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果業(00073)一度抽升1.3倍 成交大增
- 噢!發生錯誤。請稍後再試一次。
- ACITF
<匯港通訊> 亞洲果業(00073)異動,一度抽升133.64%,高見0.25元,現報0.175元,仍升63.55%,成交額806萬元,遠多於上周五的7260元。 (ST)
小米(1810)今日收市後公佈業績,截至6月底止,次季收入按年跌20.1%至701.7億元(人民幣,下同);經調整利潤按年跌67.1%至20.81億元,兩者均較市場預期為佳。 為清理庫存 增促銷力度 集團表示,全球宏觀經濟波動、新冠疫情反覆等因素,持續影響智能手機市場需求,次季智能手機業務收入錄423億元,按年跌28.5%;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則錄3,910萬台,按年跌26.2%。智能手機分部毛利率則由去年同期的11.8%降至次季的8.7%,主因清理庫存增強了促銷力度,以及美元升值使銷售成本增加。 智能手機平均售價為每部1,081.7元,同樣因內地618電商購物節期間增強了促銷力度,以及高端智能手機產品發佈時間表變化影響,部份則被美元升值導致境外智能手機售價增加所抵銷。據Canalys數據顯示,集團於次季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保持第三,市佔率為13.8%,並連續兩季實現環比上升。 空調及冰箱等家電收入增 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方面,分部收入按年減少4.5%至198億元,主要是受全球宏觀經濟環境影響,令境外市場部份IoT產品需求減弱。此外,智能電視及筆記本電腦收入亦按年減少12.4%至53億元,主要是智能電視平均售價下降,惟部份則被出貨量增加所抵銷。不過,智能大家電品類包括智能空調、冰箱及洗衣機,保持強勁勢頭,收入按年增逾25%。 互聯網服務方面,分部收入按年減少0.9%至70億元,主要是金融科技業務收入減少,部份則被電視增值服務及遊戲業務收入增加所抵銷。 至於備受市場關注的汽車業務,小米提到將積極探索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發展,其中在自動駕駛領域,已組建超過500人的研發精英團隊,...
馬來西亞政府推行「第二家園計劃」,允許外國人以長達十年居留簽證居住在馬來西亞,香港人如果想定居當地亦可以申請。雖然當地政府推出印花稅,令樓格稍為受壓,但由於政府大力推行「大吉隆坡」計劃,人口急升至1000萬人,同時亦邀請100大國際企業到馬來西亞設立分部,吸引大量海外人才,房屋需求大,令投資者增強信心,亦大大刺激樓市,多個大行都看好馬來西亞的房地產市場。 根據全球房地產顧問公司《萊坊》三月份的報告顯示,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的地產市場今年頗具挑戰性,樓價比往年跌約5.7%。隨著當地疫情受控及加強疫苗接種,經濟漸見曙光,亦預計於第三及第四季漸漸恢復。同時《萊坊》表示馬來西亞的地產估值屬合理範圍,對外國投資者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 越南的吸引力絕不亞於馬來西亞。這十年間,越南經濟加速性增長,在疫情嚴重的2020年和2021年間,GDP依然增長了2.9%及2.58%, 目前已是東南亞四大經濟體。台灣投資者一直對越南青睞,有不少年青台灣人早著先機,一早在越南購買住宅,不少網紅在Youtube分享越南的買樓經驗,他們表示一個位於胡志明市的四百多平方呎,只需新台幣兩百萬(約港幣五十二萬左右),雖然外國人需要一筆過付款,因為當地銀行不允許外國人承造按揭,但仍不減台灣人投資的熱度,只因回報率相當可觀,順帶一提,另外兩個最大的外來投資者就是新加坡及韓國,可見亞洲經濟龍頭已將目光轉向越南。 今年4月,長實與日本歐力士,透過越南房地產龍頭萬盛發從中牽線,與胡志明市市長會潘文邁討論於越南興建基礎建設、房地產領域。同時,長實集團已將胡志明市定位為金融和技術的戰略中心,計劃引進包括住宅、辦公室、商業中心、娛樂等...
