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1 小時 24 分鐘 開市
  • 恒指

    16,828.93
    +317.24 (+1.92%)
     
  • 國指

    5,954.62
    +123.36 (+2.12%)
     
  • 上證綜指

    3,021.98
    -22.62 (-0.74%)
     
  • 道指

    38,503.69
    +263.71 (+0.69%)
     
  • 標普 500

    5,070.55
    +59.95 (+1.20%)
     
  • 納指

    15,696.64
    +245.33 (+1.59%)
     
  • Vix指數

    15.69
    -1.25 (-7.38%)
     
  • 富時100

    8,044.81
    +20.94 (+0.26%)
     
  • 紐約期油

    83.46
    +0.10 (+0.12%)
     
  • 金價

    2,337.10
    -5.00 (-0.21%)
     
  • 美元

    7.8341
    -0.0002 (-0.00%)
     
  • 人民幣

    0.9242
    0.0000 (0.00%)
     
  • 日圓

    0.0504
    +0.0000 (+0.02%)
     
  • 歐元

    8.3832
    +0.0003 (+0.00%)
     
  • Bitcoin

    66,530.80
    -274.17 (-0.41%)
     
  • CMC Crypto 200

    1,428.98
    +14.22 (+1.00%)
     

【胡思胡想】科技之成 人類之敗 (胡孟青)

馬雲接受外媒訪問時指,未來30年內全球必然巨變,屆時人類每日可能只需工作4小時,每周工作天數可能更少。馬雲此番話雖然豪言壯語,但有其值得思考之處,事關科技進步、網絡化的時代只會繼續推進,人類得益的另一面,總會有另一群人要付出成本。

網絡普及,所有實體經濟及日常生活,都幾乎會走向網絡化及虛擬世界:貨幣的最終是沒有貨幣、交易以至購物已愈來愈少人與人的接觸、經濟已沒有實體可言。一切都可以透過按鈕或輕觸完成,甚至更加先進,足不出戶,人會否變得更加個體,更加寂寞?

智能革命有喜有悲

比起2000年,科技巨頭現時的盈利及現金都隨時比一個實體經濟國家要高。同行之間的比拼不是盈利、收購,而是研發,搞些石破天驚的研究出來,就是明天的大贏家。的確,網絡發展已具備規模,剩下來全球聚焦的,就是人工智能的應用。外國已經有很多文章分析及探討到,未來20至50年,到底還有那些需要用人類勞動力的工作,而不會被人工智能取代。

因此,馬雲說得對,往後30年的全球人工智能大革命,既是精彩,亦是痛苦。現時的社會支柱,即30至50歲的人,到人工智能及機械人化的年代,已屆退休之時,影響可說是有限。新一代就不同了,再在回憶隧道內糾纏,主修一些三四十年以來都是熱門的科目,以往可以成材,將來恐怕會遺憾。

馬雲雖然一派關注口吻,但說穿了,不論阿里巴巴、騰訊(00700)、Google、亞馬遜,手執大量數據及個人行為模式,其實是得了半邊天下。以前,石油是實貴資源,現在坐擁愈多個人數據才是重大寶藏。資源巨股已經不再是油股、鐵礦石公司,科技股才是資源股。

廣告

進步衍生人類矛盾

任何新事物的形成,往往是會由一個極端,走向另一極端,最終結局某程度上就是一個自我破壞。科技、人工智能、種種實體置入於虛擬的發展,會否亦因為爭相競逐的過程當中,發展至一個原本不願意出現的情況,造成了自我破壞?即使全球人口老化、生育率下降,人類仍然會存在,但幾十年後,若果凡事都由人工智能代勞,人類的存在又是為了甚麼?人類在這地球上的定位又將會如何?

在不斷高談推動高新科技之同時,各持份者的重任既要研發、亦可能要同時顧及將來人類的存在問題。馬雲說,對一些人來說,未來是會很痛苦,這可能是局限於經濟與工作,但對一眾人類而言,寂寞、沒有感情、既存在但沒有真正存在價值,是比沒有工作更加之痛苦,我們將變成victims of our own success。

作者:胡孟青

獨立財經評論員,人稱青姐。從事金融業工作十餘載,先後於證券行、銀行等機構任職,近年自立門戶,以獨立身份論股市談投資,以觀點獨到、作風辛辣見稱。她對弱小散戶苦口婆心,對無良大戶卻口誅筆伐,亦為投資者所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