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385.87
    +134.03 (+0.82%)
     
  • 國指

    5,803.86
    +54.17 (+0.94%)
     
  • 上證綜指

    3,074.22
    +2.84 (+0.09%)
     
  • 道指

    37,753.31
    -45.66 (-0.12%)
     
  • 標普 500

    5,022.21
    -29.20 (-0.58%)
     
  • 納指

    15,683.37
    -181.88 (-1.15%)
     
  • Vix指數

    17.97
    -0.24 (-1.32%)
     
  • 富時100

    7,883.59
    +35.60 (+0.45%)
     
  • 紐約期油

    82.05
    -0.64 (-0.77%)
     
  • 金價

    2,394.80
    +6.40 (+0.27%)
     
  • 美元

    7.8300
    -0.0001 (-0.00%)
     
  • 人民幣

    0.9240
    +0.0001 (+0.01%)
     
  • 日圓

    0.0505
    -0.0000 (-0.02%)
     
  • 歐元

    8.3620
    +0.0059 (+0.07%)
     
  • Bitcoin

    61,459.75
    -1,975.15 (-3.11%)
     
  • CMC Crypto 200

    885.54
    0.00 (0.00%)
     

全球科網企業准員工:繼續在家工作

.
.

職場不少新政策,都是由科網企業又或者startup身先士卒帶動,例如唔OT、超短工時等等,至於疫情之下,各大科網亦正在示範一種持久的工作模式-----在家工作。

近日外國知名企業已有趨勢發展「在家工作」,似乎不是疫情下的權宜之計,即使市場普遍看法是無論疫情或經濟都將在第三季好轉,但企業已有計劃將「在家工作」延至年底,甚至有考慮局部恆常化的可能。

事實上Google與Facebook已率先延長「在家工作」政策至年底,兩者員工本來在6月初就要回到辦公室。根據報道,還是有一部分員工需要上班,大部分員工,則仍可維持在家工作;Google方面預計6月份只有10至15%員工需要回公司,而Facebook辦公室亦將在下月陸續重開,其發言人表示,目前仍未決定好要回公司的「人選」。

Facebook早前還額外補貼員工1000美元,支援「在家工作」與託管兒童之用,以全球4.5萬員工計算,單單這一項政策就花費了4500萬美元,反映了對「在家工作」的重視。

.
.

事實上維持「在家工作」的不只得Google與Facebook,Amazon目前已延長予員工選擇10月前都可以「在家工作」,至於Microsoft亦一樣到10月。根據Microsoft香港總經理陳珊珊近日在訪問中提到,遙距辦公浪潮將會持續發展,只是這種模式一方面考驗到「上司是否信任下屬正在辦公」,以及「上司是否會以成效為重點」,換句話說,就是公司內的互信問題,而不是不可能的問題。

廣告

日本亦有577位CFO的意見調查,96%人同意遙距辦公相當重要,而只有31%公司不能「在家工作」,皆因paperwork未電子化,如果技術上可行,企業還是會「在家工作」。

從另一角度睇,今次大家都已經進行了一場「在家工作」試驗。範圍之廣,無遠弗屆;COVID-19疫症爆發前,全球只有約7.9% workforce「在家工作」,疫情後很多地區大部分都採用「在家工作」模式,例如阿根廷就有足足93%人留在家中。

當然,在家工作在不同企業內部也有不同缺點,外國早已有觀點指出,「在家工作」令員工感到沒有真正休息的時間,員工在家難再逃避電腦等等,我們都需要權衡。

要決定什麼時候才要員工回公司工作,除了疫情,最主要考慮到員工對工作環境的憂慮。

有外國科技媒體文章大字標題:「到底回公司工作是否安全?」道出了不少打工仔的終極憂慮。公司空氣質素如何?是否人人都喜歡公司為應對疫情的辦公室限制政策?公司用什麼方法來保證殺菌殺毒?部分國家法例本身就禁止僱主監察員工健康狀況等私隱資料,從而衍生更大的麻煩。

.
.

員工憂慮環境,難怪早前IBM的「在家工作」調查,收集了共25000名美國成年人意見,當中有75%人認為,往後希望能夠有一定比例工時可以在家工作,有40%人甚至認為,僱主以後都應該給予員工在家工作的選項,此一調查本欄早前亦有報道過。

宏觀來看,今次企業「試驗」後,最重要是看清楚了自己公司會有多大程度可以「在家工作」,根據Dingel and Neiman評估可以在家工作企業的比率,分別是美國34%、意大利24%、法國28%、德國29%、西班牙25%,而瑞典和英國最高,達到31%。另外亦有研究指是否能「在家工作」,與地區的收入水平有關,員工是否會有完善的電子裝置等等,收入較低的地區,較難長遠推行這項政策。

疫情前的在家工作比率地圖。黑色為15%總勞動力或以上,深淺依次10至15%、5至10%與少於5%。  來源:ILO
疫情前的在家工作比率地圖。黑色為15%總勞動力或以上,深淺依次10至15%、5至10%與少於5%。 來源:ILO

如果有足夠條件,繼續在家工作的可能性亦相應提高。

再者,筆者相信至少對一些科網企業或與業務數碼化有一定比例的企業難度不大,對已發展地區如香港更加不是問題。在遙距辦公浪潮下,是時候思考一下如何透過在家工作,改革辦公模式與調整營運成本了?

===============

精選資訊網站「中環街市」 臉書粉絲頁