小米(1810)公布第2度季業績,收入按年跌2成至701.7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季則跌4.3%,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經調整利潤淨額為20.81億元,按年大跌67.1%,按季大跌27.2%。 按業務劃分,上季智能手收入按年跌28.5%至422.68億元,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收入按年跌4.5%至198.11億元,互聯網服務收入按年跌0.8%至69.71億元。 期內,智能手機出貨量按年減少26.2%至3910萬台,智能手機的平均售價按年下降3.1%至每部1,081.7元。小米指,智能手機出貨量下跌主要是由於全球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及中國大陸新冠肺炎疫情反覆。智能手機毛利率由2021年第二季度的11.8%下降至2022年第二季度的8.7%。 根據Canalys數據,2022年第二季度,小米在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第四,市佔率為15.7%,按季提升1.7個百分點。 至於IoT與生活消費產品分部,智能大家電品類(包括智能空調、冰箱及洗衣機)第二季度收入按年增長超過25%,主要是由於中國大陸智能空調及冰箱出貨量增加。智能電視及筆記本電腦的收入由2021年第二季度的60億元減少12.4%至2022年第二季度的53億元,主要是由於顯示面板價格下降導致智能電視平均售價下降,惟部分被出貨量增加所抵銷。IoT與生活消費產品分部毛利率由2021年第二季度的13.2%升至2022年第二季度的14.3%,主要是由於核心零部件(如顯示面板)價格下降所致。 研發開支由第一季度的35億元增加7.7%至第二季度的38億元,主要是由於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相關的研發開支增加所致。小米稱,本季度智能電動汽車等創...
中國銀保監會表示,商業銀行上半年淨利潤1.2萬億元人民幣,按年升7.1%,平均資本利潤率及平均資產利潤率則下跌。 至6月底,不良貸款餘額3萬億元,較3月底增加416億元。不良貸款率1.67%,下降0.02個百分點。 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4.87%、12.08%及10.52%,較3月底都下跌超過0.1個百分點。 另外,上半年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2.8萬億元,按年增長5.1%。至6月底,保險公司總資產26.6萬億元,較年初增長7%。
近年香港出現移民潮,移居外地始終都要重新適應,特別是飲食層面,很多港人都擔心當地「冇啖好食」,港人熱門移居國家之一的英國最近一個調查發現,外賣美食排行當中,有25%受訪者挑選中菜為最愛的外賣美食,其次是有19%人支持的炸魚薯條,而第三位的印度菜則佔17%。 炸魚薯條成老人最愛 英國泰晤士電台(Times Radio)委託民調機構YouGov進行國民最愛外賣美食調查,超過1700名受訪者中,25%人挑選中菜為最愛的外賣美食,其次是有19%人支持的炸魚薯條,而第三位的印度菜則佔17%,薄餅(13%)亦緊隨其後。調查當中驚訝的是,美國人最愛的漢堡包和炸雞,只得3%受訪者支持。至於香港人經常吃的泰國菜和日本菜,原來不是很受英國人歡迎,分別只有4%和2%。 在英國名物炸魚薯條方面,調查發現65歲以上的年齡層為炸魚薯條支持者,有36%人挑選,50至64歲的佔22%,25-49歲的佔10%,而18-24歲群組則佔7%,反映年輕一代對炸魚薯條不太受歡迎,反而中餐和Pizza更受年輕人青睞。 俄烏戰爭推高炸魚薯條價錢 調查形容英國傳統菜式的炸魚薯條是「養老金領取人的主食」,不過近來炸魚薯條的成本正飆升,俄烏戰爭發生後,抬高了薯仔和白身魚的價格,而原材料價格不斷上升的關係,英國過萬間炸魚薯條店有半數或要結業。據英國《太陽報》報道,一份炸魚薯條正餐售價從8.5元英鎊(港幣約80元)升到11.5元英鎊(港幣約108元)。
叙福樓發盈警,預計上半年盈利按年減少約80%,主要由於香港爆發第5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政府實施堂食限制及推行更嚴格的社交距離政策,對營運及業務帶來負面影響。 集團又指,加上今年初餐廳因應疫情而暫時停業,以及疫弱的市場消費氣氛,均導致收入及盈利下降,但期內收到的政府補助部分抵銷有關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