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541.42
    +148.58 (+0.91%)
     
  • 國指

    5,810.79
    +82.66 (+1.44%)
     
  • 上證綜指

    3,041.17
    +30.50 (+1.01%)
     
  • 滬深300

    3,537.48
    +16.52 (+0.47%)
     
  • 美元

    7.8258
    +0.0002 (+0.00%)
     
  • 人民幣

    0.9223
    -0.0005 (-0.05%)
     
  • 道指

    39,807.37
    +47.29 (+0.12%)
     
  • 標普 500

    5,254.35
    +5.86 (+0.11%)
     
  • 納指

    16,379.46
    -20.06 (-0.12%)
     
  • 日圓

    0.0515
    +0.0000 (+0.02%)
     
  • 歐元

    8.4347
    -0.0059 (-0.07%)
     
  • 英鎊

    9.8790
    +0.0030 (+0.03%)
     
  • 紐約期油

    83.11
    -0.06 (-0.07%)
     
  • 金價

    2,254.80
    +16.40 (+0.73%)
     
  • Bitcoin

    69,954.89
    -613.46 (-0.87%)
     
  • CMC Crypto 200

    885.54
    0.00 (0.00%)
     

【胡思胡想】一切只因錢作怪(胡孟青)

【胡思胡想】一切只因錢作怪(胡孟青)
【胡思胡想】一切只因錢作怪(胡孟青)

300多天之前,剛踏入2017年之際,外界都對逢7必有大震盪十分警剔,皆因87、97股災都仍然叫人記憶猶新。事後孔明,更多的警剔,某程度上可能就是拖延市場泡沫形成的主因之一,更何況今時今日的宏觀及資金環境,已跟20年、30年前是截然不同。

幾年前,市場大鬧歐債危機,元兇希臘更隨時要破產。風水輪流轉,希臘10年期債息不經不覺已經跌穿4厘,回落至約3.9厘左右的超過10年低位,比內地同年期國債幾乎還是低。希臘的故事說明什麼?市場風險一切源於錢作怪,市場的問題是錢可以解決的問題,灑一堆金錢,買若干的時間,從此天下太平。而金融海嘯之後發生的一切,及處理的方法,根本就是如出一轍:用錢去買時間,再買繁榮。央行貨幣政策是過去10年的經濟復甦推手,未來接力的推手,重心可能就要輪到財政政策。包括稅改加基建。

量化寬鬆見成效

花旗引述行內數字統計,今年以來最少40項有追蹤的資產,全數都錄得正回報。對上一次各樣皆升,已要數到2003年,以過往30年來,亦只曾出現過兩次左右。資金氾濫當然是主因,但不能忽略的是,打從2008年、2009年開始實施的超寬鬆貨幣政策,推升資產價格,接近10年後的今日,似乎最終製造了相當可觀的財富效應,開始對實體經濟實現了一定程度貢獻。而這亦變相更鼓勵寬鬆成為常規政策的一種。

今年環球市場的確有好幾個多年來的紀錄;例如股債均錄得資金流入,兩者合共吸金逾8,800多億美元,以佔所管理資產規模計,接近2009年的水平。同一時間,成熟及新興股票市場均同時錄得資金正流入,對上一次已經是11年前的事。

廣告

稅改推美股長升

當然,香港投資者只會最關心股票,從正面角度看,以往數據具備一定參考指標:截至11月,今年內環球股票雖然已連續11個月未間斷有資金流入,但對上一次的最長流入周期,其實是2003年起計,可以連續36個月一直未停止流入。更甚是,幾年來一直預期的資金由債券轉移至股票其實仍未出現,假若到某一日,債券市場出現了淨外流,或是一個資金過份單邊所構成的不安訊號吧。

美林引用理柏數字,認為美國投資者近日大規模從股市減磅,可能是見頂訊號。可是,美國股市很大程度上跟環球資金流的關連系數相對有限,以今年上半年為例,行業數據顯示美股持續走資,惟美股還不斷創出新高,歸根究柢是忽略了美國企業持續回購股份所構成的動力。正因如此,一個有利美國企業調撥海外資金回國的稅改,近日不斷成為了美股長升長有的推手。在實體投資市場,資金流向往往較專家預言更具指標作用。

作者:胡孟青

獨立財經評論員,人稱青姐。從事金融業工作十餘載,先後於證券行、銀行等機構任職,近年自立門戶,以獨立身份論股市談投資,以觀點獨到、作風辛辣見稱。她對弱小散戶苦口婆心,對無良大戶卻口誅筆伐,亦為投資者所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