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當道的世代,塑膠往往被視為萬惡之物,要「趕盡殺絕」。不過,若然用得其所, 讓其重用再生,塑膠是能與人類和平共處。屈臣氏蒸餾水作為香港第一個採用100%rPET塑膠做膠樽的品牌, 一直帶領不斷思考如何在生意及保護生態環境之間取得平衡。屈臣氏實業 - 業務戰略及策劃總監蕭健敏:「我經常抱著『你啱,我亦無錯』的思維,要減少用塑膠絕對正確,但我用膠樽亦無錯,只要肯行多一步,思考更有效的方法,問題自然可以解決。」
屈臣氏2015年推全港首批「再生樽」
近年香港推行一浪又一浪的走塑行動,從膠袋、膠餐、膠飲管,總之有膠就不能留低。不過,塑膠仍然是現代生活中可或缺的原料之一,與其「趕盡殺絕」,不如找個方法令塑膠重生。
早於2015起,屈臣氏推出全港首批「再生樽」,採用100% rPET(Recycled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環保物料製造,將回收的PET塑膠分類重塑,令膠樽可以無限再生。要用上rPET,生產成本上升屬公開的秘密。蕭健敏坦言,利用重用物料做膠樽,價貴較原始材料高約10%,而按屈臣氏的生產規模去計算,實際金額當然亦不少,在商言商,成本上升,是任何一個商家都不願意面對的事。不過,蕭健敏指出,其實只要rPET的生產大到某一個規模,生產成本就自然會降下去,所以若大家都不想多付成本而拒絕用重用物料,大家不肯踏出第一步,就只會形成惡性循環,令rPET生產不能規模化,環保就不能成事。
除了rPET之外,屈臣氏在過去十年,不斷有新的點子,讓飲品行業可持續發展。除了水樽的招紙亦轉用rPET物料,以減少使用PVC之外,其招紙突破性地採用了易撕的設計,方便消費者在回收前膠樽前,輕輕一摵,就可以撕走招紙,回收時可以將招紙及膠樽分開處理,分類回收更容易,亦增加塑膠回收的成效。
推易撕招紙 微細位更要重視
一些旁人眼中屬微不足道的「細位」,卻成為屈臣氏的重視的環節之一。「記得十年前我到日本旅行,發現差不多所有膠樽都有這個易撕招紙設計,令回收分類更方便,但香港居然是完全沒有這類設計,所以我們就決定要做第一個。我不是純粹見到別人做就去抄襲,我會問點解?點解日本會有這個想法,而我們就沒有,是一個文化及思維的問題,值得深入思考。」蕭健敏指出,很多公司在制定ESG策略時,都認為做的話,就要做人人都注意的大動作,但他從推行ESG的路上慢慢發現,就是那些看來不重要的細節位,大眾反而更受落,亦令公司的ESG文化更能根深蒂固的發展。
除了環保物料,在回收上屈臣氏蒸餾水亦下了不少苦功,2019年該公司成為香港首家推出自行研發的RVM(Reverse Vending Machine)智能膠樽回收機的公司,同年又推出智能斟水機,透過回贈及禮品獎賞功能,鼓勵為市民回收意膠樽及減少用膠樽使用。
環保不等於燒錢 成未來增長動力
「我之前經營學習中心,我教學生,每個人都是獨特的,要去尋找自己嘅天命, 了解自己長處短處,了解自己的限制,然後你便發掘出自己能對社會作那些貢獻,所以替集團訂立ESG策略時,都是建基這個立論,做自己最強的部分。」
蕭健敏笑言,大家經常假設,推行環保就一定要花大錢,甚至是蝕錢的行為,但其實不是絕對,環保都可以創出出價值,屈臣氏的斟水機就正正有盈利,「用一個新的視覺去做生意,創意可以解決觀念上的衝突,在環保上的研發,其實是能帶來未來的盈利增長。」蕭健敏認為,ESG不能孤軍作戰,就算屈臣氏在可持續發展上做到最好,但始終是一個個體,力量有限,重點是要整個業界、政府及上下游的配合,才能有強大的ESG生能環境,只要大家背後都有利益的誘因,才能建做出一個成功的循環經濟,絕不是「市僧」,而是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