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收市,收市時間:6 小時 16 分鐘
  • 恒指

    16,984.42
    +155.49 (+0.92%)
     
  • 國指

    6,008.38
    +53.76 (+0.90%)
     
  • 上證綜指

    3,023.07
    +1.09 (+0.04%)
     
  • 滬深300

    3,505.10
    -1.13 (-0.03%)
     
  • 美元

    7.8337
    -0.0006 (-0.01%)
     
  • 人民幣

    0.9242
    0.0000 (0.00%)
     
  • 道指

    38,503.69
    +263.71 (+0.69%)
     
  • 標普 500

    5,070.55
    +59.95 (+1.20%)
     
  • 納指

    15,696.64
    +245.33 (+1.59%)
     
  • 日圓

    0.0504
    0.0000 (0.00%)
     
  • 歐元

    8.3892
    +0.0063 (+0.07%)
     
  • 英鎊

    9.7590
    +0.0060 (+0.06%)
     
  • 紐約期油

    83.32
    -0.04 (-0.05%)
     
  • 金價

    2,332.80
    -9.30 (-0.40%)
     
  • Bitcoin

    66,820.01
    -76.43 (-0.11%)
     
  • CMC Crypto 200

    1,437.15
    +22.39 (+1.58%)
     

中美貨幣政策隔空交鋒 誰才是疫後新紀元的定海之錨?

【彭博】-- 一座氣勢恢宏的混凝土和玻璃結構建築矗立在北京金融區中心,兩頭大象雕塑守立在門兩側,中國國旗高高飄揚。日益增多的經濟威脅和全球持續復甦的力量在這裡不斷進行著隔空交鋒。

這就是中國人民銀行的總部大樓。與聯儲會收緊政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央行已轉向了刺激模式,以防範恆大危機、疫情封鎖和全球借貸成本上升威脅到全球最大的成長引擎。

肩負著穩就業和防範債務危機的重任,行長易綱領導的中國央行新近展現出了十年前無法想象的政策自主性,而這可能將是今年中國經濟增速能否保持在5%以上的關鍵所在。

歸結起來,就是中國經濟決策者最近常說的一句話:「走好自己的路,辦好自己的事。」

數十年來的改革增強了人民幣匯率的彈性和資本管制的精細化水平,使得中國央行能夠在聯儲會快步邁向2018年以來首次加息之際,走上與之相反的道路。

2020年初新冠疫情來襲之際,中國央行沒有像西方那樣採取全方位的刺激措施。為此,中國的消費者價格漲幅保持在低位,中國央行也贏得了「把貨幣政策工具箱開得再大一些」的空間。

對中國而言,這奠定了出台三重支持的基礎:銀行增加貸款投放,借貸成本下調,可能還有會提振出口的人民幣貶值。中國央行已經邁出了降息的第一步,經濟學家預計還有更多寬鬆舉措正在路上。

按照中國的正常標準,成功實施刺激措施的回報會很小——主要是為了防止經濟增速持續下滑而不是推動經濟重新加速成長。而過往的政策失誤——放任債務泡沫膨脹到過高水平——增加了前景所面臨的風險,限制了央行的操作空間。

廣告

不過,如果易綱和他的團隊能做成這件事,那麼中國央行刺激措施帶來的提振應該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聯儲會緊縮對全球成長的拖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在截至2026年的五年間,中國將貢獻全球超過四分之一的GDP增量,高於美國的約19%。

如果穩成長措施取得成效,最感寬慰的將是那些對中國敞口最大的經濟體,例如澳大利亞這樣的商品出口國以及南韓這樣的亞洲睦鄰。與中國往來較少、對聯儲會緊縮風險敞口更大的國家則受益較少,例如墨西哥和土耳其。

許多投資者深信中國資產將會反彈,去年MSCI中國指數的表現比標普500指數落後了49個百分點,創出1998年以來最大差距。高盛、貝萊德和滙豐控股等機構的分析師已紛紛轉而看漲中國股市。

中國央行和聯儲會背道而馳的政策之路反映了中美經濟不同的發展軌跡。

在美國,能源食品價格高企、供應短缺、租金上漲,這些因素推動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漲幅達到7%。市場目前認為聯儲會3月份加息幾乎已經是板上釘釘,聯儲會主席傑羅姆·鮑威爾在1月份FOMC新聞發布會上的鷹派基調證實了這一觀點。彭博經濟研究預測,該行今年隨後還有四次加息,同時還會快速啟動縮表進程。

中國央行的前進方向則正好相反。該行上周將借貸成本下調了10個基點,並承諾會動用更多貨幣政策工具。這清楚地表明,其首要任務已經從防範金融風險轉向了支持經濟成長。

最大的拖累來自曾經是中國成長最可靠支柱的房地產部門。恆大的違約動搖了市場信心,收緊了融資環境。房地產銷售和新開工面積正快速下降。鑒於地產行業對GDP的直接和間接貢獻差不多達到四分之一,從鐵礦石需求到家電消費等方方面面勢必都將承壓。

再加上最近嚴峻的疫情形勢,這一切都意味著中國再度面臨經濟成長遭受重創的風險。

2020年初產出急劇萎縮的局面可能不會重演。不過,全國樓市滑坡和疫情封鎖的綜合影響可能依然嚴重。在最近的金融穩定報告中,中國央行設想的最糟糕情景是經濟增速降至接近2%——遠低於經濟學家對2022年經濟成長5.2%的普遍預測,甚至低於接受彭博調查的經濟學家最悲觀的預測。

對中國而言,降低借貸成本和保證充足的流動性有助於防範恆大違約風險過度蔓延,而且應該還會促進投資,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房地產建設滑坡的拖累。

對於世界其他地區,聯儲會加快緊縮步伐的威脅近在眼前,成為復甦道路上的一塊絆腳石。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從不會放過宣揚中國是一股穩定力量的機會,本月在世界經濟論壇發表講話時,他就聯儲會「急剎車」可能產生的嚴重負面外溢效應提出了警告。

對於與中國同為新興市場的國家而言,問題尤其嚴重。美國利率升高將使他們面臨資本外流的局面。而中國央行刺激措施提升中國需求的前景,至少會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這種影響,對於智利和巴西等將中國作為最大出口客戶的國家更是如此。

對於亞洲的央行和金融市場而言,隨著時間的推移,聯儲會和中國央行的政策分化將會帶來新的格局。隨著中國金融體系進一步開放,中國央行的政策可能會開始影響到亞洲市場,與聯儲會政策的影響發生碰撞。從首爾到雅加達,央行官員和外匯交易員都需要判斷,哪個才是更強大的定海之錨,是美國的政策,還是中國的政策?如今,一些地區貨幣的走勢已經開始更加緊跟人民幣。

穩成長能否取得成功還很難說。中國央行在改革方面的進展來得太晚,未能防範債務爆炸性地成長至接近GDP的285%。其後果從恆大危機中就可以得見,而消除泡沫的必要性限制了央行施加刺激的能力。

如果疫情出現最糟糕的情況——大範圍傳播觸發全國性封鎖,無論多大幅度的降息和人民幣貶值都不足以防止產出的大幅下滑。

不過,在千鈞一發之際,中國多年來耐心推動的改革至少為自己贏得了更多刺激空間。那夠不夠呢?中國領導人、謹慎關注著聯儲會加息的新興市場以及聚焦於債務危機風險的投資者希望看到的答案是肯定的。

原文標題

China Rushes to Deliver Stimulus as Fed Pulls Back in New Era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2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