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 中国的消费者通胀进一步迈向零,增速连续第四个月下降,政府出台一些刺激措施以期拉动需求的努力受挫。
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1%,与接受彭博调查的经济学家预估中值相符。国家统计局周四表示,12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3%,降幅缩小,但工厂通货紧缩已延续至第27个月。
中国通缩压力挥之不去,与其他主要经济体形成鲜明对比;美联储官员提及通胀风险居高不下,且欧元区上个月通胀加速。北京方面则担心,根深蒂固的价格下跌周期可能会在更长时间内抑制家庭支出,并严重损害企业收入,从而抑制投资并导致进一步减薪和裁员。
花旗集团经济学家Ji Xinyu和Yu Xiangrong在报告中表示,内需改善是通货再膨胀的必要条件。但他们表示,其对政策的预期会切合实际。
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一个更令人鼓舞的迹象是:核心CPI(不包括波动较大的食品和燃料价格)连续第三个月上涨,同比上涨0.4%,达到7月以来的最高水准。
国家统计局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表示,12月份,消费市场运作整体平稳,但食品价格同比下降0.5%,影响整体指数。
她还表示,12月份,受部分产业进入传统生产淡季、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传导等因素影响,全国PPI环比下降。
根据彭博经济研究称,最新的通胀数据表明,GDP平减指数可能会自2023年第二季度以来连续第七个季度下降。花旗经济学家周一在一份报告中表示,该数据在2025年可能会连续第三年维持在负值,这将是自1960年代初期以来持续最久的一次。
数据公布后,中国股市跌幅缩窄,沪深300指数早些时候一度下跌0.5%,之后基本持平。
彭博經濟研究
「雖然9月底以來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但12月價格數據的疲軟表現表明,中國經濟仍停留在低速成長階段。新年伊始,進一步刺激措施的細節缺失令信心再度受到打擊,決策層需要迅速行動,落實各項支持措施,以抵禦通貨緊縮風險。」
—Eric Zhu, 經濟學家。完整報告請點擊此處
上个月,中国高层官员指出,将“大力提振消费”和刺激整体内需作为。他们承诺,在2025年利用更多的公共借贷和支出以及货币宽松政策来刺激经济。
中国将补贴更多消费品,并专门安排资金,加力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贴息。官员们周三表示,更多产品将有资格获得补贴,将支援范围进一步扩展至电子资讯和安全生产等领域。
但包括摩根士丹利的邢自强等经济学家相信,中国政府要重振经济将面临一场“漫长的战斗”。
法国兴业银行大中华区经济学家Michelle Lam说,这并不能消除通货紧缩的疑虑。Lam说,看到住房商品和服务以及医疗保健等项目普遍下跌。
对中国人民银行来说,物价上涨的步伐缓慢,可能会增加支持货币宽松的理由。在央行支持增长与减缓人民币走贬这两个目标之间可能更加扞格不入。
政府先前已表明,准备通过降息和降准来进一步放松政策,以释放资金用于放款和投资。
ING Bank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Lynn Song表示,不认为CPI的公布会成为央行进一步宽松的主要催化剂,但今年进一步降息和降准的条件本已有利,这个数据当然是锦上添花。
原文标题China’s Inflation Ends Year With Drop Near Zero Despite Stimulus
--联合报道 Lin Zhu、Betty Hou、Yujing Liu.
(增加第4、15、16段内容)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5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