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541.42
    +148.58 (+0.91%)
     
  • 國指

    5,810.79
    +82.66 (+1.44%)
     
  • 上證綜指

    3,010.66
    +17.52 (+0.59%)
     
  • 滬深300

    3,520.96
    +18.18 (+0.52%)
     
  • 美元

    7.8264
    +0.0033 (+0.04%)
     
  • 人民幣

    0.9228
    -0.0004 (-0.04%)
     
  • 道指

    39,807.37
    +47.29 (+0.12%)
     
  • 標普 500

    5,254.35
    +5.86 (+0.11%)
     
  • 納指

    16,379.46
    -20.06 (-0.12%)
     
  • 日圓

    0.0514
    -0.0000 (-0.04%)
     
  • 歐元

    8.4413
    -0.0279 (-0.33%)
     
  • 英鎊

    9.8740
    -0.0110 (-0.11%)
     
  • 紐約期油

    83.00
    +1.65 (+2.03%)
     
  • 金價

    2,241.80
    +29.10 (+1.32%)
     
  • Bitcoin

    70,701.88
    +1,803.35 (+2.62%)
     
  • CMC Crypto 200

    885.54
    0.00 (0.00%)
     

【趣遊樓市】高位推出置業資助尤如抱薪救火(脫苦海)

特首林鄭月娥下月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將會提出港人首次置業上車盤政策細節,據悉為增加供應量,政府有意與發展商合作,以補地價折扣作誘因,交換發展商將部份建成單位用作首置上車盤。

至於定價方面,會按申請家庭的負擔能力釐定,售價或較居屋更便宜,約為市價的一半,並且會因地區不同而出現差異,新界區與市區的售價不同,需思考訂立售價差距的準則。

申請資格只設入息上限,不設下限,亦不會有年齡限制,身兼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及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認為「設立愈多界綫,會出現愈多漏洞。」但轉售限制則會較居屋嚴謹,有機會只能賣回予政府,日後即使樓價升,業主亦不能享受轉售利益。

雖然具體的細節要待施政報告才會公布,但從上面放風的資料,大概可以知道是希望以政策使用發展商手上的土地來興建,建成後售價是市價的一半,卻不容許買入者能夠從樓價升值處獲利,其實變相就是一間要龐大押金的公屋,買家要另外向銀行支付按揭的利息。

所以現時已有輿論認為,政府應該再次考慮推出置業資助計劃,直接借錢或提供津貼供給到私人市場買樓。其實任何政策都應該先去看最終的政策目的,港人首次置業上車盤其中一個好處是可以動用到發展商的土地,從實質數據上增加土地的供應,這方面是可取的。可是如果將這個政策視為幫助某些市民置業,副作用卻是令到一些沒有能力以市價自行置業的人買樓,變相增加了住宅的需求,其實是與減慢樓價升幅甚至壓抑樓價的政策目標是自相矛盾的。

至於要求政府直接撥款或借貸資助買樓,更是無異於抱薪救火:火未救到,救火的人已被火燒死。現時樓價高企並不是香港獨有的現象,而是全球各主要城市均面對的問題,只是由於香港在過去二十年沒有填海發展新市鎮,即使已上馬的也面對各種問題,如新界東北被某些界別反對,東涌進一步填海被某些派別拉布導致未能撥款,洪水橋新市鎮、元朗南發展區、新界北發展區、東大嶼都會計劃等遠水不能救近火,所以香港面對的困難又比其他城市更為嚴重。

說穿了,香港樓價高企,除了供應不足之外,世界各國爭相量化寬鬆及減息,同時沒有新產業吸引投資,才是樓升錢貶的根本原因,現時面對的最大風險是美國的縮表及加息步伐,但更深層次的是中國實體經濟已經轉佳,資金開始有正當的出路投入實體經濟,以至中國的一帶一路和美國的再工業化和發展基建,均會將資金抽走到實體經濟,還有沒有那麼多資金可以維持資產價格才是未來要面對的風險,因為資金投入了基建和製造業建設上,是很久才會回本的,到水退的時候,本來沒有能力置業的人卻在高位買了樓,這種經驗香港過去也曾經發生,只不過有些人沒有經過,另外一些人早已忘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