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6 小時 16 分鐘 開市
  • 恒指

    17,201.27
    +372.34 (+2.21%)
     
  • 國指

    6,100.22
    +145.60 (+2.45%)
     
  • 上證綜指

    3,044.82
    +22.84 (+0.76%)
     
  • 道指

    38,442.98
    -60.71 (-0.16%)
     
  • 標普 500

    5,067.97
    -2.58 (-0.05%)
     
  • 納指

    15,698.26
    +1.62 (+0.01%)
     
  • Vix指數

    16.04
    +0.35 (+2.23%)
     
  • 富時100

    8,040.38
    -4.43 (-0.06%)
     
  • 紐約期油

    82.85
    -0.51 (-0.61%)
     
  • 金價

    2,333.60
    -8.50 (-0.36%)
     
  • 美元

    7.8313
    -0.0030 (-0.04%)
     
  • 人民幣

    0.9247
    +0.0005 (+0.05%)
     
  • 日圓

    0.0502
    -0.0002 (-0.32%)
     
  • 歐元

    8.3813
    -0.0016 (-0.02%)
     
  • Bitcoin

    64,141.41
    -2,584.78 (-3.87%)
     
  • CMC Crypto 200

    1,386.79
    -37.31 (-2.62%)
     

【胡思胡想】遊走於過鬆與過緊之間(胡孟青)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副總裁朱民說,全球股票市場某程度上都是賭政策,中國如是,美國也一樣,甚至乎比A股更加厲害。君不見,美股道指由19000炒上至21000點樓上,來來去去口中不離都只是特朗普政策?

政策已經成為市場養份,雖不認同賭仔不能再視若無睹。可是,政策可以炒,但要炒得靈活,做個醒目及靈活的政策狂熱份子,否則的話,不能自拔,一手好牌也會隨時淪為高位蟹貨了。

供給側 醜婦終須見家翁

在供給側主調前提下,資源股紅極一時,鋼鐵、煤炭及水泥,受歡迎程度直逼煎釀三寶。但為甚麼減產能、提升過剩行業效率全速前進的情況下,資源類三寶反過來持續落後,以鞍鋼及馬鋼為例,不經不覺已經較3月時高位累積回調了一成半及一成不等。

有政策,有推行,為甚麼對股價提升作用卻不能持續?須知,宏觀政策的推行,好一段時間之後,就會令投資者更留意宏觀經濟的運行情況,而非再執着於政策本身的情況。以資源行業為例,內地商品期貨倒下跌了不少,外圍價格亦都一樣,更更重要的指標之一是官方的PMI細分部分,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已經連跌5個月,最新一個月份更回落至49.5的榮枯分界線以下,無疑是國際商品價格進一步回落的預示。

去槓桿 內銀股好易揀

供給側的股份催化效應淡出,反過來是去槓桿政策的接力。人人說去槓桿不利,但不論保險、內銀股卻因為去槓桿成為了上升力場。更強的監管,反而成為大型保險股不斷被大行推介的主打,說穿了,瓦解資金錯配問題,打壓追收益產品,其實是對大型機構政策傾斜的表現。同樣,內銀股之升勢,集中的都是大型內銀及招行,等收息無疑是一個因素,但只要細心查閱內銀首季財務報表的話,股價表現愈好的內銀,大部分都是首季存款按年升幅較高的幾家。內地的市場利率持續高企,債息、同業拆息、同業存單利率持續向上,存款多寡成為了銀行的養份,存款基礎愈大,息差收入有優勢,尤其在監管整頓下,銀行收費業務可能有所制肘,分析內銀股比之前反而變得更為簡單。

廣告

人民銀行前副行長、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長兼院長吳曉靈說得好,去槓桿不是要一次降至零,影子銀行的存在性也不能完全排除。可是,她沒有說的是,監管滯後於市場發展時,監管的整頓一旦出現,往往就會嘗試超前於市場,從而令到市場一時之間承受不來。

認識市場,才會有點到即止、能收能放的監管政策,但現實是,中國不能、其它市場也不能,所以到頭來出現的是徘徊於過緊及過鬆的政策,而且將會不斷重複發生。

作者:胡孟青

獨立財經評論員,人稱青姐。從事金融業工作十餘載,先後於證券行、銀行等機構任職,近年自立門戶,以獨立身份論股市談投資,以觀點獨到、作風辛辣見稱。她對弱小散戶苦口婆心,對無良大戶卻口誅筆伐,亦為投資者所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