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224.14
    -161.73 (-0.99%)
     
  • 國指

    5,746.61
    -57.25 (-0.99%)
     
  • 上證綜指

    3,065.26
    -8.96 (-0.29%)
     
  • 滬深300

    3,541.66
    -28.14 (-0.79%)
     
  • 美元

    7.8333
    +0.0020 (+0.03%)
     
  • 人民幣

    0.9238
    +0.0001 (+0.01%)
     
  • 道指

    37,962.55
    +187.17 (+0.50%)
     
  • 標普 500

    5,015.26
    +4.14 (+0.08%)
     
  • 納指

    15,556.48
    -45.02 (-0.29%)
     
  • 日圓

    0.0504
    +0.0000 (+0.06%)
     
  • 歐元

    8.3577
    +0.0233 (+0.28%)
     
  • 英鎊

    9.7610
    +0.0220 (+0.23%)
     
  • 紐約期油

    83.00
    +0.27 (+0.33%)
     
  • 金價

    2,400.30
    +2.30 (+0.10%)
     
  • Bitcoin

    64,898.95
    +2,489.77 (+3.99%)
     
  • CMC Crypto 200

    1,330.76
    +18.13 (+1.40%)
     

【荷馬學人集】互聯網金融成時代潮流 (黃元山)

【荷馬學人集】互聯網金融成時代潮流 (黃元山)
【荷馬學人集】互聯網金融成時代潮流 (黃元山)

互聯網金融創新已是全球不可阻擋的時代變革,而過去十多年來,中國內地的金融科技公司發展一日千里,騰訊控股(00700)及阿里巴巴(BABA-US)恰好利用內地尚無嚴厲監管及法規的背景下,成功實踐金融創新的最大自由度,並在各種科技、互聯網及大數據等引擎下,創造出巨大規模的新式互聯網商業模式網絡。

政府調控金融風險

回看內地最深入民心的應用程式,騰訊的微訊,阿里巴巴的支付寶,它們都在用戶及技術能力基礎方面,成功把金融業務之可行性推至高峰,讓個人能在彈指之間進行任何投資行為,例如付款購物、申請貸款、隨時隨地打車、發送短訊給朋友等。但凡事兩面看,這些活動便利性隨之而來的後果是「點對點網絡貸款」(P2P)所引發的數萬億人民幣貸款金額,背後幾乎無任何監管,引致市場擔心下個金融危機隨時爆發。

而近期政府高層放話警告過度放貸的危險性,並且強調要控制金融安全的風險,於是內地政府開始積極利用信息及數據、社會控制及權力等技術,提出實體措施升級監管互聯網金融,希望減輕中國經濟對信貸活動的過度依賴,這些監管措施亦已影響不少金融創新產品,例如電子支付、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首次代幣發行(ICO)等。

互聯網金融大勢所趨

筆者明白政府監管的原意,像支付寶和財付通(Tenpay)這類型的第三方支付營運商封閉式運作,個人從傳統銀行帳戶轉存資金至互聯網上的帳戶,然後在此網絡銀行內自由轉移資金;起碼最初的時候,傳統銀行都不能看到這些交易,這其實也意味著內地政府無辦法掌握客戶的資料及數據。從金融角度看,第三方支付模式勢必影響傳統銀行的穩定性,以及帶來取代性的威脅;而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預測,今年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將超過100萬億人民幣,市場潛力與效益龐大,亦不難看出政府的措施可能都是進行收編管理的第一步。

廣告

然而,時代潮流如洪水猛獸,互聯網金融是大勢所趨,筆者認為內地政府加強監管能夠解決當中金融弊端,打擊「偽互金」產品,防止合法壟斷問題,保障社會及投資者風險,提升整個市場的健康環境,讓各個參與者(例如發展緩慢的銀行)都有機會迎頭趕上;但政府亦要深思熟慮激烈推行緊縮措施所引致的市場反彈,或對經濟增長帶來負面影響。

作者:黃元山

曾任職不同投行十多年,長駐紐約和倫敦,官拜屬管理層的董事總經理(Managing Director),主管信貸債劵衍生部門,獲耶魯大學碩士及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士。現為中大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科學碩士課程兼任講師、公益金預算及分配委員會委員。與一位好友自稱「荷馬學人」,論盡經濟金融的軼事和奇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