銀行好。只要內地的經濟保持穩定增長,銀行業績就不會差;第二,看名氣。現在世界上銀行的排名,我們這幾年一直名列前茅,投資者持有銀行股等同買名牌貨品,質量一定好,不會有錯。第三,看替補。銀行股沒有替補性,不買銀行,投資者就像少掉一塊壓陣的基石。第四,看穩健。只要銀行穩步發展,一進一出賺利差,業績不會太差。

以前有一個數據蠻好用的,這幾年給監管單位取消了,就是銀行的貸款跟存款的比較,簡稱貸存比。過去的監管指標是75%,意思說貸款的數目不能超越存款的75%,這也是為了銀行穩健經營而設定的原則。後來取消,表面上因為有「多餘」存款不借出去,賺不了利息多可惜。當然從穩健經營的角度來看,經常超越這項指標,就是過於勇猛。

廣告

還有一個數字,投資者可以用來衡量銀行是否管理妥善,那就是開支與收入的比較,這個數字重要。賺多少,花多少,一定要前者大、後者小。監管單位曾經給過銀行指導數字,不要超過45%。我覺得這是管理是否到位的問題,管理妥善,成本嚴控,業績亮麗。所以投資者可以看這個數字,就可以知道管理是否到位。

人才資源反映長遠表現

有些數字不容易看得到,也是跟管理有關的數字,卻不是監管要求公開的數字,那就是人均費用。可以分為好幾種,例如人均工資,也可以是人均費用。甚至可以再細化,把人均培訓費用,人均出差費等等都說清楚。對投資者來說,人均培訓費可以看出銀行願意投入多少提升員工水平。目前不少銀行對培訓這類長期投入興趣不大,因為隨時影響收入,對業績不利。其實,短視沒有好結果,有些銀行目前正承受當年投入培訓不足的苦果,員工質素不足以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

另外一個數字就是高低工資比,當年有個說法︰最高的工資不該超越最低的工資100倍。或許是因為近年來最高的工資積極上調,遠遠高出100倍,不想公開這個數字。或許有人會說,這個數字在內地有用,在其他市場不合用,因為最高領導帶來的效益絕對不只100倍,是對是錯?我不敢說。一句話,要讓投資者看清楚銀行的表現,不能只看不良率,還有其他數據更關鍵。

作者:王浵世

第一代北上銀行家,曾為匯豐中國業務總裁、民生銀行最高領導人,有廿載北上管理經驗,現在退而不休,轉戰民企,拓展視野,闖事業另一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