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828.93
    +317.24 (+1.92%)
     
  • 國指

    5,954.62
    +123.36 (+2.12%)
     
  • 上證綜指

    3,021.98
    -22.62 (-0.74%)
     
  • 道指

    38,239.98
    +253.58 (+0.67%)
     
  • 標普 500

    5,010.60
    +43.37 (+0.87%)
     
  • 納指

    15,451.31
    +169.30 (+1.11%)
     
  • Vix指數

    16.73
    -0.21 (-1.24%)
     
  • 富時100

    8,052.39
    +28.52 (+0.36%)
     
  • 紐約期油

    81.94
    +0.04 (+0.05%)
     
  • 金價

    2,312.80
    -33.60 (-1.43%)
     
  • 美元

    7.8365
    +0.0008 (+0.01%)
     
  • 人民幣

    0.9242
    +0.0004 (+0.04%)
     
  • 日圓

    0.0504
    +0.0000 (+0.04%)
     
  • 歐元

    8.3512
    +0.0052 (+0.06%)
     
  • Bitcoin

    66,135.95
    +91.13 (+0.14%)
     
  • CMC Crypto 200

    1,421.47
    +6.72 (+0.48%)
     

【胡思胡想】廿年(胡孟青)

彭博一篇文章,比較了本港主要行業在20年來的變化。譬如傳媒,不論大台及英文大報,已由中資控制。流動電信業務方面,當年是萬眾,現在的中移動(00941)用戶佔有率就更大。至於土地市場,按彭博統計,1997年近八成土地仍然是本地傳統華資奪得,惟今年截至6月1日為止,中資奪地佔比近百分之一百。更標誌重大變化的是新股保薦人的排名,20年前頭五大為匯豐、大摩、美林、巴克萊及百富勤,20年後的今日,五甲已全數由中資投行包攬。

主權回歸之後,按彭博理解,現在是中資企業亦一併接管了本港,此情此景似乎沒有太多人會異議。知情識趣者,當然認為大勢所趨,可喜可賀,但更多也許是慨歎時不與我。有留意的話,20年前左右,很多本港主要行業經營者,因為政權行將易手,主動尋求政治保險;國泰(00293)、香港電訊(06823),以至回歸前幾個月的中電(00002),都先後拉攏中信(00267)成為主要股東。

各行業全面靠攏中資

到現在,本港多個行業中資主導愈來愈大的情況下,反而是內地資金更進一步主動。白一點,由當年本港英資或華資主要行業企業,沒有中資股東會覺得不安全,變而成為中資公司想繼續增加本港各行業支配能力,才會覺得安全。

內地資金在港滲透及活動不斷加強,純粹是在商言商,而並非當局所想,不得而知。但以電信行業為例,頻譜分配政策明顯是為預留中資公司。就算近日熱傳的國泰二度染紅,基於機場三跑,本港有更多航班及航線可以開拓,最受惠者就是國泰,但航道問題,任何新增航班都大概要跟內地民航總局商討,將幾樣事情年拉上一起的話,內地資金要再增強本港航空業控制,未必是憑空想像。

廣告

洪水就是力量,資金就是影響力,撇除個人情感,對於中資主導,似乎要本着一個自我開脫的心態:不資英資、港資或中資,只要能為港人提供價廉物美好質素,就是好資金。德銀早前揚言,高樓價、購買力及人口老化問題,兩年後僅僅不足12%本港家庭有能力買樓。如果以此推斷,豈非意味將來逾八成新盤買家皆非港人?中資要取悅本港很簡單,如果價廉物美一定奏效的話,她們之前高價投得的住宅地,倒可以自發形式,向本港居民提供最大優惠。

作者:胡孟青

獨立財經評論員,人稱青姐。從事金融業工作十餘載,先後於證券行、銀行等機構任職,近年自立門戶,以獨立身份論股市談投資,以觀點獨到、作風辛辣見稱。她對弱小散戶苦口婆心,對無良大戶卻口誅筆伐,亦為投資者所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