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收市,收市時間:3 小時 3 分鐘
  • 恒指

    17,295.93
    +94.66 (+0.55%)
     
  • 國指

    6,129.01
    +28.79 (+0.47%)
     
  • 上證綜指

    3,049.90
    +5.07 (+0.17%)
     
  • 滬深300

    3,530.09
    +8.47 (+0.24%)
     
  • 美元

    7.8284
    -0.0025 (-0.03%)
     
  • 人民幣

    0.9252
    +0.0005 (+0.05%)
     
  • 道指

    38,460.92
    -42.77 (-0.11%)
     
  • 標普 500

    5,071.63
    +1.08 (+0.02%)
     
  • 納指

    15,712.75
    +16.11 (+0.10%)
     
  • 日圓

    0.0501
    -0.0001 (-0.30%)
     
  • 歐元

    8.3828
    +0.0071 (+0.09%)
     
  • 英鎊

    9.7580
    +0.0010 (+0.01%)
     
  • 紐約期油

    82.93
    +0.12 (+0.14%)
     
  • 金價

    2,327.00
    -11.40 (-0.49%)
     
  • Bitcoin

    64,211.70
    -2,831.98 (-4.22%)
     
  • CMC Crypto 200

    1,390.28
    -33.82 (-2.37%)
     

中國信貸市場的反彈對於華融投資者而言或許不是好兆頭

【彭博】-- 在中國一家重量級國企可能出現違約的前景讓債券投資者感到心神不寧差不多六周後,圍繞中國華融的市場動盪現已開始消退。

但是,雖然對於意圖給市場注入更多規範而不至引發金融危機的中國政府而言這是好事,但對於仍然指望政府救助以使自身免受傷害的債券投資者而言,那卻有可能是不詳的兆頭。

彭博巴克萊指數顯示,繼在市場恐慌最嚴重時觸及九個月高點後,投資級美元債的利差現已收緊,離岸垃圾債的殖利率如今也低於3月底時的水平。騰訊控股近期通過規模躋身今年頂級水平的美元債發行籌集了41.5億美元的資金,中國銀行的子公司也通過多幣種債券發行籌集了相當於23.5億美元的資金。

中國金融體系的其他壓力指標也是一樣。去年11月那種彌漫市場的公司債違約擔憂如今也不見了蹤影。從一年期銀行間同業拆借成本的下降來看,銀行相互間的借貸現也沒有什麼問題。隔夜回購利率上周降到了1.5%以下,為兩個月來首次。

一些市場觀察人士表示,這種相對的平靜有可能會增添中國政府任華融債權人蒙受損失的膽量。

「市場信號像從擴音器裡傳出來一樣響亮而清晰:中國的無債務擔保政策立場已從地方國企擴展到了大型央企,」Taimur Baig等星展銀行策略師在5月3日的一份報告中說。「市場應當了解,以華融為例的話,這些可不僅僅是老生常談。」

中國政府致力於國有企業更好更有效的運營,因此減少道德傷害現已成為其要務之一。確保讓股票和債券市場對企業的行為作出獎懲已經成了中國政府相對較新的做法。有跡象表明,這種做法現已開始奏效,國有企業已取代民營企業成了中國最大的違約源頭。

廣告

允許中國華融進行債務重組將是一個表明中國政府決心的強有力信號。雖然前董事長賴小民1月份因受賄罪而被處決,但該公司2025年到期美元債券的價格3月底時比票面價值還高出不少,現在其價格大約在80左右的水平。近期北大方正和紫光集團的違約事件也向投資者發出了進一步的警示。

一些投資者即便是在華融債券大跌後仍然堅信中國政府會為該公司提供支持。目前該公司已經及時履行了所有償債義務,並表示公司運營正常且流動性充足。中國華融一位副總裁近日曾表示,個別國際評級機構下調中國華融主體和相關債項評級這一行為,相關判斷「缺乏事實依據」、「過於悲觀。」一些市場觀察人士將此言看作了政府繼續為華融提供支持的信號。

中國銀保監會也表示華融流動性充足,然而關於該公司的未來,以及要想最終解決債務問題它的債券持有人會付出什麼樣的代價(如果有的話)目前還不是十分清楚。

原文標題China’s Credit Rebound May Spell Trouble for Huarong Investors

(新增後四段內容)

For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please visit us at bloomberg.com

Subscribe now to stay ahead with the most trusted business news source.

©2021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