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385.87
    +134.03 (+0.82%)
     
  • 國指

    5,803.86
    +54.17 (+0.94%)
     
  • 上證綜指

    3,074.22
    +2.84 (+0.09%)
     
  • 道指

    37,753.31
    -45.66 (-0.12%)
     
  • 標普 500

    5,022.21
    -29.20 (-0.58%)
     
  • 納指

    15,683.37
    -181.88 (-1.15%)
     
  • Vix指數

    17.90
    -0.31 (-1.70%)
     
  • 富時100

    7,865.02
    +17.03 (+0.22%)
     
  • 紐約期油

    82.33
    -0.36 (-0.44%)
     
  • 金價

    2,397.30
    +8.90 (+0.37%)
     
  • 美元

    7.8318
    +0.0017 (+0.02%)
     
  • 人民幣

    0.9236
    -0.0003 (-0.03%)
     
  • 日圓

    0.0505
    -0.0000 (-0.04%)
     
  • 歐元

    8.3596
    +0.0035 (+0.04%)
     
  • Bitcoin

    62,771.78
    -45.33 (-0.07%)
     
  • CMC Crypto 200

    885.54
    0.00 (0.00%)
     

傳中央限制利潤 內銀恐成派息陷阱?

China Forbidden City
China Forbidden City

市傳中國銀保監向內地銀行提出「利潤管制」,要求銀行的利潤增長控制在10%之內,以助力國家應對40年來最慘重的經濟衰退。到底內銀是否仍值得投資作長線收息,或隨時變收息陷阱?

中國經濟陰霾為主因

新冠肺炎疫情為全球經濟帶來實體衝擊,雖然疫情在中國內地有受控跡象,單日逾千宗新確診的惡劣情況已不復見,但依賴工業出口的經濟卻在疫市受嚴重打擊,因疫情令海外經濟停頓及消費疲弱,「出口轉內銷」亦因而興起。然而,國內製造業需求大降,內需消費力亦會被削弱,內銷並不足以抵消出口產業的訂單損失,中小企業融資遇困容易觸發系統性風險。

利潤管制逼銀行放水

中國官方向內地銀行提出「利潤管制」無異是要間接逼使銀行業放水。銀行的核心收益來自於貸款產品的收益率與融資成本的差價,即淨息差。銀行要降低利潤,就要收窄淨息差,變相要以更低收益率將資金借出,為企業提供低成本貸款。

不過,市場傳出之「10%」利潤增速上限對內地銀行整體影響應較有限,因為包括工行(SEHK:1398)、建行(SEHK:939)、農行(SEHK:1288)在內的多間大型內銀最近公布的首季業績增長均在10%之內,表現最突出的招行(SEHK:3968)增速亦只有10.1%。

潛在影響較顯著的是總理李克強在最近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提出金融機構向各類企業「讓利」1.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包括優惠利率貸款、減少銀行收費等政策。據銀保監公布的中國商業銀行數據,首季淨利潤約6,000億元,總理提出的1.5萬億「讓利」足以抵消中國整體商業銀行逾半年利潤。

股東利益在國家任務之後

以上提到的潛在政策會否確實執行仍言之過早,但內銀將股東利益放在國家任務之後的憂慮卻一直存在。雖然「讓利」及「利潤管制」有較大機會是短期措施,但銀行降低貸款回報要求,放水借出「便宜錢」將會為令資產質素下降,削弱長線資產負債表的穩定性。

廣告

內銀欠缺利潤極大化動機在過去一直反映在行業的低估值之上,是以行業派息比率不高仍可有豐厚股息回報。然而,內銀在國家任務限制下將保留盈利再投資的效能將再進一步下降,損害長線分派穩定性及增長力。

結語

投資收息最忌只看表現股息率,內銀派息雖然豐厚,但中國經濟陰霾加上國策不利內銀前景,小股東利益更有機會被內銀執行國家任務而剝削,持有內銀作長線收息的風險不容小覷。

延伸閱讀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Alvin Yu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www.fool.hk)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