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收市,收市時間:9 分鐘
  • 恒指

    16,818.32
    +306.63 (+1.86%)
     
  • 國指

    5,949.06
    +117.80 (+2.02%)
     
  • 上證綜指

    3,021.98
    -22.62 (-0.74%)
     
  • 滬深300

    3,506.22
    -24.68 (-0.70%)
     
  • 美元

    7.8370
    +0.0013 (+0.02%)
     
  • 人民幣

    0.9241
    +0.0003 (+0.03%)
     
  • 道指

    38,239.98
    +253.58 (+0.67%)
     
  • 標普 500

    5,010.60
    +43.37 (+0.87%)
     
  • 納指

    15,451.31
    +169.30 (+1.11%)
     
  • 日圓

    0.0504
    +0.0000 (+0.04%)
     
  • 歐元

    8.3664
    +0.0204 (+0.24%)
     
  • 英鎊

    9.6890
    +0.0140 (+0.14%)
     
  • 紐約期油

    82.40
    +0.50 (+0.61%)
     
  • 金價

    2,323.80
    -22.60 (-0.96%)
     
  • Bitcoin

    66,137.62
    +78.29 (+0.12%)
     
  • CMC Crypto 200

    1,393.60
    -21.16 (-1.50%)
     

【置業安居】買樓勝買股?(曾淵滄)

有人把過去十年的中原城市指數與恒生指數的升跌幅度作比較,得到的結論是買股票真慘,投資10年得到的是負回報;10年前恒生指數32000點,目前只有25000點,但是10年前中原城市指數不足80點,如今155點,升足1倍。不單恒指如此,如果與恒指中的地產分類指數來比較,情況也是一樣,即過去10年,樓價升而恒生地產分類指數跌。

股樓漲幅相距可甚遠

這個比較帶來一個有趣的問題,地產商如果在10年前預知樓價會上漲1倍,不如把建好的樓收起來不賣,收到今日才賣。那麼,該地產商的股價是不是也會比10年前高1倍而不是倒跌?

上述的比較是不正確的,我們不能只是以過去某一個特定的日子與今日比較,10年前是股市旺盛期,恒指創歷史新高,比更早10年的1997年比較,恒指升幅達1倍,而2007年中原城市指數與1997年比較,則是倒跌的。

簡而言之,1997年至2007年這段時間,恒指上升1倍,而中原地產指數下跌25%;從2007年到2017年,則變成恒指下跌22%而中原城市指數上升1倍。為甚麼不同時段,股價樓價的漲幅跌幅差得這麼遠?理由是地產公司的股價並不完全反映地產公司的淨資產值。

股價難真實反映價值

在股市旺盛時,每股的股價是超過其淨資產值,相對地在股市淡靜時,地產股的股價往往較其資產淨值低許多,經常是只有五折、六折。換言之,若地產公司手上的資產淨值有1,000億元,股價所反映的市值可能只有500億、600億元。

這也是說,目前恒生指數之所以比2007年低,不是這些上市公司的資產淨值下跌了,亦不是因為上市企業的賺錢能力比2007年差,而是因為2007年股市旺熱,股價被炒高至比其每股的股產值還高。

廣告

今日則相反,股價遠比每股的資產值低,今日不少地產股的股價只是資產值的一半。換言之,如果2007年有地產商預測到今日樓價會比當年高1倍而收起樓房不賣,不見得其股價就能比2007年上升1倍。

如果我們再換個比較的年期,以1997年至2017年的20年來比較,1997年至2007年,恒生指數上升60%而中原城市指數上升55%,股價升幅又比樓價升幅多一點點。因為股價有時會高於上市企業的資產值,有時又會低於資產值,因此就出現了所謂價值投資法,價值投資法的基本原理是趁股價低於資產值時買入,等到股價高於資產值時賣掉。

作者:曾淵滄

中原城市指數創辦人之一,現為財經評論員,熟悉本港樓市走勢與經濟的關係,憑創立中原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