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57 分鐘 開市
  • 恒指

    17,201.27
    +372.34 (+2.21%)
     
  • 國指

    6,100.22
    +145.60 (+2.45%)
     
  • 上證綜指

    3,044.82
    +22.84 (+0.76%)
     
  • 道指

    38,460.92
    -42.77 (-0.11%)
     
  • 標普 500

    5,071.63
    +1.08 (+0.02%)
     
  • 納指

    15,712.75
    +16.11 (+0.10%)
     
  • Vix指數

    15.97
    +0.28 (+1.78%)
     
  • 富時100

    8,040.38
    -4.43 (-0.06%)
     
  • 紐約期油

    82.73
    -0.08 (-0.10%)
     
  • 金價

    2,329.90
    -8.50 (-0.36%)
     
  • 美元

    7.8297
    -0.0012 (-0.02%)
     
  • 人民幣

    0.9247
    0.0000 (0.00%)
     
  • 日圓

    0.0502
    -0.0000 (-0.06%)
     
  • 歐元

    8.3779
    +0.0022 (+0.03%)
     
  • Bitcoin

    64,588.56
    -1,947.68 (-2.93%)
     
  • CMC Crypto 200

    1,389.93
    -34.17 (-2.40%)
     

【理財個案】財務自由的最基本條件是⋯(鄺翠玲)

個案主角:李先生,26歲,月入3萬元,另加每年3萬元花紅

理財目標:想在6年內買600-700萬元之住宅,終極目標是達致財務自由,並想知道在加息情況下應如何投資

李先生(26歲)有以下目標/疑問:

(1)希望於32歲前(6年內)能購買600-700萬元的物業作自住,首筆費用需預留多少?那種按揭計劃/成數最合適?

(2)利用現有現金作適當投資以保本及增值,本身風險承受能力只是低至中,偏向投資公用股(如電煤業、鐵路、房地產等),唯2017年美國將逐步加息,對於目前新局勢應如何穩中求勝?

(3)長遠理財策略應如何制定,以達到財務自由的階段? 讓我們先看看李先生的財政狀況:

註1:年終花紅可作交稅儲備

註2:不計算人壽保險的1.8萬元現金價值

首先談談置業目標,假設6年後情況不變及樓價為600萬元,筆者建議李先生可使用7成按揭,首期及相關費用約204萬元,每月供款約16,000元。根據壓力測試要求,最低月薪約39,000元,相對現時入息,即每年需有平均5%的加薪,相信難度不大,也可演化成對事業的目標!現時李先生每月盈餘有近2萬元,若循序漸進及不過度消費,相信日後供樓開支亦可應付。

至於他需累積多少資產才能完置業夢呢?除了那204萬元首期,他還需預留6-9個月開支在銀行戶口作「安全網」。換句話說,現時他需留約6萬元在銀行,然後可用現金86萬元作投資增值(現時的基金及iBond可繼續持有)。至於每月近2萬元的盈餘,筆者建議李先生可採用「月供」方法,利用平均成本法減低風險;由於風險承受能力較低,可選擇環球已發展地區股票基金。至於每月投放之金額,可考慮為盈餘之80%(即約15,000元)。假設每年平均年回報5%,6年後這部份可滾存至約126萬元。

廣告

至於將現有資金作投資,李先生提及幾個行業板塊:電煤、鐵路、房地產等。由於這些板塊的港股為數不少,房地產亦可分為發展商、收租為主的企業、房地產信託基金幾大範圍,在決定投資個別股票前,李先生應考慮企業的業務特性(如:競爭優勢、未來路向前景、業務組合、管理層質素)和政策配合等,過往派息紀錄亦具參考性,但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進入加息周期,投資者應增持股票比重,建議增持環球已發展地區藍籌股債混合基金(如60:40比例),亦可減低只投資港股的單一市場風險。

假設每年平均回報5%,90萬元的資產(86萬元現金及現時之4.5萬元基金)在6年後可滾存至約120萬元,連同每月儲蓄部份及原有iBond,李先生的總資產(不計安全網部分)共約252萬元,料可應付買樓開支。不過李先生需留意,這筆錢在置業、裝修後將所剩無幾,而且因要供樓,盈餘將大減,所以李先生可考慮在每年增薪時增加儲蓄額,以增強本身財力。

財務自由可解讀為「不為五斗米而折腰」的現代版,可選擇自己喜愛的工作、生活、甚至提早退休!若能早置業,李先生擁有極大優勢可早一步作退休策劃:建議增購一些可提供長線穩定入息的工具,如投資物業或年金保險,這兩方案各有優處,李先生可先購年金保險,因首發的時間、條件較具彈性,日後待時機成熟(彈藥、政策配合等)時才考慮買樓收租。

美聯金融集團高級副總裁 鄺翠玲 CFPCM

(本欄所有個案均為真實個案,讀者如有理財問題欲請教專業顧問,可電郵至yfin_wealt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