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224.14
    -161.73 (-0.99%)
     
  • 國指

    5,746.61
    -57.25 (-0.99%)
     
  • 上證綜指

    3,065.26
    -8.96 (-0.29%)
     
  • 滬深300

    3,541.66
    -28.14 (-0.79%)
     
  • 美元

    7.8333
    +0.0021 (+0.03%)
     
  • 人民幣

    0.9238
    +0.0001 (+0.01%)
     
  • 道指

    37,775.38
    +22.07 (+0.06%)
     
  • 標普 500

    5,011.12
    -11.09 (-0.22%)
     
  • 納指

    15,601.50
    -81.87 (-0.52%)
     
  • 日圓

    0.0504
    +0.0000 (+0.04%)
     
  • 歐元

    8.3556
    +0.0212 (+0.25%)
     
  • 英鎊

    9.7530
    +0.0140 (+0.14%)
     
  • 紐約期油

    82.20
    -0.53 (-0.64%)
     
  • 金價

    2,393.90
    -4.10 (-0.17%)
     
  • Bitcoin

    64,666.13
    +2,417.85 (+3.88%)
     
  • CMC Crypto 200

    1,334.09
    +21.46 (+1.66%)
     

【中環解密】CY房策被揭底牌

【中環解密】CY房策被揭底牌

金管局上周五出招對樓市加辣,針對性地收緊細價樓的按揭空間,此舉幾乎惹來一致劣評,上車客疾呼更難買樓,業主及地產界則抱怨進一步窒礙市場流通。最重要是,無論上車客、業主或投資者,都看穿政府的底牌,知道當局已「無計可施」,這亦反映特首梁振英上任兩年半以來的房策,最失敗在於未能扭轉各方持份者對樓市的上升預期。

政府增供應「冇料到」

影響樓市走勢的三大變數,分別為供應量、購買力(主要取決於宏觀經濟,尤其是就業市場)及資金成本(簡言之即美元息率)。其中,後兩項是港府所難以直接掌控的,而即使是相對能夠把握的供應量,其「見效期」亦很長,由決定調節土地供應開始,起碼4、5年後才逐漸顯現成效。此所以樓市問題這麼「難搞」,容易過猶不及,令歷屆政府都很頭痛甚至焦頭爛額。

講到底,樓市是綜合各方持份者預期的市場,現時樓價癲勢難止,反映大多數持份者對上述三個變數都「看好」,既有信心本港經濟及就業市場不會太差,亦相信美元的加息步伐不會急進;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在於經過兩年半觀察之後,大家愈來愈「批死」特區政府所謂的新增供應大計原來「冇乜料到」。

這亦難怪,皆因梁振英上任以來政治能量之低落有目共睹,作為頭號施政重點的新增土地供應屢屢碰壁,過去兩個年度的土地供應建屋量僅為1.8萬伙及2.03萬伙,遠低於當局「10年新建48萬個單位」目標所要求的水平;即使新財年(2015至16年度)估計可推出2.85萬伙土地供應,亦只屬主觀良好意願,按照往績來看,實現的可能性仍成疑。

廣告

政治能量低 未扭轉預期

前特首董建華於1997年的《施政報告》提出「八萬五」大計,即每年供應不少於8.5萬個住宅單位,被視為之後樓市死寂、負資產遍地的三大元兇之一(其餘兩項為金融風暴及沙士);換在今天,莫說八萬五,若政府能夠說服市民日後每年最少有四萬八千伙住宅供應,起碼足以把樓市預期由「大升」轉為「平穩」,偏偏梁振英連這一點都做不到。

儘管說香港今時不同往日,「熟地」儲備遠較1997年縮減,但港府始終仍手握大量不屬於郊野公園的「生地」,可轉為土地供應,但梁班子施政欠章法,未能「政通人和」,令很多「轉地」大計都卡在城規會及兩級議會,難說服各方持份者他能有效如期提供更多土地建屋。

在無法改變關於供應的預期之下,港府近年五花八門的辣招,包括「3D印花稅」及多次收緊按揭標準,無非是遏抑短期置業需求,硬生生地凍結成交及價格,用空間換時間,以待幾年後供應(可能)增加,改善市場失衡狀態。這就像一個病人發高燒,但治本的退燒藥最快幾年後才製成,為免期間燒壞腦,醫生索性注射鎮定劑讓他長眠。例如細價樓近日飆升,金管局便針對性地壓低這類住宅的按揭成數至六成,潛台詞其實是「求求你們,現在莫急上車,等多兩年好嗎」。

等運到待樓市轉勢

但香港人眼見政府出招根本無法「止咳」,鎮定劑亦漸生出抗藥性。一方面,業主愈來愈不相信當局有力及夠膽打冧樓價,而且大批小業主有足夠實力「坐貨」;另方面,上車客更加焦急,唯恐樓價再升,不排除有些人在收緊樓按之後,仍會向親友甚至「財仔」借錢籌措首期,另一些人則心中的怨憤及絕望愈來愈大。

在這情況下,人人都知港府已無招可出,剩下只能「等運到」,待樓市自行到達拐點然後逆轉,包括2018年起供應真的會緩緩增加,加上本港經濟及就業市場可能見頂轉勢(尤其在「反自由行」大潮下),以及美國始終會加息,這三個變數由量變綜合成為質變,便是樓市逆轉之時。

撰文:高天佑 tyko@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