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9 小時 24 分鐘 開市
  • 恒指

    16,385.87
    +134.03 (+0.82%)
     
  • 國指

    5,803.86
    +54.17 (+0.94%)
     
  • 上證綜指

    3,074.22
    +2.84 (+0.09%)
     
  • 道指

    37,955.56
    +202.25 (+0.54%)
     
  • 標普 500

    5,041.84
    +19.63 (+0.39%)
     
  • 納指

    15,739.43
    +56.06 (+0.36%)
     
  • Vix指數

    17.41
    -0.80 (-4.39%)
     
  • 富時100

    7,877.05
    +29.06 (+0.37%)
     
  • 紐約期油

    82.66
    -0.03 (-0.04%)
     
  • 金價

    2,398.60
    +10.20 (+0.43%)
     
  • 美元

    7.8310
    +0.0009 (+0.01%)
     
  • 人民幣

    0.9238
    -0.0001 (-0.01%)
     
  • 日圓

    0.0504
    -0.0001 (-0.18%)
     
  • 歐元

    8.3461
    -0.0100 (-0.12%)
     
  • Bitcoin

    63,439.06
    +3,325.52 (+5.53%)
     
  • CMC Crypto 200

    885.54
    0.00 (0.00%)
     

今日論市:外資對殖利率的追逐讓中國債券再次成為香餑餑

【彭博】-- 中國債券再度受到外國投資者追捧。

中國債券信息網匯總的數據顯示,在3月份出現兩年來的首次淨流出之後,外國投資者4月份增持520億元人民幣(81億美元)中國國債,持倉總量達到創紀錄的2.1萬億元。

在這場巨大變局中——有人認為其意義不亞於歐元的誕生,人民幣債券在今年全球債市動盪期間成為一個避風港。尋求多元化的投資者正在加倉,看中其相對較高的殖利率和相對較低的外部相關性。雖然在3月份有所反覆——因為美國殖利率的升高降低了中國債券的吸引力,但迅速的逆轉凸顯中國債券需求的彈性和中國開放固定收益市場之後不斷提高的影響力。

「中國債券的潛在理由非常非常強,」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新興市場投資組合管理負責人Pramol Dhawan表示。「因為跟全球利率之間較低的相關性,其自身較高的名義殖利率和實際殖利率形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投資組合構建元素。」

包括國債、政策性銀行等實體發行的債券和地方政府債券在內,外國投資者在中國固定收益市場的總投資在4月份成長650億元,達到創紀錄的3.2萬億元。隨著中國債券被納入彭博巴克萊和摩根大通編輯的全球基準指數,外資持有量過去兩年成長超過一倍。儘管如此,外國投資者在中國銀行間債市的持有量依然只占4.3%。

「我們正在增加中國債券敞口,」道富環球投資管理亞太區固定收益主管Kheng Siang Ng表示。「市場很難無視。」

即使外國投資者返回,4月份的數據依然說明投資流入已經比年初的凶猛勢頭放緩:4月份的流入量不到1月份的一半。

廣告

中國10年期國債相對於同期美債的殖利率溢價已經收窄到154個基點左右,比11月份創紀錄水平收窄大約1個百分點。除此之外,富時羅素在3月份表示要用3年時間將中國債券納入其全球指數,而不是最初設想的2年。這讓一些投資者感到有些失望。

有些人還沒準備買入中國債券,其中就有駿利亨德森全球債券主管Nick Maroutsos。

「很多人問我們是否已經或將會購買中國債券,我的回答是‘現在沒有’,」Maroutsos說。

「畢竟我們是防守型投資者,我很難相信新興市場能夠成為投資者的避風港,」他說。「中國國債不會保護你,不會像美國國債那樣。」

中國債券一直有自己的節奏,部分原因是外國投資者持倉較少,且中國獨立的經濟和政策周期使其有別於世界其他國家。根據彭博的分析,過去10年,中國國債與美國國債的相關性不到0.2。

雖然中美利差收窄,但中國10年期國債3.1%的殖利率幾乎是美國國債的兩倍。瑞銀全球財富管理策略師Lucy Qiu表示,就算美債殖利率繼續升高,中國債券依然有吸引力,因為它跟全球市場相關性低,可以幫助投資者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率。

「投資者依然需要尋找無相關性的回報來源,因為在殖利率迅速升高的情況下,股票與債券之間的負相關可能受到挑戰,」Qiu說。

原文標題China Is Hot Again as Foreign Bond Buyers Yearn for Yield

For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please visit us at bloomberg.com

Subscribe now to stay ahead with the most trusted business news source.

©2021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