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商仍背負逾7000億人幣債務!
雖然政策層面給予不小支持,但對內房來說,今年仍是償債大年。
中指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內地發展商到期債券規模為人民幣 7,703.1 億元,與上一年到期餘額超過 9,500 億元相比,減少了 19.6%,但整體規模仍處於較高水位。
其中,信用債佔 69.0%,海外債佔 31.0%,境內債務償債壓力較大。
據《21 金融圈》報導,發展商的償債高峰出現在 2021 年。根據多家機構統計,當年發展商到期債務規模達到 1.28 萬億元。分析人士指出,如果算上非標債務,總規模可能超過 2 萬億元。
到了 2022 年,發展商的公開債務到期規模終於降到 1 萬億元以下,但總額仍有 9,000 多億元。當年,市場銷售規模下滑,發展商的償債能力不增反降。
去年市場繼續降溫,雖然部分建商展延債務,但到期債務規模仍維持在 9,000 多億元的水準。
時序到了今年,隨著償債高峰期結束,以及大量債務展期,發展商的到期債務規模終於降至 7,700 億元。
債務問題的存在,大多源於階段性投資過熱。某華東發展商相關負責人表示,2020 年前,發展商的銷售目標普遍較為激進,拿地規模偏大,對資金的需求也較大。
房地產及物業企業的 IPO 熱潮,也在此時出現,很多企業上市後借了大量美元債。
這些融資也為後來的流動性壓力埋下伏筆。2021 年至 2022 年,發展商陸續出現到期債務無法償還的情況。綜合來看,這些違約的債券大多為 2020 年前的融資。
對大部分發展商來說,今年的債務壓力仍然不可小覷。某重量級發展商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公司已經停止拿地,銷售回款會儘量匯集到總部,用於償還債務。
與此同時,該企業今年還在繼續推進人員精簡、薪酬調整等降本措施。
中指研究院企業研究總監劉水表示,綜合各發展商的策略來看,債務展期、收縮投資、降本增效,是今年的主旋律。他認為,發展商的投資策略傾向於精準投資,關注收益確定性高的項目。經營策略傾向於輕重並舉,透過推動輕資產業務拓展,實現第二曲線業績持續增長。
他還表示,發展商對 2024 年銷售目標較謹慎,除越秀地產 (0123.HK) 、美的置業 (3990.HK) 外,其餘上市發展商鮮少提及具體銷售目標,說明發展商不再唯「銷售金額」論。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加快去化和回款仍是主要目標。若市場熱度不佳,不排除繼續以價換量。
更多鉅亨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