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9,915.68
    -133.96 (-0.67%)
     
  • 國指

    6,794.80
    -41.66 (-0.61%)
     
  • 上證綜指

    3,265.65
    -21.00 (-0.64%)
     
  • 滬深300

    4,027.05
    -12.04 (-0.30%)
     
  • 美元

    7.8492
    +0.0004 (+0.01%)
     
  • 人民幣

    0.8744
    +0.0062 (+0.71%)
     
  • 道指

    32,237.53
    +132.28 (+0.41%)
     
  • 標普 500

    3,970.99
    +22.27 (+0.56%)
     
  • 納指

    11,823.96
    +36.56 (+0.31%)
     
  • 日圓

    0.0598
    +0.0001 (+0.10%)
     
  • 歐元

    8.4417
    -0.0607 (-0.71%)
     
  • 英鎊

    9.5990
    -0.0440 (-0.46%)
     
  • 紐約期油

    69.20
    -0.76 (-1.09%)
     
  • 金價

    1,981.00
    -14.90 (-0.75%)
     
  • Bitcoin

    27,584.31
    -682.88 (-2.42%)
     
  • CMC Crypto 200

    597.33
    -21.06 (-3.41%)
     

人行突降準料防外圍觸發走資

人民銀行周三超額續做中期借貸便利(MLF)後,市場原預計短期流動性應相當充足,可能最快也待至下季才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但人行周五(17日)突然宣布降準0.2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準率的金融機構,本月27日實施。綜合分析認為,今次突如其來放水約5000億元(人民幣.下同),除繼續支持銀行放貸刺激經濟外,亦與海外金融市場不穩有關,以防全球資金緊張時有外資由內地套現,導致中國金融體系流動性出現緊張。

下調0.25百分點 釋放5000億

人行公告稱,降準是為了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打好宏觀政策組合拳,提高服務實體經濟水準,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下調後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約為7.6%。

綜合中外資行意見,人行的考慮包括內外部因素,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海外銀行業風險加大,而中國整體復甦基礎尚不穩固,所以需要貨幣和財政等政策繼續協同發力。

另有財資界分析稱,人行早於美國聯儲局議息前放水,一方面反映當局研判美國加息周期快完,不太擔心人民幣貶值壓力,同時可讓利予銀行消化壞賬,並營造寬鬆信貸環境,紓緩企業應付稍後的繳稅壓力。

美國和歐洲銀行接連出現流動性和資本不足問題,現階段未見溢出風險影響內地金融體系,但ING銀行大中華首席經濟師彭藹嬈指出,參考過往每當海外金融市場波動,外資企業會率先沽出在岸資產套現並搬離中國,屆時將令內地流動性緊張,窒礙經濟復甦,所以人行預先「打底」,向市場提供足夠長期流動性。她估計,今次降準與以往數次一樣,將向市場釋放約5000億元長期流動性。

海外波動 班資回朝有前科

渣打中國宏觀策略部主管劉潔認為,降準較市場預期來得快,可肯定偏寬鬆貨幣政策取向未完結,日後將配合降準、增量MLF和再貸款等工具,維持銀行體系有充足流動性,惟她亦提到,過去數月M2增速高於社融,意味資金供應高於需求,過度放水隨時令資金空轉。

由於近數月內地居民存款增加,渣打預計今次降準釋放資金介乎5200億至5300億元。

內地經濟方面,中信証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指出,近年人行短期工具餘額不斷上升,而MLF餘額超過5萬億元,有必要通過降準以投放長期資金來穩定供求。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內地有效需求仍不全面,消費和需求恢復尚要適度貨幣環境支援,人行降準意在向銀行體系釋放低成本的長期流動性,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力度支援實體經濟薄弱環節、重點新興領域,優化信貸結構,促進消費和內需加快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